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新闻 > 正文

黄卫平:中日经贸合作尚有巨大空间 

央视国际 (2005年05月12日 16:06)

  经济日报消息 周恩来总理曾将中日交往历史概括为“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反思中日关系,合也好,分也罢,现时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是,如何培育符合中日关系长远发展的必要充分条件,尤其是充分条件。

  需建立更坚实的基础

  中日邦交正常化33年来,双边贸易额增长了160倍。目前,中日贸易与中美、中欧贸易构成了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三大板块,2004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超过1680亿美元,中日两国已互为最大的进口来源地。日本是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中国是日本第二大出口市场。

  据测算,在华日资企业直接和间接吸纳就业人数920万人;2004年,日资企业缴纳税收约490亿元。日本投资者也从中国经济发展中获得了相应回报。对日本经济来讲,已经不可能失去中国市场,中国也不可能失去日本市场。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开发金融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显示,从1993年至今,日资企业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的数量呈逐年不断上升趋势,从1993年的不到200家上升到2004年的1346家。截至2004年10月底,日本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超过3万个,协议金额650亿美元,实际投入461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对日本的直接投资也在不断升温,据统计,仅2002年中国企业在日本投资近20个项目,金额达1亿多美元。目前一些代表性企业,如海尔、联想等均已进入日本市场。这些数字直观地反映了两国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

  笔者认为,经济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经济全球化的反映,这种关系也可以在吵吵闹闹、不即不离中发展。人们常讲的“一衣带水”、经贸发展、民间往来、政府间交流、经济援助等等,即中日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间往来等各个方面取得的长足发展,应该属于两国开展交流,促进关系的必要条件,但远不是发展关系的充分条件。因此,上述统计数字表明,中日间发展友好关系确实已经具有扎实的必要条件。但却进一步反衬出,中日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必要条件十分充足,但充分条件却培养不够,发展中日关系需要拓展充分条件。

  应适应时代的新变化

  发展中日关系的充分条件是中国的进一步和平发展走向强大和加深中日相互理解。造成中日关系出现复杂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日本一些人对此的认识不足甚至不全面。周总理讲的“两千年友好”的前提,是因为中国的强大。而“五十年对立”的原因则是中国在那段时间中的积弱。改革开放20多年中,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而日本经济在最近10年则处于低迷状态,从而导致中日经济实力对比出现了历史性变化,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1比10缩小到现在将近1比3。这种变化,让一些日本人感到不适应。不过,这在历史长河中毕竟只是一个片断,当持有这种不适应的人改变对中国的认识和态度后,双方关系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今天,日本有一些人面对中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心态复杂,既希望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得到实惠,又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日本造成巨大压力。这种复杂心态使得日本某些当政者在发展与中国合作的同时,试图从多方面对中国的发展加以防范和牵制。事实上,从目前两国的经贸往来看,互补性远远大于竞争性。中国主要向日本出口服装、纺织品、矿物燃料、动物制品、食品用蔬菜、家具等资源性、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电机电气设备、钢铁、机械、塑料、化学纤维等资本密集型产品则是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更重要的是,中日两国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有着巨大差距,两国产业结构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进一步发展两国经贸合作不但有利于双方经济发展,也有着巨大的空间。

  从经济学角度看,一个国家市场的吞吐能力是其国力强弱的表现之一,也是其控制力的体现。近两年,日本出现了两个新名词,一个叫“中国特需”、另一个叫“数码景气”。“中国特需”,是指因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中国市场的迅速扩大,带动了日本企业的生产和出口;与此同时,在中国旺盛增长的需求中,数码产品占了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因而带动了日本相关企业的发展,即“数码景气”。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将有可能为日本企业带来更多的其他“景气”,并使更多的日本各界人士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两国的政治关系。因此,让市场发挥更多的作用,使得正面的机会大于负面,应成为努力的方向。在这样的过程中,中国也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强与日本的经贸合作,培育中国自己更强大的生产、研发能力,最终实现双赢。

  总之,中日经贸合作尚有巨大空间,我们应从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大局出发,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理性处理各种争端,同时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两国经贸合作步入更加健康的轨道。

  黄卫平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黄卫平教授的研究方向是世界经济, 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金融与投资, 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中国改革与开放。担任《国际通行投资分析》,《 亚太经济中的龙》,《关贸总协定与走向开放的中国经济》,《发展经济学》(第二版)等多部著作的主编或副主编,与人合译了《短缺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多部经济学著作,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了百余篇论文,其成果多篇(部)获得国家、北京市奖项。主持和参加了十多项国家、北京市、中欧等科研项目。

  中日经贸合作04年回顾与05年预测:

  2004年,中国与日本的经贸继续呈增长态势,但是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和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增长相比,速度明显放慢,这使得日本已经从中国连续11年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降至第三位。日本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虽然也在增长,但是增速也有所减缓。但是,由于两国经济互补性较强、发展经贸关系给两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以及两国经济均处于增长期,预计2005年中日经贸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责编:马芳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