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北京青年报]均衡义务教育如何从梦想变成现实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2月28日 07:57 来源:

  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的《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规定,为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问题,县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编制本部门预算应向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县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公办学校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公办学校校长和教师流动。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将学校分为重点和非重点。(《京华时报》2月26日)

  义务教育是政府向公民提供的一种公共品。不难想象,在如此具体的规定下,义务教育向均衡教育回归的方向已是大势所趋。但是,法律规定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往往不如想象中那样“逼近”。时下,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发达地区学校与欠发达地区学校在软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水平上的差距不仅广泛存在,而且分化非常明显。需要清醒认识的是,要真正让每一个孩子获得均衡的义务教育产品,事实上还有很长一段艰辛曲折的路要走。

  《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规定县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编制本部门预算应向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但是,这种规定必须建立在县级财政拥有足够支付能力的基础上。如果县级财政本身是“吃饭财政”乃至“要饭财政”,这种要求就难免成为无源之水。

  我国首次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显示,有113个县小学生公费预算为零(《新京报》2月24日),这种状况确实有县级政府落实《义务教育法》不力的原因,但也有其自身财力过于薄弱的原因。因此,要求县级政府编制预算向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的同时,中央财政、省市财政应该加大对薄弱地区义务教育投入的力度。

  同时,县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在组织骨干教师巡回授课、流动教学,公办学校校长和教师流动时,也要防止教育系统人力资源配置频繁变动而出现的低效率。教师流动,特别是名师流动确实可以产生示范带动效应,但从教育规律着眼,教师在不同学校之间过于频繁或随意的流动,对于师生之间的适应很可能产生消极影响。更何况,教师流动是需要成本的。因此,与其强调城市学校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巡回讲课,不如加大对贫困偏远地区教师的培育力度,并在待遇上予以倾斜,使农村学校的骨干教师能够安心扎根。

  草案还规定,城市公办学校教师晋升高级职务,应当具有在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任教一定年限的经历,新聘任的教师应当到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任教一定年限。这种方式有助于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对农村教育的了解,但是,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却难有实质性帮助。因为城市学校师资已相对饱和,到农村学校任教一年的往往是刚刚走出校门、经验尚不丰富的师范毕业生。仅仅一年的“上山下乡”,能给农村孩子带来多少希望?如果不能提供优越条件让这些师范毕业生自愿扎根农村,这种规定又有什么意义?

  均衡义务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要让农村学校有能力提供出与城市学校同等水平的教育产品。在起跑线大大落后的情况下,农村学校迫切需要的是追赶式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均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重心应在于对农村学校的倾力扶持,而不是拿城市学校的师资来“支援”农村学校。

  把农村学校修得和城市学校一样漂亮,让农村学校的教师与城市学校的教师接受同等水平的培训、拥有同等水平甚至更高(因为农村学校教师工作量更大)的收入,农村孩子(包括在城市薄弱学校就读的孩子)才会与城市学校的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点上。所谓义务教育,才会成为普照在每一个孩子头顶上的阳光。(朱述古 四川公务员)

责编:杨洁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