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新闻频道 > 科技新闻


教育:中国高师教育百年回眸  
09月06日 13:21

    新华社来电:成立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是中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的起点,也是我国著名学府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北师大不仅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一所高等师范学校,而且它的建设历程就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建设过程,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一切规程制度无不在北师大先行试点,然后在全国推广。

    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后因庚子之乱撤办。1902年1月10日清廷下令恢复京师大学堂,下设仕学馆和师范馆。1904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改为优级师范科,至1908年又改设独立的京师优级师范学堂,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前后实际存在了7年之久。共培养学生300多人。

    1904年1月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把师范教育单列系统,专门制定了初级、优级师范学堂章程,详细规定了办学宗旨、学科分类、课程设置、入学要求、毕业效力义务、附属学堂等。京师优级师范学堂首先照章办理,并根据当时实际情况编制了课程,引进国外现代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及各种自然科学,编纂了各种教材,包括一部分中学教材。这初步奠定了我国师范教育的基础。

    中华民国建立后,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改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系列的改造:延长修业年限、扩充学科专业、建立研究所、延聘优秀教师。1922年11月教育部批准筹备北京师范大学,并于1923年正式成立。于是一所师范教育的最高学府终于在中华大地上矗起。1931年北师大又与女子师范大学(前身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合并,学校实力明显增强。

    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师范教育经过一番曲折。除北京高师外,其他五所高师或与普通大学合并,或停办。北京高师坚持师范教育方向,积极探讨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道路,充分论述了师范教育的专业价值,为北京高师升格为北京师范大学作好了准备。但是到1927年,北洋政府竟然借口经费困难将北京9所大学合并为国立京师大学校。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大学区制,又将北京9所国立大学及河北大学、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北洋大学等合并为北平大学。北师大与女师大师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护校运动。经过艰苦的斗争,终于1929年恢复独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师范教育。1949年底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讨论了改革北京师范大学的方案,1950年5月19日正式颁布了《北京师范大学暂行规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方面颁布的第一个法令性文件。《规程》全面规定了北师大的办学宗旨、教学原则、学生、教学组织、行政组织等问题,是全面改革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文件。1951年,教育部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大会确定:每一大行政区至少建立一所健全的师范学院,由大行政区教育部直接领导;现有的师范学院要加以整顿和巩固;现在大学中的师范学院或教育学院以独立设置为原则。会议讨论通过了《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草案)》,并于1952年7月16日公布试行。紧接着从195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在这次调整中,高等师范教育在总体上得到了加强,辅仁大学并入北师大,北大教育系和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教研室与北师大教育系合并,但北师大也受到不小的损失。不少系科被调出单独设院,如音乐系成为中国音乐学院的基础,体育系成为中央体育学院的前身,美工系扩建为艺术师范学校,英语专业归并入北大,还有不少著名的教师被调到中科院及其他高等院校。

    1953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等师范教育会议。会议讨论了高等师范教育的方针、任务、学校设置和发展的五年计划;讨论了师范学校的教学计划、师资培训和编译教材。

    “文革”十年,包括北师大在内的我国师范教育战线遭受严重破坏和损失。大部分师范院校被迫停办或搬迁,科研凋敝,人心涣散。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确定了科教兴国和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国策。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为中学培养了大量急需的合格师资。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校中试办师范学院。”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以北师大为代表,目前学校正在抓紧进行调整,努力将自己建设成为“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大学”。(李江涛 刘江 万一)



责编:闫冬 来源:新华社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