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长到成熟,从公司管理到公司治理,从市场换技术到自主创新;2005年,中国企业进步不小
WTO留给中国企业的保护期限多是在2006年结束。在市场完全放开之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在2005年格外的整齐。以并购来迅速增强实力,成为中国企业家们的共识。
机会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企业面前。但藏在机会背后的成本和困难,也同样令中国企业为难。2005年6月,中海油出资185亿美元竞购美国尤尼克石油公司,虽然报价高于美国雪佛龙公司,并且中海油还承诺今后不裁员,但是在中美两国关系和能源战略的大背景下,国企身份的中海油无论怎么解释,仍然被认为是国家行为,而非企业行为。这次失败让很多中国企业认识到市场的复杂。
一个月之后,海尔集团也退出了对美国家电企业美泰克的收购争夺。虽然海尔对美泰克的市场地位、制造能力都很欣赏,但是在机会面前,海尔首先看到了成本。海尔高层曾说:“我们考虑的是,如果白给我们,海尔能不能把美泰克扭亏。最后我们发现非常困难。”
两起被寄予厚望的收购案都以失败结束。但两次失败所带来的经验和知识,无论是参与其中的企业,还是旁观者,都是获益匪浅。而在收购过程中,海尔所表现出来的进退分寸,也让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家的成熟。企业收购不仅要有勇气,还要有相应的能力,管理能力和整合能力同样重要。明白了这一点,失败也就变成成功路上的一块基石。多几块这样的基石,中国企业才能真正成熟起来。
不过,可惜的是,一位伟大的旁观者在2005年离开了我们。彼得·德鲁克,这位世界管理学界的宗师安静地离开了我们。让人欣慰的是,随着管理学经典逐渐在中国的普及,中国的企业家渐渐明白了管理的真谛。在不断的海外上市以及并购过程中,他们发现,在做好公司管理之前,首先要做好公司的治理结构。德鲁克的理论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坚实基础之上的,这个基础就是良好的治理结构。中国神华能源在香港上市,海外路演的时候,投资者更关心的是神华的治理结构如何搭建,而不是其资产和利润在世界排第几名。由此来看,大型央企的改制和改革,今后还要向基础的治理方面努力,而不是在管理能力上,做一些空对空的调整。不然,赵新先的被拘留永远都后继有人。
2005年,中国的行业整合者又增加了新的失败案例。格林柯尔系终于走出资本神话,在中国证监会的审查下,彻底倒闭,顾雏军也被送交公安机关。以9亿资金而控制136亿资产,这种整合的梦想,今后可能还会在中国市场继续下去。但成功的机会不会再有了。
在一些行业中,贸易问题在2005年越发激烈。纺织品配额和铁矿石涨价让中国商务部和相关企业无法安宁。在全球的市场中,中国产品的廉价所带来的出口竞争力,成为其他国家诟病最大的地方。如何提升中国产品的实际竞争力,而不是依靠价格,以及提升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的谈判地位,将是未来几年,这些企业努力的大方向。
其实,大的跨国公司,一样会在产品上翻船。但是由于他们具有强大的企业影响力,在某些时候,其谈判能力可以弥补其产品的不足。这一点,中国市场需要警惕和防备。比如苏丹红事件,比如雀巢奶粉,比如尼康和索尼的数码相机。跨国公司为了矜持地保全自己的傲慢,把责任推卸给供应商和最终用户。这种明显的不负责任,再次让我们体会到,只有自己的企业强大了,只有完善我们的市场机制,国外品牌才不会在中国市场乱来。
比较遗憾的是,我们今年没有找到合适的中国企业在技术方面的亮点。自主创新虽然被写入“十一五规划”,但基础的薄弱,使得这项任务并非易事。不过,从提倡市场换技术,到自主创新,思路的转变还是带来新的希望。有希望就有发展,或许明年、后年,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企业事件中,就会增加一些出色的创新行为。
责编:薛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