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80后”:沉迷网络追求物质 两极就业喜忧参半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2月09日 11:04 来源:

  一副尴尬的表情 一个时代的问号——“80后”生存素描图


上海街头把自己打扮成农民模样的“新新人类”

  人民网-市场报消息:

  不知从何时起,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人作为一个符号常被人们挂在嘴边,这群孩子们的所作所为总是被放大并呈现在大众的视线里,对他们的讨论似乎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因此,要描述所谓“80后”的生存状态是困难的。因为他们不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群体意识”。或者说,他们本来就拒斥“意识”,拒斥“概念”,拒绝整理出某种理念来规范生活。他们一出生就遇上了市场经济,一长大就明白了国际化,一交流就用上了互联网,他们比任何时代的人都明白自己的力量。望着他们,人们看到的是一副尴尬的表情,得到的是一个时代的问号。

  沉迷网络自得其乐

  “我要是一天不上网,心里就慌得很,空落落的,像丢了东西一样。”一个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大学生这样对记者说。有人说,“80后”都是“e人类”。

  “80后”对网络的喜爱,不仅是因为获取信息的便捷,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于情绪的一种宣泄,特别是工作上的困惑和压力,在虚拟的世界里可以得到很好的释放。于是,网络游戏火了,而且势不可挡;聊天室、BBS、QQ、MSN也成了最常用的交友谈话的工具。

  一度有人戏称,在中国开网吧是资金回笼最快的项目———在座无虚席的网吧里,“埋头苦聊”的大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学生。他们或叼着烟,悠然自得的与电脑中天各一方的陌生人倾诉、调情;或带着耳机,面色严峻地与同伴进行网游的协同作战;偶尔有几个带着思索的表情,在论坛里写下心灵的感触或困惑。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

  “我在想网上虚拟世界中的每一张笑脸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实的。他们说网络给人一个机会重新给自己一个新形象,那么这些热闹非凡的网站上的无数喜气洋洋的假面,不正说明现实世界太过残酷么?可是网络可能改变这一切吗?总有关上电脑的一刻。”一位“80后” 说。从中可以看出,80年代的孩子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快乐,他们对于人生的思考也很多。

  上海的一位青年社会学家认为:“相对于70年代或更早出生的人而言,80年代出生的人更有机会融入全球化进程,这是网络赋予他们最重要的意义。”

  追求物质消费超前

  有人说“80后”们是“物质的一代”:他们掌握着物质,也同时被物质所左右。

  在商场、超市一浪高过一浪的打折狂潮中,年轻的“80后”们正逐渐成为购物的生力军。大量研究表明,消费意识在他们的意识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这些消费背后,有冲动和虚荣心的元素,但更是一种不同于上辈的消费观的体现———手机频繁更替;新兴电子产品一个都不少;对名牌服装、化妆品如数家珍;不惜为了购买一件心仪已久的衣服花掉一个月工资。这些行为在年长的人看来有些过火,但是“80后”却并不这么认为,青春很短暂,为什么不对自己好一点?更有甚者,为了提前尝试新产品,信用卡每月都透支,而且还敢于去承担商业贷款用于买房买车等大额消费。在享受的时候不去管它是否已经变成“月光族”或“负翁”,但是当喜悦过后,他们还是会更加努力去工作,以追求自己更高的物质要求。谁又能说这样不对呢?

  对音乐的热爱是这群人的一个特征。他们可能拥有从磁带到CD等不同类型的音乐收藏,当然也会拥有随身听、CD机、MP3等各种播放音乐的载体。如果仔细观察,他们几乎每个人都带着耳机,听着音乐,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大大小小的音像店更是显出了顽强的生命力,正版盗版都旺销。记者曾在一个朋友处看到过他收藏多年的几千张CD,满满两书架,当时只有一个感觉———震撼。

    两极就业喜忧参半

  追求自我,标榜个性使得“80后”们成为自主创业的主力,他们普遍对自己充满信心。良好的专业素养,多年的社会实践,加上年轻人独到的眼光和十足的干劲,让他们中的一些人放弃了学校提供的就业机会,转而经营自己喜欢的“一亩三分地”。虽然成败并存,但是勇于实践的精神还是值得称道。他们有的选择网上开店、有的经营饭店、有的卖特色小饰品,还有开图文设计和小型的软件公司。有些店的生意越做越大,还开设了分店。当然,也有一些店由于各种原因被迫关张,而大多数则一笑置之,“权当是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吧。”

  与此相对的是“啃老族”的出现。作为“80后”的一员,他们选择了逃避。上学时心安理得花着家里的钱。毕业时却找出各种理由不肯就业,家里托关系给安排了,又以种种借口推托。而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中午时才起床,早饭午饭合二为一后,要么上网,要么找同样赋闲的朋友去逛街,还要买回一大堆价格不菲的东西,美其名曰提高生活质量,当然父母还要为他们埋单。这其中有很多都是普通工薪阶层的家庭,辛苦把孩子养到大学毕业,却还要继续养下去,至于期限,就要看这个孩子何时醒悟了。

责编:王丽华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