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科教新闻 > 正文

[网友原创] 警惕教育经费下降的涟旖效应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11日 14:58)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最近,据教育部、财政部及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200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报告》显示,2003年政府教育投入总量继续增加,为6208·27亿元,比上年的5408。03亿元增加13·29%。但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均比上年有所下降,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没有达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投入增长要求(《中国青年报》1月10日)。读完报道,笔者觉得应该十分重视教育经费投入下降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其实从上述的统计报告中可以看出,2003年的教育经费投入虽比上年有所增加,在总量上有了增长,但其在财政支出与占GDP的比例却在下降。也就是说,教育经费的投入在一些地方,并没随着国家和地方的GDP增长而有所增加。应该说,这些行政现象的出现,除与整个社会发展要求和有关规定不相符合外,还会由此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因为从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看,衡量文明进程有一个重要标尺,就是要看社会经济、社会保障与教育的发展。而具体到上述的教育统计报告,再结合我国多年来全国年均GDP近二位数的增长,及有不少地方的GDP二位数经济增长速度,应该说在物质上,已经具备了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的经济条件,可事实上这个统计报告证明,我国经济增长与教育投入上存在着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状况,如用社会文明发展的平衡标准看,则又可以说,这种发展是一种社会发展中的跛脚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缺陷。

  而如再从社会生活层面观察教育投入不足,其所引起的问题也具相当的综合性。因为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新学期开学时,总要以各种各样的名目来提高学校的收入,所以“择校费”、“赞助费”等类似费用总能以各式各样的名义出现,另一方面,每当一年的新生入学时,也总有不少经济困难的学生家长,为支付入学的各种费用而四处奔走,甚至于有的还不得不放弃就学的机会。而事实上,这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都与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有这这样与那样的内在联系。想这同样也是不容否认的社会现状。

  所以,无论是从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公共资源,应为社会公平享有,还是从社会文明进程的要求看,现存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有着多方社会效应的综合问题。因此,针对上述这个教育经费统计报告,笔者想提醒有关部门:警惕教育经费下降的涟旖效应!(作者:周义兴)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 进入网评天下论坛 发现更多精彩话题

责编:张会玲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