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新闻频道 > 科技新闻


【教育】从两份开支表透视学生的消费观  
08月01日 10:08

    
一名中学生的7月消费单


    “妈妈,给点钱。”

    “做什么?要多少?”

    “过生日请同学一起吃饭,要500块。”

    “这么多呀!”听到孩子一下子要500元,正准备掏钱的我不由得停住了手。

    这天是刚刚参加完中考的儿子到学校领成绩单的日子,虽然离儿子的生日还有几天,但马上面临分别的孩子们却要找个理由聚一聚,作为父母也十分理解。“可是你们还是中学生,一起过生日没必要花这么多钱。”

    我的劝导尚未落音,儿子已经振振有词顶回来:“我请了10多个同学,准备去吃‘乐杰士’快餐,一人二三十块,不就得500块?”

    不知从何时开始,连十几岁的孩子们也学会了“请客吃饭”,过生日、升学、考试结束,似乎都是花钱吃饭的理由。不久前,他也吃过别人的“生日宴”。风气如此,做父母的不得不忍痛“随俗”,不情愿的我只好拿出了500元。

    没想到,这只是暑假开始后儿子的第一个500元。

    其实,作为工薪阶层的小康之家,自忖无论吃穿用度,虽非处处节俭有方,但也绝无“大手大脚”之陋习,自认为“言传身教”还算到位。儿子除了上小学前有一阵子迷恋“变形金刚”而要求父母“超支”购买外,衣食住行一向也没什么过多的“非分要求”。每每看到或听到身边一些同事、朋友抱怨自己的孩子追求“名牌”等高消费时,还不时与老公窃窃私语:幸亏咱们家儿子不讲吃穿……

    几天后,儿子第2次伸手要钱,理由是“和同学约好了出去玩”。应付了严峻的中考之后,这帮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一门心思撒开了玩,这我们也理解。但怎么去,玩什么,成了我们和儿子怎么也谈不拢的“代沟”。

    想当年,我们在中学时代也“疯玩”,一人一辆破自行车,自带水壶面包,几乎玩遍了城里城外著名不著名的风景名胜,逢山爬山,遇河下水,根本不花什么钱。也许正因为如此,我怎么也想不起当年我们的父母是如何处理这类“突发事件”。

    不容多想,几个孩子坐着出租车已经开到家门口,在楼下大声呼叫儿子的名字。看着儿子已经不大耐烦的表情和似乎受了伤害的眼神,我只好递上了他要的200元钱。唯一能做的只是追着出来告诫:坐公共汽车,不许“打的”。

    也许感觉到每次要钱都有点障碍,随后的一周里,儿子再出去时改向奶奶伸手,两次从奶奶那儿共要了200元。我们只好正式告诉他,今后不允许向爷爷、奶奶要钱。

    恰逢他的生日到来,爷爷奶奶给了他200元“红包”,没两天又被他花个精光。

    粗略一算,从7月初放假到月末,他已经先后向家里要了1000多块钱。晚上看见儿子钱包放在桌上,打开一看里面只剩下20多块钱。

    逼着儿子算了算账,除了购买两本英语书花了50元“正经钱”外,其余全花在请同学吃饭、到网吧打游戏、打的、买游戏盘、吃冷饮等方面。

    如此消费如何得了?!心里打定主意下次绝不妥协,不再给他这么多钱。但打定主意后还是不踏实,看看他周围尽是花钱大手大脚的孩子,若我坚决不给他钱,正在青春期“叛逆”阶段的儿子会不会干出什么其它“坏事”?

    
一份开支表透射节俭美德


    “7月18日来汉参加英语强化班。来汉车费10元,饺子2元,报名420元,坐公交车1.2元、电车1元,招待所住宿15元,饺子3元(共计452.2元)。7月19日……”

    一名勤俭节约的青年,在汉求学时将每天的花销都记得清清楚楚的故事,打动了武汉三镇许多父母,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他们说:节俭美德永不过时,小伙子这种节俭的精神,值得当今的孩子们好好学习。

    这名青年姓王,日前不慎将钱包遗失在公共汽车上。钱包被某公司职员李先生的妻子捡到,因失主不在车上,她回家后让李先生赶快寻找失主。

    打开钱包,只有几十元钱,但包里的一张身份证和一张华中师范大学的培训证表明:主人是来自孝感的一名年轻小伙子,姓王,正在武汉进修英语。

    钱包里,还有一张纸详细记录着主人每天的花销:坐车、吃饭、买书……小伙子很细心,生活很有计划。这张详细的生活花销明细表,深深感动了李先生。

    他以此教育自己上高一的儿子说:“你花钱总是大手大脚,看看别人多节俭!”李先生想,无论如何也要找到这名节俭、好学的失主。他费了一番周折后终于找到了小王。

    这件事情见报以后,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共鸣,失主小王的勤俭好学不但打动了捡包者,也打动了其他许多人。武汉给排水自动化研究所成骏表示要用这份开支清单,教育女儿学会节俭:“这份开支表,反映出了这个勤奋的青年是如何节俭读书的。对如今的孩子来说,这特别有教育意义。”

    武汉大学一名70多岁的老教授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人们歌颂这种美德;现代社会里,大家也应当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但是,现在有许多年轻人从小生活优裕,不懂得珍惜,有的人还不切实际地追求物质享受。他表示,要在学业上帮助这名好学的青年。



责编:曲歌 来源:新华社


相关新闻
上海、广州公布上半年消费调查 (07月28日 09:27)
中国消费者正走向成熟理性 (07月23日 15:12)
中国消费者分为14大族群 (06月21日 13:03)
中小学午间消费值得关注(06月16日 08:20)
青年人成为汽车消费的新群体(06月12日 12:38)
上海消协提醒:教育消费陷阱不少(06月05日 13:17)
哈尔滨儿童消费出现“早熟”现象(05月31日 11:23)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