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新闻频道 > 科技新闻


关于沙尘暴的思考  
03月20日 19:05

    今天上午10时,人民大会堂海南厅。众多国内知名的气象专家在这里开会,纪念主题为“降低对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的“世界气象日”。这时,窗外,“平沙莽莽黄入天”,一场沙尘暴正袭击北京城,漫天黄沙把天空染成了橙红色,浓重的土腥味让人们的呼吸都变得困难。

    面对窗外的滚滚黄沙,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说,气象学上对这一现象有一个术语——“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

    气象专家指出,事实上近些年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影响远不止沙尘暴。我们这个从太空看上去蔚蓝色的星球,如今正频频受到生态危机的困扰:狂风刮倒房屋、暴雨引起的洪涝淹没农田、长期干旱导致庄稼干枯人畜渴死、高温酷热和低温严寒造成病人增加死亡率增高……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每年全球约有2.5万人丧生于自然灾害,财产损失约500亿到1000亿美元,其中因气象水文灾害造成的损失就占到90%以上。

    科学家们指出,在过去的100年里,尤其是最近50年中,人类活动中过度排放温室气体,使其在大气中的浓度超出了过去几十万年间的任何时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4摄氏度到0.8摄氏度,达到了一千年来的最高值。北半球高纬度河湖结冰期缩短约两周,北极海冰减薄了40%、范围减少了10%到15%,冰川大范围退缩,永久冻土带消融、变暖和退化,厄尔尼诺现象更频繁、持久和强烈……这些恶劣现象的出现,与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息息相关。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进一步加剧,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变得更加脆弱,气象灾害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联合国的统计显示,因气象灾害而受到危害的人数逐年在增加,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因灾致死人数的90%以上。1991年到2000年的10年间,每年平均受到危害的人数为2.11亿,是因战争冲突受到影响的人数的7倍。干旱、洪涝、风暴、热浪、暴雨、龙卷风等更加频繁,严重影响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全球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比50年代多5倍;20世纪60年代气象灾害平均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40亿美元,而80年代和90年代这一数字达到290亿美元。据预测,如果不采取措施,未来100年内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上升1.4到5.8摄氏度,全球海平面将上升9厘米到88厘米,每年造成的损失将达3000多亿美元。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气候脆弱区之一,旱涝、高温、冷害等气候灾害频繁发生,对国计民生影响很大。1991年的江淮大水、1998年的长江和松花江、嫩江大水,近几年持续的北方大旱,都造成了巨大损失,至今人们还记忆犹新。我国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使农田受灾面积达5亿多亩,受干旱、暴雨、洪涝和热带风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的人口多达6亿多人次,平均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3%到6%。

    气象专家形象地说,一次特强沙尘暴造成的灾害损失不亚于中等强度的地震。此外,与气象条件有关的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沉降、森林和草原火灾、农林草原病虫害等生态环境灾害的损失更是难以估算。

    人类社会虽然不能完全克服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不可为,也必须有所作为。通过研究天气和气候的变化规律,建立有效的监测预警系统和完善的防灾救灾体系,可以提高人类社会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减轻气象灾害的危害。

    为了提高全球抵御灾害能力,减轻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危害,各国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在监测、预报和建立畅通的气象信息渠道方面做了许多有效的工作。同时也应当看到,人类活动对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产生,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例如,我国北方在人类历史时期形成的沙漠化土地约1200万公顷,而上世纪后半叶形成的现代沙漠化土地即达到500万公顷,还有潜在的沙漠化土地1580万公顷。

    据了解,我国已于去年开始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包括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等。

    在今天上午举行的会议上,气象专家们呼吁,我们不仅需要加强对气象灾害的抗御能力,更需要调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大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不断减少这类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积极配合、协调行动,也需要全社会树立气象意识、气候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只有全社会重视起来,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精心呵护气候环境,才能减少和减轻天气气候灾害,地球也才能变得更加清新怡人,我们才能在这块土地上舒畅自如地呼吸。(董峻)



责编:曹劲 来源:新华社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