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传媒链接 > 正文

【新京报】暴雨考验城市综合素质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12日 09:56)

  7月10日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致使积水淹没汽车、路面突然塌陷、多处房屋倒塌等,造成了北京城市交通大面积堵塞和部分地区瘫痪。一场暴雨竟然造成如此大的灾害,对此,读者发出追问:北京到底怎么啦?本期发表的两篇评论分别从各自的角度阐述了作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这场暴雨不仅仅是对北京城市道路排水能力、政府应急处理机制的考验,更是对整个城市综合素质的考验。作为文明象征和现代化标志的现代城市,是人口、资源、信息高度集约化的产物,本应为人们提供更为安全、健康和便捷的物质条件和社会保障。但由于受征服自然错误理念的支配,人们违背自然规律,或急功近利地过度开发,或自以为是地盲目建设,导致城市这样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素质下降,经常出现运转失灵的“城市病”。

  城市越大“城市病”产生的危害也就越大。就是原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在城市就会成为制造灾害的罪魁祸首,刮风就产生沙尘暴,下雨就导致地面积水等。2001年的那场大雪,差不多造成北京全城的瘫痪。老天打一个喷嚏,城市就感冒、发烧,乃至半身不遂或全身瘫痪,这种城市素质令人担忧。城市应对天气等自然变化的能力如此低下,北京如何提高城市素质,增强城市的免疫力,值得深刻反省和全面检讨。

  面对如此严重的积水,交通指挥和防汛指挥的应急部署多少显得有些仓促和无奈,但这还只是问题的表面。有些人进一步追问,为什么首都气象部门没有迅速提高对恶劣天气的研究预测水平?他们建议气象研究从“自然生态研究系统”划转到“经济社会综合决策系统”,将其纳入首都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体系。笔者以为,这仍然只是治标之策。

  也许我们可以将主要原因归之于暴雨这种不可抗力,这样就不必深究人为的责任。但一场普通的暴雨,为什么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难道就没有城市规划设计缺乏排水能力的问题?为什么会造成路面塌陷?如此脆弱的道路,难道就没有城市建设施工的质量问题?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北京城市设施的建设状况更令人担忧。许多所谓“天灾”的背后,或多或少有几分是“人祸”。如果我们打破沙锅问到底,有关责任人也许就会浮出水面。

  笔者认为,如何接受各种复杂情况的考验,是提高北京城市素质的关键。在这一次考验中出现的问题,值得政府反思。现在,城市素质建设对北京日益重要。城市素质是提高城市免疫力,预防和减少各种灾害,获得持续发展的根本,北京应该尽快加大力度,创新管理手段,健全基础设施,全面落实责任,提高应对包括天气变化在内的所有危害、灾险的预防与控制能力。

  据天气预报,北京近日还可能有暴雨,我们的城市还处在灾害的威胁中。现在,坍塌的路面该修补的要赶快修补,堵塞的下水系统该疏通的要抓紧疏通。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毕竟,城市生活还得继续。更重要的是,政府要从暴雨中出现的问题出发,刨根问底,找到问题的症结,以更新城市理念,提高城市素质,做到防患于未然。(黄震)

责编:于冰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