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为“美国大片”欢呼之余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7月05日 05:30 来源:
    专题:人类探测器首次撞击彗星

  中国青年报消息:一部以星空为银幕的最新“美国大片”向地球公众放映。它的名字叫“撞击彗星”。

  这一刻,在距地球1.3亿公里之外的茫茫太空,撞击器准确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砸出一个足球场大小、十几层楼高的大坑,激起大量尘埃,如焰火般熠熠生辉。

  这不是电脑制作,不是7年前梦工厂和派拉蒙出品的幻想的《彗星撞地球》,这是真物实景,出品人为美国航空航天局、美国马里兰大学及某航天技术公司。

  这一幕传回地球,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实验人员为之欢呼;在中国,电视机前观看CCTV直播的我们也激动不已。

  有人问:“我们为什么为美国人的太空探索成就欢呼?我们凭什么为此感到激动?”有人说:美国人的科学成就给予中国科学家们强烈的思想撞击,我们怎样积极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做好准备?

  一系列由此引发的问题意味深长。

  面对茫茫太空,我们自觉不自觉地把人类看做了一个整体。当我们站在星空的高度上,地球就是一颗蓝色孤星,人类没有理由不同舟共济、同甘共苦。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把“撞击彗星”这部大片看做全人类的杰作。

  “撞击彗星”显示的技术进步,是人类文明的共有成果,但是技术向来就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形成一种危害。我们所处的世界还遍布矛盾和冲突的现实与记忆,也怪不得有人从“撞击彗星”联想到了“星球大战计划”。而一个要求人类通力合作的太空新时代尚在等待分娩中。

  从1.3亿公里外的撞击现场到地球之上,一些“镜头”看上去那么眼熟。当彗星和小行星来袭,当外星人入侵,当人类面向宇宙迎接太空的挑战,美国人站出来了。7月4日,正是美国独立日。美国人选择这个日子实施“深入撞击”计划,大概真把它当作国庆献礼片了。

  我们很佩服美国人的探索精神和自信心,我们更希望看到超越技术背后的“地球村”精神,就像杨利伟在太空舱上展示联合国国旗时,我们能够感受到的那份对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深沉祝愿。

责编:张会玲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