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教育大众化"是谁的"大众化"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9月09日 16:14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日前,在“21世纪论坛”2005年会议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教育卫生方面,城镇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乡村的3.4倍、6.1倍、13.3倍、43.8倍、68.1倍。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新华社9月7日)。

  从邱晓华提供的数据来看,学历越高,城镇学历人口的比例与乡村学历人口的比例差距越大。在一个知识社会里,学历越高,往往也就意味着越有可能跻身社会的精英阶层。从这样的意义上说,“教育大众化”这一被公认为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武器”,正在成为扩大社会不公平的加速器。当那些家境贫寒的孩子望大学而兴叹、望研究生院而却步的时候,那些经济资本雄厚、政治资源丰富者的子弟有了更大的选择机会。

  近年来,教育界津津乐道“教育大众化”,从统计数字上看,“教育大众化”仿佛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高校的毛入学率已经从1978年的1、4%飙升到目前的19%,现在我国高校在校生已达到2000万人,创造一个世界第一。但是,与此同时,“钱学交易”、“钱权交易”愈演愈烈,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公民享受的受义务教育权利很大程度上沦为了家长之间权力和金钱的竞争。

  目前盛行的“择校热”、“名校办民校”、“高考招生腐败”等现象都加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入学机会的社会阶层差异,而入学机会的社会阶层差异意味着剥夺了弱势群体平等的受教育权。结果,在“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扩招,导致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而是在精英基础上的“大众化”,是教育不平等下的大众化。

  为什么偏偏在我们这里,教育成为社会不公的加速器?这一悖论在根源上是社会转型状况的写照。在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经济主导而制度调节滞后的改革必然造成社会财富向少数群体积聚。这一群体掌握着社会财富的大多数,与社会普通民众之间有着高达几倍、十几倍甚至更高的收入差距。在国家在分配政策有待完善的形势下,贫富差距在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甚至还有可能有扩大之势。如此一来,需要高经济投入的高等教育必然出现“精英大众化”状态,并进一步加剧教育的不平等社会,加深社会的阶层鸿沟。

  因此,我们应该反思的不应该仅仅是教育体制本身。而是更应该关注教育所嵌入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结构。从本质上讲,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精英基础上的教育“大众化”不是教育本身的结果,而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分配贫富差距的必然逻辑结果。

  中国的改革,从宏观上看是政府主导的渐进式改革,在社会各个领域,政府的制度安排与政策调节都十分必要。“教育大众化”的方向没有错,但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缩小社会的阶层差距,而不应该相反。要实现真正的“教育大众化”,就必须于调节社会分配中的巨大的贫富差距,使得社会各个阶层的成员拥有相当的利益博弈能力。

  惟有此,“教育大众化”才能成为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武器”! (作者:气横西北谁人剑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浏览原帖全文 发表不群高见

  →→进入"网评天下",发现更多话题!

责编:张会玲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