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抗战时的联大是一面镜子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9月12日 14:06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日前,温家宝总理在会见教师代表时,郑重倡议,教授、名师要上课堂。他还引用了一句名言,“大学不在于有大楼,而在于有大师”(新华社9月10日)。

  温总理的倡议意义重大,他所引用的名言更值得我们深思。

  这句名言出自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之口。梅贻琦于1931年12月3日到清华大学就职时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在清华大学,梅贻琦先生一直坚持这样的办学理念。抗日战争期间,饱经战争摧残的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在昆明联合组建一所新学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梅贻琦先生担任西南联大的总负责人,仍然贯彻这样的办学理念。

  当时,联大的教室都是破败的平房,而且教室狭小。举办讲座的大礼堂也只有100多个座位,举办讲座的时候,很多学生站在窗外听讲座,好在当时教室非常简陋,连窗户纸都没有,很多同学直接将头从窗外伸进教室进行发言。有时下起了大雨,同学们还是不肯走,在雨中听完讲座。学生们住的宿舍是一个大房间,一共有20张双层铺的木床,两张双人床中间放着一长桌。两边的墙上窗户只是几根木棍,连窗纸也没有,若不是昆明冬天比较温暖,根本无法居住。在学校搬迁的路途当中,图书典籍、设备仪器损毁无数,为了保护当时仅存的一点点试验设备,每次上课完毕之后,老师们都要把仪器细心包好,放到废弃的汽油桶中,然后再放入地洞之中,就是为了防止在空袭当中损毁。

  当时西南联大的教授们的生活很是清苦,主持校务的梅贻琦先生,其夫人还要亲自制作糕点送到糕点铺去卖,以补家用。但是,即便在这样的艰难条件下,教授们仍然不改为人师表的本色,继续传道授业,著书立说。基础课程都是由名教授亲自讲授。按照常规,战争带给学术的影响是深重的,但在战争中的联大,却产生出一大批重大的学术成果,更培养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内的一大批大师级学者。

  战争中的联大书写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光辉的一页,也为今天中国的大学提供了一面宝贵的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面对战争中的联大,今天中国的大学不是应该反省自己吗?

  近年来,我国的大学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大学的基础建设更是一派火热景象。举目四望,但见大楼幢幢崛起,而且一座比着一座高,耸立天地之间,好不威风。沪上某名牌大学为迎百年校庆兴建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双峰裙楼(双峰各有33层)于今年竣工,这是世界高校中罕见的超高层建筑,更堪称中国当代大学的一个缩影。虽然大学校长们在各种场合不断地引用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但是我们只见大楼幢幢崛起,却不见大师诞生。

  当然,现在我们不可能再象战争期间那样艰苦,物质条件极大地丰富了,我们有必要改善办学条件。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办学条件改善,不等于就提高了教育质量,更不能一味追求办学条件而忘记教育的根本。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假如只注重基础建设,而不注重师资的培养,最终会损害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作者:气横西北谁人剑)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浏览原帖全文 发表不群高见

  →→进入"网评天下",发现更多话题!

责编:刘雅虹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