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北京人一天剩饭1600吨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7月15日 13:02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消息:10月15日是“世界粮食日”。在今年的“世界粮食日”到来之前,北京大视野社会经济调查公司曾以“你的餐桌干净吗”为主题,对京沪两市市民在就餐时的浪费现象进行了一次入户调查。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6854张,被访者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的为6岁经其监护人同意。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6854人中,都曾有过不同程度的浪费粮食的经历。其中,有216名被访者承认自己每天都可能浪费粮食;另有3519名被访者承认自己经常有浪费粮食的行为。在上述被访者当中,有24%承认自己经常在餐厅或饭店等场所发生食物浪费现象,这些被访者的职业包括记者、律师、医生、企业家及公务员。另有58%的被访者承认自己在家用餐当中或多或少地存在食物浪费现象,这些人当中包括相当数量的家庭主妇甚至下岗职工。

  调查结果还表明,有45%的被访者竟然对浪费粮食的行为持认可的态度,即“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只是一句俗话而已,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办到的。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剩菜剩饭的年代早已过去了。另有12%的被访者表示,他们倒掉剩余食物是出自对“自身健康”的考虑。一位被访者在备注中写道:父辈对于剩余食物无原则的爱惜是一种“舍命不舍财”的旧观念,当唾弃之。

  总而言之,正像北京大视野社会经济调查公司总经理马旗蕺所言,这是一份难以“恭维”的调查报告。

  关于泔水的“评说”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酵分会的研究员樊智慧向记者表述的是:所谓泔水就是所有被倒掉的餐桌食物残渣的总和。不过,千万别小看了泔水。如果告诉你,北京人一天剩饭1600吨;全国每年要在餐桌上浪费几百万吨粮食,你是否还会对泔水仅仅是“嗤之以鼻”呢﹖

  北京市宣武区环卫局清洁队的王队长告诉记者,他们于1999年开始,率先在北京市原定的24种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第25种“馒头类”——“这主要是因为食物垃圾日渐增多。现在我们队每个月都能回收20吨左右的泔水。”王队长如是说。

  记者日前在北京市宣武区环卫局垃圾分选站采访时看到,在分选站里“馒头类”的铁牌下,拥挤着五十几只大大小小的编织袋,扒开编织袋一看,里面全是馒头、米饭、包子、油饼等食物。从外观上看,这些被扔掉的食物绝大部分都保持着完整的“外形”——它们甚至连被人咬过的机会都没有就成为“泔水”的一部分了。一位分选工告诉记者,这些“馒头类”约有1吨左右,是周末两天的产物。

  几经周折,记者在一位朋友的引荐下,接触到负责北京市大兴、丰台以及河北涿州等地泔水“收集、批发”业务的负责人张青。他告诉记者,他“麾下”共有170余人,平均每天可收集泔水200多桶,约20吨左右。而且,做泔水的买卖全年没有淡旺季之分,他自从支起了这个摊子,每年的“年薪”都在8万元以上。餐桌节约:从校园开始

  你能相信北京中、小学生每天午餐浪费粮食约27吨吗﹖

  北京市精神文明办公室的李嫣同志曾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两位小学生,一位是西城区五路通小学的吴雪映,一位是西城区文兴街小学的王蒙。两人在校就餐的时候,看到很多同学将雪白的馒头和香喷喷的大米饭以及不爱吃的炒菜一古脑地倒掉,感到非常心痛。于是,今年的5月份,两人联起手来,挑选了两所午餐配置较为典型的学校(中、小学各一所),对那里的午餐剩饭现象进行了调查。在辅导老师肖薇、康玉勤的指导下,两个孩子采取称量法、访谈法、对比法、统计法、图表法、百分比计算法等方法,一个个同学谈,一份份剩饭称,一桶桶泔水计量,终于得出惊人的调查结果:两所学校平均每人每天午餐浪费粮食17.775克。如此推断,全北京市150万中小学生每天午餐浪费的粮食多达27吨。

  那么,被誉为“象牙之塔”的高等学府中的“天之骄子”们又是怎样对待粮食的呢﹖

  10月11日下午,记者对中国人民大学西区食堂进行了暗访。发现在食堂的后面,一个约8平方米的铁皮池子内,被倒掉的各种饭菜已呈“饱和状态”,甚至有不少的食物已从铁皮池子内溢了出来。紧挨这个铁皮池子的是4只“身高”14米左右的橘红色垃圾桶,其中的两只食物垃圾也已过半。西区食堂的清洁工向记者透露,所看到的这些泔水是当天中午的剩餐——肉、禽、蛋、菜以及多种饭食应有尽有,足够装满4个100加仑的汽油桶——而且,除周末以外,几乎每餐下来都是这个结果。

  杜绝餐桌浪费有心理障碍

  当记者带着北京大视野社会经济调查公司的那份调查报告走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著名道德伦理学家孙博研究员的时候,他苦笑着说,他浪费粮食的时候竟也不少。而且,每每在倒掉剩余食物的时候总是怀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复杂心情:留着它们吧,不但儿女们嘲笑,而且冰箱里确难找到它们的“容身之地”。于是,经常一面念叨着“可惜”呀“可惜”,一面眼睁睁地看着那些食物从自己手中滑进垃圾箱。孙博说,实际上,有他这种心理的人并不在少数。这些人的特点是,身处于一种负疚感之中,而且,越负疚越显无奈,越无奈于是越负疚,恶性循环,难以摆脱。孙博认为,在当今社会,“节俭”这一观念已更多地由传统美德转化为一种生活压力,主要原因是人们在社会上的互联关系日益广泛,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使人们很难再去注意一些生活中的“细部”问题,而“节俭”即是其一。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徐柏园分析指出:餐桌浪费实际上反映了现实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的消费者还远没有将自己的消费行为与民族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这其实是一个老话题,只不过通过粮食浪费这一环节又表现了出来。而我国“入世”在即,农业问题、粮食问题又是首当其冲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当实施有效措施,切实减少乃至杜绝粮食浪费的现象。

责编:马芳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