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中国外经贸在改革开放中飞跃发展
央视国际 (2002年11月13日 14:51)
央视国际消息:十六大新闻中心今天下午将在梅地亚举行第四场记者招待会,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介绍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记者招待会有关背景资料如下:
世界经济全球化格局加速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
从1989年到2001年,国际贸易年均增长6.1%,比世界经济增速高出2.5个百分点;世界货物贸易额增长1倍,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增长2.8倍;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生产的三分之一,国际贸易的三分之二,对外直接投资的四分之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经济日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局面,既加剧了竞争又深化了合作。特别是对我国国民经济和外经贸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使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3年来我国外经贸工作的4个重要发展历程
1989年来,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洞悉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新变化,顺应时代潮流,使外经贸各项工作在改革开放中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回顾这13年,我国外经贸主要经历了四个重要历程:1889年到1992年,坚持改革开放,打破国际制裁,为后来外经贸快速发展奠定重要基础;1992年到1997年,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形成外经贸发展新格局;1997年到2001年,应对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保持外经贸稳定发展;2001年至今,实现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我国国际地位在外经贸发展中不断提升
13年来,外经贸发展不仅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建设,而且改善和加强了我国对外关系,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成为我国重要经贸合作伙伴。去年,中美贸易额805亿美元,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累计已达345亿美元;中日贸易额878亿美元,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累计已达321亿美元;中欧贸易额766亿美元,欧盟对华直接投资累计达到302亿美元。中俄经贸合作近年来快速发展,促进了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去年,我国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1370亿美元,比1989年增长7.4倍;对发展中国家的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营业额增长6.8倍;我国还对137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援助。
我国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第一大出口国
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纺织品、服装、鞋、钟表、自行车、缝纫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国。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机电产品中的移动电话、激光唱机、显示器、空调机、集装箱、光学原件、电动工具、小家电等出口也升至世界首位,彩电、摩托车等商品出口位居世界第2位。去年,世界上平均每人拥有我国生产的1双鞋、2.8件服装、1.7米布,每两人拥有1顶中国生产的帽子、1条毛巾和1双袜子。
我国确立世界贸易大国地位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实现历史性飞跃,世界贸易大国地位已经确立。
去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5089亿美元,是1989年的4.6倍,年均增长13.6%,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年均增长6.1%的水平,也超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9.3%的增速。这样长时期的高速增长,在世界贸易发展史上堪称罕见。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在世界的排名,已由1989年的第15位跃居2001年的第6位;年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已由1990年的90多家增加到300多家,其中超过10亿美元的有7家。
我国成功开创利用外资新局面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来,我国成功开创了利用外资的新局面,推进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吸收外资规模不断扩大。13年来,我国实际吸收外资增长12.8倍,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4000亿美元,连续9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吸收外资结构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的重点,已从一般制造业发展到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商业、外贸、电信、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已成为外商新一轮投资热点。
吸收外资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特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吸收外资取得巨大发展,加快了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大。
我国实施的“走出去”战略初见成效,推动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13年来,我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目前已初见成效,有力推动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走出去”的规模逐步扩大。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共设立境外企业6758家,协议投资总额132亿美元,国内39家企业进入世界最大的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11家企业进入全球国际设计企业200强。“走出去”的领域不断拓宽。目前,已由初期简单从事进出口贸易、航运和餐饮等少数领域,逐步拓展到生产加工、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农业合作和研究开发等众多领域。“走出去”的层次不断提升。我国对外投资已由早期的建点开办“窗口”,发展到投资办厂带动国产设备材料出口、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创办工业园区、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和战略合作关系等多种形式。
外经贸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来,我国外经贸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跃升,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经贸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增长。我国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由1989年的11.8%上升到去年的23%,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
外经贸推动我国企业、产业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外经贸增加了税收、扩大了就业。13年来,进出口环节为我国直接增加税收达5238亿元;目前,我国从事各项外经贸业务并与此直接相关的从业职工有7000多万人,有效地缓解了国内就业压力。
外经贸极大地改善了国际收支状况。1989年至今年8月,我国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144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从1989年底的55亿美元,增加到今年8月末的2531亿美元,居世界第2位。
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有望突破6000亿美元
据统计,今年前10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5002.6美元,与去年全年外贸进出口额几近持平。这样,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有望突破6000亿美元
据统计,今年前10个月,我国一般贸易出口增长有力,进口增速继续回升。加工贸易出口增势强劲,进口增幅持续走高。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的增长也十分迅猛,国有企业进出口增长平稳。在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突飞猛进,1至10月,机电产品出口1255.7亿美元,增长30.4%。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势良好,其中服装、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塑料制品出口增长均达两位数。前10个月,大豆、成品油进口下降明显,汽车、钢材进口增速较快。其中进口钢材2057万吨,增长45.5%;进口汽车10万辆,增长55.4%。
我国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年来,我国采取有力措施,各项应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对国民经济和外经贸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截至目前,国务院近30个部门共清理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2300件,其中废止830件,修订325件,为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提供了良好的法制保障。
为了在在履行承诺的同时充分运用权利,我国已派遣20多个谈判小组参与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开始以世贸组织成员身份,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妥善处理国际经贸纠纷;并参与到对其他成员的贸易政策审议,以及新成员加入谈判等。总体来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推进,法制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新进展,政府的服务意识、企业的竞争意识明显加强;出口快速增长,降低关税和取消一些非关税措施后,进口没有激增,贸易保持了顺差,一些重要敏感领域没有受到冲击。
责编: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