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新闻频道 > 科技新闻


科学架造汉语之桥  
08月04日 15:19

    “刚学中文的时候真的觉得很不容易。汉字写起来很美,但是难记,横、竖、撇、捺,感觉像画画;汉语说起来很好听,但是不容易掌握,抑扬顿挫,像是唱歌,语法就更难了。”阿尔巴尼亚留学生唐尼用流利的中文描述初学汉语时的感受。

    近年来,随着“汉语热”的不断升温,海外85个国家的2100所大学开设有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人数有近2500万人,各国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小学和各种形式的汉语培训也越来越多。但是,汉字难学、汉语难学,成为很多初学者的共同感受。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吕必松认为,这其实是一种误解,问题不在于汉语本身,而在于教学不得法,没有找到一条符合汉语、汉字特点的教学路子。

    汉语之桥,如何架造?中国有关部门正努力采取措施,汉语教学专家和汉学家们在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正在举行的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位架设汉语之桥的“工程师”们也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当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教什么、怎么教?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郭振华教授认为,对外汉语教学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使用汉语从事交际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使用语言的环境,把汉语当作交际工具来教。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李泉指出,“以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填鸭”式的满堂灌使学生很少有实践的机会,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主、以学为主的观念,才可能找准第二语言教学的路子。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石锋指出,要特别注意引导汉语初学者产生学习的兴趣,避免他们对汉语学习产生心理压力和畏难情绪,比如给他们讲解汉字是如何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他们就会觉得汉字其实并不难学,一些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也可以引入课堂。

    一些专家认为,现阶段对外汉语教材的老化过时和针对性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目前给日本、韩国等母语非英语的外国学生编写的汉语教材不足。一些教材对外国学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生活环境考虑得不够,符合外国学生学习规律、适合于不同学习阶段的针对性强的教材也不能满足需求。有的教材文学作品过多、过旧,学生反映想学和急于学的学不到,而课上费时费力学的,像“典质”、“勾留”、“勤谨”等词语,离现实生活太远,学了以后基本用不上。

    汉语水平考试(HSK)10年来为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一些专家建议对它进行适当调整,使它与时俱进。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竟成建议HSK开设口语考试,及时更新题库,并根据考生不同实际需要区分类别。他提出,目前HSK的考生中,来华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国外非中文专业的学生以及国外对汉语和汉文化感兴趣的各界人士越来越多,这些人更注重“能说会道”,而“读书看报”的要求则在其次。日本大学副校长舆水优建议加强HSK与国外汉语机构的合作。(吕诺)



责编:宋璐 来源:新华社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