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整体改革。这项改革自1982年在黑龙江诞生以来,在全国迅速发展,目前已扩展到28个省(市、自治区),实验学生数已达到400万。在不同地区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显示了它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得到了国内外有关专家的肯定和赞扬,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流派。
“注,提”教学改革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遵循教育教学的一般原理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为重点,坚持整体性、主体性、实践性原则,对小学语文教学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期全面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它的基本做法是:在正确估计儿童口语水平和智慧潜力的基础上,以学好汉语拼音并发挥其多功能作用为前提,寓识字于读写之中,对入学不久的儿童在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就开始听说读写的训练,把读写教学提前,促进儿童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
20年的实践表明,这项改革符合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有利于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早期发展儿童的智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有利于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促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
“注,提”教学改革一开始就受到教育部和许多领导、专家的肯定和支持。教育部曾多次开会、发文件推广这项教改经验。近两年在课程改革启动的形势下,教育部、国家语委在2000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中又一次提出:“要进一步推广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等教改实验,逐步推广实验范围。”2001年9月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观摩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又一次重申“继续推广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朱伟光 刘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