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科教新闻 > 正文

警惕盲目性 政协委员给艺术专业招生泼冷水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08日 04:51)

  中国青年报消息:“冶金院校开设音乐系,什么样的老师来讲音乐学、作品分析和声乐?有的音乐学院招生动辄上千人,将来学生毕业后都能找到饭碗吗?”著名歌唱家李双江有些激动:“我们不应该以浮躁的心态对待我们的艺术事业!”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正在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很多艺术界、教育界的政协委员疾呼:警惕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的盲目性。

  作为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李双江委员说:“我们音乐系每年计划内招生也就三四个人,计划外五六个名额,今年实际报名的已经达到了1000人。光我劝走的学生就有200多个,算上家长就更多。”

  今年,北京电影学院的报考人数达到破纪录的1.8万人次,光报名费就收了上百万元,其中报考表演系的就有8000人,比去年多了3000人。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说:“这还是不完全统计。”

  艺术高考热近几年持续升温,今年更有“井喷”之势。比如在山东省,据2月12日山东省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数据,2004年山东省报考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的考生达93797人,比去年猛增66%。

  分析报考人数猛增的原因,张会军院长认为,因为艺术类专业招生对文化课分数要求低,很多考生便认为,这是一条捷径。另外,艺术从业人员的收入越来越成为一些考生的参照坐标,很多青年误以为学习艺术类专业容易成功。

  “现在的孩子个性强,希望实现理想,体验一下并没有坏处,但很多考生非常盲目,他们自身确实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张会军无奈地说:“有的学生画画不好,却考美术系;有的人听音都听不准却报录音系;有的普通话都没说好,也报考表演系。”

  李双江呼吁,要把这些孩子从迷茫中拽回来,告诉他们社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

  张会军院长说:“其实现在不是学校和文凭的竞争,而是人的竞争,不管你拿到什么样的大学文凭,你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素质。”

  张会军院长认为,现在增开艺术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有市场驱动的问题,有生源的问题,也有院校盲目扩大自身专业设置的问题。

  “现在有些高校不管学生就业,不看硬件条件,不看师资结构,不看学校相关专业有无帮助和影响,就盲目开办艺术专业。”

  “一些高校决策者缺乏这方面的考虑,这就是高等艺术教育的泡沫现象或叫高等艺术教育中的盲目性。”张会军说。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音乐学院名誉院长吴祖强说,受教师质量、教学设备、学生质量影响,现在,认真办学的艺术院校都出现了教学质量滑坡现象,那些利用这个机会盲目扩大招生的学校,只为赚取学费,就更不考虑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了。

  “原来音乐院校都是上小课,这也是艺术教育成本高的原因之一,现在学生多了,有的课就变成大课了,一个班好几十人,老师一个一个指导根本不可能。”

  吴祖强举例说,一位管弦乐专家被邀请到一所学校讲学,结果发现有的学生连乐器从哪个音开始到哪个音是有效的音律都弄不清楚。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著名美术家韩美林说,从长远看,这种现象就是急功近利,包括招的、考的,还有家长。

  “本应该是搞设计的老师才能教设计课,可现在呢,在一些美术学院,不管是油画、国画还是版画老师都在教设计班,为什么?设计专业收钱多。结果,设计专业的学生比国画等专业学生的总和还要多一倍、两倍甚至三倍。”

  “在艺术教育领域里反映出我们的浮躁,我们教育的浮躁!”李双江说:“我们要头脑清醒,不能一味地说招了多少学生,收了多少钱,给老师配备了多少设备。我认为,必须实事求是,先把平台搭建好。”

  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吴冠中批评艺术院校盲目招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说,一个社会根本不需要也培养不出来那么多艺术家。希望高校不要再这样粗制滥造,这对中国文化不利。

  他举例说,最近,北京荣宝斋拍卖一批工艺美术品,结果价格非常不理想。“什么原因?是审美落后,缺乏创新的、浮躁的艺术教育的结果。”

  张会军院长建议,我们国家应该重视和扶持传统艺术,比如芭蕾舞、京剧、地方小戏种。艺术教育应该向这个方面转变,教育部门应重视传统艺术教育和民间艺术教育。

  李双江则呼吁:“全民都来关注艺术教育问题,政府更要清醒地把握住艺术教育的节奏。”(郑燕峰)

  “跑考”:艺术类考生打起游击战

  辗转于多个城市,参加不同院校的招生考试,一路考下来,光报名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18岁的小郭是山东日照的高三学生,3月3日,他与同学从北京赶到天津美术学院领取报名表,这已经是他报考的第十一个学校了。

  从山东到西安、郑州、北京,再到天津,一个月内,他和同学辗转几个城市,参加不同美术院校或普通高校艺术系的招生考试。像小郭这种情况,被艺术院校的老师称之为“跑考”。

  其实小郭跑的还不算最多的。一位来自太原的父亲,开车送女儿到天津美术学院报名。这位父亲已经记不清女儿考了多少次,只记得从2月中旬开始,先是参加太原几所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然后到石家庄、郑州、西安,再到天津,一直没停过,大概有十七八场考试。

  记者在报考天津美院的考生中做了一个小型调查,被调查者基本上都考过五六场,最多的将近20场,而且说还要继续考下去。

  当记者问起为什么要参加这么多学校的考试时,这些考生的回答都一样:“给自己的机会多些吧,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万一一场发挥不好,就前功尽弃了。”

  天津美术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刘培杰老师说,现在“跑考”的学生越来越多,考的学校也越来越多。有时一所学校招生看似报名人数多,其实很多是考生在这个学校与那个学校或一所学校中的几个专业重复报名的累计数字。比如天津美院要在不同的地方设考点,而这些考点考试的时间也不相同,有些特别想考取美院的学生就跟着老师从一个地方再到另一个地方考试,有的学生甚至会跟着考十几次。目的只有一个:如果哪次考试发挥得好一些,就算碰上了。

  可是考试的成本也是巨大的,除了车票、吃饭、住宿,另外一项就是报名费。今年一些知名院校的报名费是300元,天津美术学院的报名费是160元。一位来自河北秦皇岛的考生说,她记得最便宜的报名费是110元。她考了十几个学校,光报名费就花了2000元。

  李燕芬是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的中专毕业生,现在想继续深造,她从去年8月份开始到北京学画,已经花了1.7万元,这还不算近一个月的考试费用。她说,庆幸的是,父母还能够给予这些经济上的支持,当然自己心理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李燕芬平时吃得非常简单,当她看到天津美院门口张贴的小广告中写着25元一个床位,觉得有些贵:“我在沈阳住的床位是20元,条件很好。”而另一位从山东来的女生说,她找到的房子是马上要折迁、住户已经搬走的平房,一个房间住10个人。

  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郭津生认为,“跑考”现象之所以越来越突出,是因为考生的整体水平在下降。因为现在许多学生认为参加艺术类招生考试是高考的一条捷径,门槛低,即使不喜欢,也纷纷涌进来。有的甚至是到了高一、高二看到文化课成绩不好,才来学画。这样缺乏基础和艺术天分的考生,自然对自己缺乏信心,有的寄希望于一次发挥出色,有的简直是在碰运气。

  而上海某学院到天津招生的一位老师认为,现在艺术类考试中存在一些不正之风,有的考生希望通过专门针对一个学校的“跑考”,与老师混熟,在评分时得到照顾。

  另外,他认为,艺术类院校扩招,对考生文化课的要求偏低,也是出现“跑考”现象的一个原因。一个考生浪费一个多月的时间,放弃文化课的学习,这本身就不正常。如果艺术类院校加试一门数学,或是把高考数学成绩计入总成绩中,就不会有这么多人“跑考”了。(李新玲)

   →→专题:2004年两会

责编:李菁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鍏充簬CCTV | CCTV.com浠嬬粛 | 澶浜哄姏璧勬簮鍌ㄥ搴� | 鐗堟潈澹版槑 | 娉曞緥椤鹃棶锛氬渤鎴愬緥甯堜簨鍔℃墍 | 鑱旂郴鎴戜滑 | 骞垮憡鏈嶅姟 | 鍙嬫儏閾炬帴
 涓浗涓ぎ鐢佃鍙� 鐗堟潈鎵€鏈�
浜琁CP璇�060535鍙�  缃戜笂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佸彿 0102004
缃戦〉璁捐锛�涓娌冲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