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教育改革万变不能离谱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1月16日 20:00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渝中区工读学校改名为滨江职业初级中学,合川工读学校改名为职业学院……不撤校,不迁址,用换名字的方式来转变办校理念。重庆市6所工读学校已有3家改名,其余正在酝酿。重庆市6所工读学校负责人称,“工读”概念正在远去。(2005年11月16日重庆晚报)

  无独有偶,昨天,江苏省教育厅在关于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出台14项举措,其中“非义务教育公办校可整体转制”最为亮眼: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可单独举办或者与社会力量联合举办民办学校,非也可整体转制为民办学校。(2005年11月15日 新华报业网)

  同样是换名改制,结果却未必一样。重庆工读学校变为职业学校,不仅是简单地换名,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教育结果也更能被社会所接纳所认同。工读学校始办于上世纪90年代,主要接收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学生,通过半工半读转变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改名后,定位为“义务教育的有益补充”,接纳教育厌学和行为偏常的“问题学生”。由于工读学校的教育对象和办学方向的原因,社会上对工读学校有误解和歧视。淡化“工读”概念后,学生对象也变了,更多的是“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的刺头。现在送来的孩子几乎没感受过成功和被认同,在普通学校受到的是冷漠、鄙视甚至遗弃,学校通过“道德构建”让孩子重新回到社会道德体系,再通过礼仪教育,让他们学会做人。把惩戒变成援助,给孩子机会,也给社会惊喜。6所老工读学校对问题学生的成功挽救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5%,达92%。近20年来招生的4000多人中,不少成长为警察、记者、大学生、军人和商人,像沙坪坝区有10学生获区政府“见义勇为好公民”称号。

  而江苏“非义务教育公办校可整体转制”的教育改革,虽然尚未实施,但已经给人一种可怕的信号: “上学难,上学贵”将雪上加霜!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从高中开始则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江苏这次出台的转制举措,说白了就是高中办学体制上的“国退民进”。由此让我想起了曾经讨论义务教育9年还是12年的争论,如果把义务教育定为12年,或许现在不会搞出“国退民进”,笔者胡乱猜测,江苏这个思想比较解放、改革开放步伐迈得比较大的地区,也许又钻了国家教育政策的空子,说不定还会出经验呢!可是,不管怎么说,这一改最明显的是让老百姓的子女上高中要比原来多掏钱。

  也许笔者保守,没理解江苏在用“市场化”改革高中教育办学体制所带来的极大好处。但我总认为,市场化不是什么领域都能用的,尤其在公益事业的教育卫生领域,还是谨慎点为好。因为资本逐利的本性是投资者不可放弃和改变的东西,在这种利益驱动之下,受教育的学生将会被投资者视为客户,不可避免地会把赚钱的注意力放到学生身上,这对于收入不是很高的老百姓来说,就必然是花不起高额的学费,供不起孩子上学,时间长了学校也就办不下去了。曾经作为经验推广的吉林省某市一民办的从小学到大学一体化特殊学校,三年红火后不得不停滞不前办的先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教育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各个领域不断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教育体制和机制上的改革是件好事,改革是为了消除旧体制的弊端,革除制约发展的弊病,最终促进发展。但是,改革必须把握住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以教育改革为例,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而且教育所惠及的应该是包括普通老百姓在内的所有家庭。因此,制定改革措施时,需要考虑改革对象的承受能力和由此相关联的问题。当前,教育上的最大问题就是收费过高,老百姓承受不了,在高额的收费下出现了众多的贫困生。如果教育改革,不能使更多的家庭能够供得起孩子上学,那么什么提高质量、什么培养人才,统统都是空话。

  但愿江苏“非义务教育公办校可整体转制”的教育改革,能够跟重庆工读校变职校一样,取得令社会满意的效果。(作者:久泰平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浏览原帖全文 发表不群高见

  →→进入"网评天下",发现更多话题!

责编:张会玲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