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4日专电: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惜一切代价把子女往升学率高的学校送。学校采取了多收学杂费的办法多收学生,出现“高价教育”的现象。有关部门调查显示,“高价教育”已经给居民消费带来不利影响,需要降温。
调查显示,“高价教育”,导致居民教育支出猛增,教育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迅速扩大。据宜昌市城区居民家庭住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每人每月教育性支出达到45.07元,比去年同期净增15.15元。上半年居民教育支出占居民全部支出的比重达9.44%,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47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的专家说,一些地区在八大类消费支出中,用于教育、医疗、居住等项的支出增长很快,而用于衣着、家庭设备、杂项商品等轻纺工业品的支出出现下降。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教育、水电费和医疗等硬性收费过高,挤占了居民对穿用等轻纺产品的支出。
教育支出快速增长,导致了居民储蓄倾向的上升。未来消费中的刚性支出(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支出)变数增多,使得中低收入阶层面临预期刚性支出约束,往往选择减少即期消费以应对未来消费支出的危机。这直接促使了居民储蓄倾向的上升和平均消费倾向的下降。
专家提出,现行收费标准超出居民承受能力的部分要合理降低。要确定中小学收费上限,并保持相对稳定,使居民对未来消费心中有数。规范社会办学行为,严格收费标准,严控超范围、超标准乱收费。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乱收费的监管力度,坚持常年监管制度,建立对乱收费举报有奖制度。(赵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