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发展小城镇建设是必由之路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1月18日 16:17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以CCTV为首的几大媒体联合推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系列专题报道,其中的“自主创新”、“区域协调”、“资源节约”、“现代农业”、“环境友好”、“深化改革”六个专题,基本上概括了我国当前深化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问题与方向。每周一题,每周一次征集,每周一次思考,每周一次思想观念的转变。“现代农业”就是一个很好的活教材。

  什么是现代农业?仅仅从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去理解是不够的,怎样来做到人口与土地合理的协调与配置,从而达到科学化的生产,才是对“现代农业”的正确理解。

  中国人口已近13亿(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其中绝大多数是农业人口。人多地少这个矛盾始终是农民无法脱贫的主要原因。中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南方及沿海人口稠密的地区人均耕地就更少,试想:无论政策多么的英明,科技多么的投入,劳动积极性多么的高,在有限的土地上是不可能生产出无限的财富来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改革开放鼓励农民工走出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的一些社会问题,也麻痹了我们的眼睛。城市现在基本已经处在转型期,由过去需要大量的体力工转型到需要大量的技术工,农民工的前途已经堪忧。他们不得不再一次返回农村,而已经形成的农业生产格局又不能够恰当的容纳这种“返回”,农民工问题就凸显了出来,他们何去何从?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大量的农民涌向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超出了城市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住房紧张、失业率增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以及犯罪率增高等。现在中国的许多城市已经达到了饱和,像北京、上海、成都等大城市甚至在超负荷运行,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情况反拖了城市发展的后腿,让这些城市感到了非常的无奈。

  当我们常把关注目光投向城市的时候,谁又来真正关心过农村的实际问题?假定一家5口人,有7亩土地,平均每亩收入1000斤粮食(水稻、麦子、红苕、蔬菜等),每斤毛粮毛收入0.8元人民币,共估计收入5600元人民币左右。那么想想:教育,医疗,税收,还有各种人情世故?农民守在这点土地上能够致富吗?俗话说“穷则思变”,农村的社会矛盾及问题实际比城市更加严重。首先,农村是管理的死角,政策难以完全到达与落实,再加上地方政府的“野蛮管理”,农民苦;其次,农民自身的文化及道德水平欠低,生产落后,生活单一,违法犯罪屡屡发生,农民苦;再次,长期以来的户口政策的限制,农民祖祖辈辈都呆在土地上,且这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农民苦。

  建设和谐社会所考虑到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城乡二元结构的调整与改革所覆盖的面还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实际问题,户口政策的改革只能说明非农业人口与农业人口在户口上的没有“区别”,鼓励农民进城(镇)还是一个艰苦繁重的工作。根据各种因素和条件看,发展小城镇建设是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必由之路。

  小城镇建设,一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以缓解政府失业压力之苦;二可以小城镇为依托,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三可便于集中管理,集中建设,以方便农民享受发展成果,还可减少违法犯罪。有了一定规模的小城镇,就是地方经济的中心,农村一直未能解决的教育、卫生、就业、交通、娱乐等问题,就可以比较良好的得到解决。

  地方政府在发展小城镇建设方面应该有所积极作为:第一,要以不过分增加城(镇)负担为前提;第二,继续放宽户口限制,给农民进城(镇)创造条件;第三,应积极策划与出台鼓励当地农民进城(镇)的相关政策与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法规。

  经济在于流通,流通发展经济。当小城镇的人口形成一定的规模,各种相应的硬软件设施就会一应俱全。如是,城镇化、工业化的国家对于我们来说,就不是很远了。(作者:红小兵8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浏览原帖全文 发表不群高见

  →→进入"网评天下",发现更多话题!

责编:张会玲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