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传媒链接 > 正文

【人民日报】应试教育的治标与治本 

央视国际 (2005年11月25日 08:28)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我国教育中久治不愈的老问题。作为“应试教育”的直接产物,它是由上个世纪80年代形成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发展而成的。“应试教育”的要害,是为考试而进行的教育,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教育最终的和最重要的评价,将以树人育人为主旨的基础教育改变为一种高度工具化的严苛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价值、兴趣、情感、健康等都被忽略了,从而模糊和损害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当前“应试教育”已经发展到相当完备的程度,形成了一些可以归纳总结的特征。

  一是课程的难度、深度成为各国之最。对升学率的追求极大地加剧了基础教育阶段本不应该有的激烈竞争。为提高考试难度,不断加深学科知识的难度,致使我国中小学教材难度偏深,高于发达国家约一二个年级。这一做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已经脱离了多数青少年的实际认知能力,从而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上世纪90年代初的调查,约有80%的中学生学习理科教材有困难,中学生厌学的达30%,有的地区高达60%。近年来的新课程改革,虽然开始降低学科知识的难度,但步子还不够大,我国中小学教材过高的难度、深度仍然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是机械训练、题海战术。应试教育的特点是考试科目的减少,并不会明显减轻考试的压力和强度。现在小学生的作业,不是还有一个字抄几十遍这样的情况吗?

  三是重点学校制度和择校热。在中小学设立重点学校制度,在过去有其历史合理性;在已经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它已经没有任何积极作用。这一制度人为地制造学校差距,加剧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推动了愈演愈烈的择校热。现在已经出现了择校竞争下移到小学乃至幼儿园阶段的不正常现象。一些名牌学校、转制学校为了提高本校的升学率,违规进行小升初的考试或考核,扰乱和恶化了基础教育的氛围。许多小学生的过重负担主要为了择校而不得不上数学“奥校”、参加各种比赛和补习班、考各种证书而造成的。

  因而,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需要标本兼治,需要正本清源,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需要改革课程体系和教材,改革教育过程和方法。当前可以做到的首先要将应试教育与小学隔离,减缓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择校竞争,防止应试教育过多地侵扰小学生和幼儿。这涉及两方面的任务。就学校教育而言,需要按照国家保护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规定精神,实行小学低年级不留课外作业,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和课外学习时间;全面实行等级制评分,弱化分数评价,等等。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整顿中小学的教育秩序。这主要依靠强有力的政府行为。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和维持正常的教育秩序,严格禁止在学前班和幼儿园进行学科知识的教学,严格禁止举办面向小学生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等各种学科竞赛;严格禁止在小升初的过程中实行考试和考核证书,以及对有关竞赛、证书的加分政策,从而杜绝小学生考证、上补习班的行为。

  改变不正常的择校竞争的根本措施,是真正贯彻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方针,努力缩小学校差距,实行就近入学。这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安徽省铜陵市通过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优先扶持和改造弱校,实行校长和教师轮换,以及改革高中招生办法、将优质高中入学指标分配到各个初中等措施,已经实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化的目标,成为目前国内也许是唯一的一个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择校的城市。铜陵市的实践使我们看到了希望。他们能够做到的,别的地方也能够做到。

责编:马芳  来源:人民日报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