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为志愿服务成高中必修课喊好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2月18日 15:53 来源:CCTV.com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今年开学推出新举措:每个学生在高中阶段至少要完成100个学时志愿者服务。(2月17日新民晚报)

  在诸多学校把学生圈在“题海”中载沉载浮,为中考、高考而破釜沉舟的时候,华东师大二附中却拿出100个学时来让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确实显得非常“另类”。然而也正是从这个“另类”中,我们看到了该校的高瞩远瞩,更看到了教育理念的正本清源。

  教育本为育人,这应该是教育最根本的使命。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挤压之下,我们的教育却偏离了这个根本,育人异化成了“育分”。悠悠万事,分数为大,为了分数,一切都可以排斥,分数是硬指标,德育是“软任务”,只要成绩搞上去,就可“一俊遮百丑”。既然智育成了“第一”甚至成了“唯一”,那么所谓全面发展,所谓健全人格,自然全成了镜花水月。这些年来,不少学生身上露出了精神苍白、道德滑坡、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端倪,其实都可以从重智轻德的“育分”模式中找到根源。

  讲及“育分”,振振有词的理由据说是为了不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然而将分数当起跑线,其实又能跑多远?人生确实如赛场,然而最终能胜出者,决不会是应试教育制造出来的“考试机器”,而只能是“育人”的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学会做人,比知识的多寡要重要得多。只要具备基本素质,就可以在未来不断学习,而品行习惯没有养成,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说透了就是会使孩子输掉一生。

  哈佛大学曾拒绝165名高分申请者,原因是他们从未参加任何志愿活动,没有服务社会的精神;不少国际一流高中也明确规定,如果不做满100小时“义工”就不能毕业。这些规定显示了这些学校培养精英的理念。一个学生将来是否能为国家、对人类做出贡献,关键更要看他是否有一种服务社会的思想道德。从世界一流学校的教育理念中,我们也多少明白了何为名校、怎样才能成为名校。

  100个学时的志愿者活动对高中生而言,自然意味着要少做100个学时的题或少看100个学时的书。但是志愿者活动能让学生了解课堂以外的现实生活,在各方面得到提升,这种“非智力因素”带来的影响,会成为他们一辈子享用不尽的财富。从这个角度考量,华东师大二附中推出高中阶段志愿者服务,才真正是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作者:奚旭初)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浏览原帖全文 发表不群高见

  →→进入"网评天下",发现更多话题!

责编:逯娜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