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从银行大要案看中国金融业改革走向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7月12日 21:09 来源:

首家内地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

张恩照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 年初以来,国内多家银行机构陆续爆出大案要案,建设银行董事长张恩照也因卷入相关案件而辞职;在审计长李金华日前提交的审计报告中,来自银行业的案件仍赫然在榜。

  最近,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据比重最大的工商银行正式启动了股份制改造计划,交通银行则在香港成功上市。这些利好消息的出台,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冲淡了笼罩在中国银行业上空的大案阴云,但大要案频发所引发的对中国金融业改革的信任危机却难以彻底抹去。

  “中国的金融业正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中国人民银行一位负责人说。

   “形似”到“神似”还有漫长之路

  今年以来,我国银行业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一季度,中、建两行分别实现盈利191亿元和173亿元;截至3月末,两行不良率分别为4.67%和3.47%。同时,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公司治理机制初步形成,两家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已初步实现“形似”。

  “但是,从‘形似’到‘神似’还将有一个漫长过程,特别是最近连续发生在试点银行的案件,更说明了‘神似’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总的来说,国有商业银行增长方式和盈利模式的变化是一个长期和缓慢的过程,要十年磨一剑,持续而稳健地进行改革。”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认为。

  “银行业频频发生的案件多呈现下列特征:发生在操作风险领域,内外勾结案件凸现,大部分集中在基层。这是旧体制弊端、当前社会矛盾、社会信用环境以及传统银行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与作用的结果,也是商业银行自身管理体制不完善、基本制度执行不力、内控制度不落实和对基层机构特别是对机构负责人管控不到位造成的。”刘明康说。

  专家指出,一段时期以来大要案频发,不仅反映出国有商业银行内控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缺陷,也反映出外部监管、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上市后可能导致更大的风险相比,此时“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是永恒目标

  人们注意到,大要案的曝光,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银监会在迅速出台了关于防范操作风险的13条要求后,连续多次召开监管会议,全面部署银行业监管。这些举动向外界人士传递出信号:监管部门开始亮出“杀手锏”。

  刘明康日前说,银监会将实行重大案件责任追究制度,哪里出了案件,就要上追两级的领导责任,同时对经营管理和内审稽核这两条线上实施双线问责,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从内控制度和考核评价办法上建立防范案件风险的长效机制。

  银监会明确表示,将进一步核实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状况,掌握各行贷款五级分类真实性与核销贷款管理情况,并决定对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65家分支行贷款五级分类真实性与核销贷款管理状况进行现场检查。

  为进一步扩大城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试点行范围,在原32家试点行的基础上,今年将再增加38家城市商业银行作为信息披露试点行,重点提高城市商业银行对信息披露的认识。

  目前,强劲的监管风暴正在吹遍中国银行业的角角落落。中行成立了内部控制专家小组,改进问责制;建行在强化内控机制、防范案件方面启动了三项改革举措;工行、农行也分别展开了“拉网式”大检查。

  咬定改革不放松

  今年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已经迈出了重要的实质性步伐。目前,改革正处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积极准备上市的攻坚阶段。上市后,两家银行会面临着资本市场的约束,公司治理也将更为完善。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日趋多元化,商业银行面临的社会情况越来越复杂,风险点日益增多,但也要看到,案件是发生在少数银行基层机构的个别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不能以此推断整个银行业都出了问题,更不能因此动摇推进银行业改革开放的信心。”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车迎新指出。 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日前则表示,虽然中国发生了一些金融案件,但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总体进程不会有太大影响。

  中国工商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试点工作已于近日展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国家通过运用外汇储备150亿美元补充工行资本金,使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6%,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使资本充足率超过8%。仔细品味这一改革安排,不难发现,这是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同时,也是对国有银行间差别性的充分兼顾,带有比较明显的激励措施。

  人们有理由相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的不断加快,将使我国银行业的微观机制得到进一步改善,一个有利于商业银行持续、稳健经营的微观体制将逐步得到完善。

责编:张丽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