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黑龙江频道9月7日电 几乎已经绝迹30余年的国家一二类保护鸟类和其它野生动物,今年又成群结队重现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大黑山湿地。这是该地区开展“天保”工程三年多来,有效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取得的结果。
据《黑龙江日报》报道,大黑山湿地地处大兴安岭地区伊勒呼里山东南麓的加格达奇林业局施业区内,呈袋状,总面积28万公顷。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发后,由于过量采伐,乱捕滥猎,以及大面积湿地被人工改造等原因,这里的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各种鸟类和野生动物迁移。实施“天保”工程后,在逐年限采木材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和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活动,并在全区开展了“森林资源保卫战”。
加林局还结合本局的自然资源状况,从2001年起对96.6万公顷施业区的10个经营性林场,全面停止了采伐,实行封山育林。7500多名职工除管护人员、营造林人员外,全部转向二三产业。对临近湿地的占里、多布库尔、大黑山等林场,在湿地周围分别设立了管护站。局里还作出决定,春秋两季烧防火线时,一律不准烧湿地,一律不准在湿地附近搞农业开发。他们还在每年三月鸟类来临之前,对职工开展爱鸟及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活动。
记者最近来这里采访时,卡达朗管护站管护员张奎对我们说,今年春天冰雪刚消融时,就有几十只一群的鸟类在湿地栖息,清晨常有野猪、马鹿、狍子等动物来湿地喝水。这可是多年来没看到过的热闹景象。据了解,今年来大黑山湿地筑巢的不仅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东方月鹳,还有数目众多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天鹅、大雁、马鹿、雪兔、狍子等100多种。(记者王来喜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