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科教新闻 > 正文

[网友原创] 名校招生:收费只收老百姓?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12日 11:17)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网上曾流传过一则笑话:一位老太太耳朵不灵光,听了“脑白金”广告后慨叹,“现在的腐败分子真不得了,竟然公开叫嚷‘收礼只收老百姓’!”众人皆惊,好一会儿才明白,原来老太太将“收礼只收‘脑白金’”听成了“收礼只收老百姓”!

  笑话当不得真的计较,真的也不能当笑话而过。在如今名校招生过程中,却是真真切切的“收费只收老百姓”——

  7月4日、6日的《江南时报》报道:“小升初”摇号结束后,几家欢喜几家忧,就在不少家长为孩子没有“摇”上重点学校而担忧时,南京某著名网站上有人发出一个帖子,称自己手中有包括二十九中、一中、九中等重点中学在内的6个新生名额,交4.5万元就能买到这些重点中学录取通知书。记者立即将此事汇报给了南京市教育局纪委,一位姓汪的工作人员得知此事后高度重视,表示他们将介入调查,绝不能让这种有悖公平教育的事件存在;时隔两日,当记者再次反馈时,南京市教育局纪委有关人士又称,他们不会派人前往。

  南市教育局纪委汪某分析网上叫卖的名额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有人利用家长急切的心情和一些内部消息搞诈骗,这种人拿到择校费后就消失;二是每年都有极少数“摇”上重点中学的小孩放弃入学,从他们手中拿到了入学的名额。笔者在教育多年,谙知汪某的分析是避重就轻:社会上是有这样的骗子,但家长也不是三岁小孩,他们见了兔子才撒鹰;二是有极少数孩子放弃难得的机会换钱,但一下子拥有6个“放弃名额”绝无可能。汪某分析中,恰恰少了可能性最大的一种:摇号之前有人口袋里就装有名额,网上叫卖是将名额变现。

  哪些人口袋中装有令人眼红的名额?市教育局纪委一位工作人员透露,现在的确存在一些重点中学给对口单位留一些名额的情况,但肯定不会对外提供。也就是说,标榜公开、公平、公正的摇号录取,事实上还有些名额事前就没有投放进那摇号箱,这些名额都给了所谓的“对口单位”。呵呵,这个“对口单位”的猫腻可多了,学校主要领导人口袋里装着指标,那也是给“对口单位”的;给主管局领导、主要政府领导的也是给“对口单位”的……什么“对口单位”呀,还不都是给单位领导的;什么“对口”呀,完全由学校领导说了算!至于那位工作人员说“(名额)肯定不会对外提供”,哄鬼去吧,历年给某些“对口单位”的名额累加起来恐怕够开几所学校了,可每年还是嚷着不够,索取更多的名额!

  名校招生名额是学校领导讨好“对口单位”领导干部的“贿礼”,“对口单位”的领导干部拿着名额或己用,或做人情,更有甚者进行交易,网上公开叫卖可能只是诸多名额变现手法中的一种。面对这些现象,老百姓愤怒地说:“一等人口袋里装着名额,二等人找关系挖到名额,三等人花小钱钩到名额,只有老百姓出血买名额!”除了极少数幸运中号的百姓外,名校招生中的收费也真的“收费只收老百姓”了!处于社会底层的老百姓花巨款择校读书,而“对口单位”的领导干部和内部职工却享受免费照顾,这是怎样的不公正?!

  必须指出,正是向“对口单位”名额的配送,“对口单位”的领导干部得到了可观的利益,某些名校才得以突破“三限”(限分数、限钱数、限人数)违规招生;出于同样的原因,发生了网上叫卖招生名额的丑事,那些“对口单位”当然不会派人去查处了。毫不客气地讲,当前对教育公平破坏最深重的,就是那些口口声声喊着“教育公平”的学校和“对口单位”,只要他们不肯放弃对名额的占有和因名额派生的利益,那么教育公平将永远是一句空话,无序招生、专揽民财的择校风将继续演绎下去。

  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补有余。“收费只收老百姓”从笑话到现实,这里有多少苦涩与荒唐?有违天道的人道何时是个尽头呢? (小石潭)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网评天下 更多话题!

责编:张会玲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