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熊猫之父”张和民:卧龙守候23载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1月08日 08:42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卧龙1月8日电(记者谢佼)随着一对赠台大熊猫宝贝的亮相,人们的注意力纷纷集中到了四川卧龙这个小小的村镇。在呵护熊猫的同时,人们对赠台大熊猫评选专家组组长、中国保护大熊猫中心主任张和民,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他是怎样的一位专家,他和熊猫之间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张和民1983年从四川大学生物系毕业,当时正是箭竹开花大熊猫断粮的时候。张和民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到大熊猫受灾最严重的卧龙工作,从此与大熊猫结下了不解之缘。

  对熊猫的保护主要是野生大熊猫的科学研究方面,对圈养大熊猫的繁殖方面,当时基本上没什么突破。“我们用了十多年的努力,都没有什么成绩。在整个80年代,全世界有关研究机构都对圈养大熊猫繁殖方面一筹莫展。”张和民回忆说。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曾多次派遣外国专家到中国共同研究,十年间仅繁殖了一只大熊猫,只活到2岁。张和民非常心痛,他决心攻克大熊猫繁殖这一世界难题。

  让张和民最辛酸的事,就是付出了很多很多的努力,等熊猫生仔,整整守了1个月以后,却什么都没有。张和民从此再没有过星期天和节假日,在大熊猫发情、产仔的季节,他不分昼夜守在大熊猫饲养场,他的妻子常说自己是“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

  就这样,时间过去了二十三年,在张和民的领导下,中国在大熊猫繁殖技术上攀上一个又一个高峰。“到90年代,我们基本解决了大熊猫繁殖的三大难问题,我们圈养大熊猫的种群已经从一个10多只的种群发展到现在的103只,使得我们圈养大熊猫不但能自我维持,还具备了对野外的大熊猫提供补充的能力,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张和民是个憨厚的人,不爱说话。大家都称他是大熊猫之父,他自己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自己只是从事大熊猫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这是我和我的同事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我们集体的结晶,而不是我个人的成绩。”话很朴实,却实实在在。

责编:王京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