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央视论坛]校车谁来“开”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4日 08:56 来源:
    进入[央视论坛]>>

  CCTV.com消息(央视论坛4月3日播出):

  主持人:董倩

  嘉宾:雷达 刘永泰

  策划:杨红

  编辑:蒋薇薇

  播出时间:2006年4月3日

  

  主持人:各位晚上好,欢迎收看《央视论坛》。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早上和下午,两个中小学生上学和放学的时间,在各个学校门口我们都可以看到,接送学生上下学的车辆,可以说堵得是巍然壮观,不仅给学生家长增添了负担,而且给交通增加了相当大的压力。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如果说增添进入校车这个概念的话,能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演播室两位来宾,一位是科技部调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刘永泰先生。另外一位是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市人大代表雷达先生。我们在开始讨论之前先看一下短片。

  主持人:看完这个短片之后,不知道你们两位有没有同感?你们两位以前是个什么样接送孩子的状况?

  刘:因为我是政协委员,这几年很多群众、同志、亲友都跟我反映这个事情,我们现在上下班、出去办事路过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学校的门口,只要是上下学的时间。

  主持人:到了那个时候肯定堵。

  刘:肯定堵,门口汽车也好,自行车也好,三轮车也好,还有很多老头、老太太,爷爷、奶奶都在那儿等着接送,一堆人在那儿,根本走不动。

  主持人:可能有的人搬家了,就会一大早赶到远远的学校去上学,再有一个可能也很重要的,这些孩子,因为是421这种家庭模式,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即便是近恐怕有些大人、老人都会到学校去接。

  雷:是的,您刚才谈到的择校也带来了一些交通拥堵,有些住得比较远的,他甚至也愿意自己送,花钱来上海淀区的学校。那么择校就成了,也是这样一个问题出现在拥堵之中。

  刘:我想大概是有这么几种原因吧,一个就是居住环境的选择,再加上择校的原因,有车的话,自然家长,如果顺路,他肯定要接送一下。第三个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公交线路有的地方没有覆盖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小学生,我指的是比如一二年级那种小学生。即使不太远,但是家里也不放心,爷爷奶奶,有老人的话,他肯定也还是要接送一下。

  主持人:所以不管老师也好,家长也好就在想,如果有一个校车的话会不会解决这个问题呢?接下来我们看一个有趣的短片,我们先看看,应该说学校、家长也是在想各种各样的方法在解决这个问题。

  主持人:刚才我们看到这个叫“驴的”的校车,真的是应运而生,因为它有这种需要,而且绝对是满足尤其是小学生的需要的,但是它的确是不安全。

  刘:这是目前根据需求的一种自发的、迫不得已的、无奈的一种办法。

  主持人:刚才我们看到的这是“驴的”,还有一个短片我们接下来看,就是有一位女士,可能她自己也是妈妈,我们看她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一起看一下。

  主持人:因为你没有营运证,所以你这种做法也是在某种程度上是存在交通隐患的,我觉得这种担心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在于曹女士不能做,这件事应该谁来做,谁又能做,我觉得这是问题的关键。

  雷:如果说,刚才提到的曹女士,她是没有运营资质的,而我们现在又要求在校车中间是要有资质的,而这个资质在我们运管部门中间又没有一定的法律和法规的文件。

  主持人:谁能申请到这个资质,有程序可以依照去做吗?

  雷:现在目前还没有。

  主持人:那这不就成了“22条军规”了吗?

  雷:运管部门正是因为没有这样的一些法律法规,所以他们很难去运作。

  刘:我在2004年北京市政协会上就提了一个提案,就是要建议尽快在公立学校建立校车制度的提案。我跟雷教授的意思是一样的,你单纯从教育主管部门或者交通主管部门,学校也好,家长也好,或者是有兴趣介入的企业也好,他们单凭自己的力量是建立不起来的,必须由政府牵头。

  主持人:您所谓的牵头是不是得有一个人去协调,因为刚才说涉及到多家部门,没有一个部门能够单臂来擎起这块领域,所以必须得有人来协调,这个协调谁能来做?

  刘:必须由政府牵头。因为从校车来讲,它不是说随便找一个什么样的车,贴上一个什么牌就可以叫校车了。从我们提这个建议的本意来讲,是要建立一种真正的校车制度,它的形制上是统一的。像国外黄颜色的,从外观上一看,区别于其他各种车辆,需要公交部门、交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家长等等几方面,大家都认可的。如果是由企业来介入的话,它也有利益要在。怎么给它们能够保持这个积极性,能够做好这件事情,必须由市政府来统一协调。

  主持人:目前这方面做得怎么样,目前现状是什么样?

  雷:因为我也是从前年就开始提这个议案,最后给我的答复都说得非常好,积极地工作,但是实施起来还是各个部门都有自己不同的难处吧。

  主持人:您说到难处,接下来我们看一个短片,因为前一段时间记者采访了北京市交委下属的北京市交通运输局,还有北京市教委,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主持人:我们之所以想采访这些相关部门,是想捋清楚校车这个问题到底涉及到哪些方面,结果不捋还好,一捋反而糊涂了,那么这个校车到底涉及到哪些方面,两位给我们介绍一下,涉及到哪些部门?

  雷:首先交管部门,他们负责道路安全和道路里边包括像交通拥堵之类的事,还有安全

  主持人:这是交管部门。

  雷:对,还有运管部门,就是所谓的运输部门,你所使用的车辆,车辆的安全,它的零配件的好坏,还有运营的资质,你能不能合法,得它给你一个证书,给你一个批准。第三个才是教委,教委实际上是,虽然是学生在使用,但是教委它只是起着组织学生来坐校车。但是对整个大的几方面来说,比方说道路、运输、交管,教委它是不能够所及的。

  主持人:或者换句话说学校里面的事,学校围墙里面的事,教委可以管,要出了校门,它想管恐怕也是力不从心。

  刘:还涉及到一些相关的企业,现在有很多企业也是看中了这个市场,它们也想参与进来,但是其中也有一些问题在。你比如说收费的问题,

  主持人:有这么大的一个群体,而且需求又是这么大,有这样一个大的市场,应该说这个蛋糕是很大的一块蛋糕,为什么没有人去吃这个蛋糕呢?

  刘:比如公交部门,公交部门它在天津市是很有积极性的,专门开了十条线路,专门做校车的。

  主持人:在这个领域,它们一旦进入这个市场的话,公交公司它们能赢利吗?或者里面有赢利的空间?

  雷:如果把它当作一种市场运作的手段,它只是在追求利润的话,恐怕人们就会有更精细的打算,就会要有慎重的考虑。但是作为学生来说,我们能不能把它也当做一种带有公益事业或者说甚至在某些方面带有一些社会福利的这样一种事业,如果纯粹不管,推向市场,它确实会遇到更多的问题。

  主持人:有可能会作为公益事业这方面来解决吗?

  刘:我认为本身就应该是一件公益事业,我在2004年提的提案里边也是这么提的,如果你不这么解决的话,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雷:如果是福利性的公益事业的话,那么主要的问题就是在于你是为服务。那么实际上现在交管部门提出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在我们的社会为老百姓服务,它们首先的目的是解决学校周边环境的拥堵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它们要解决小学生或者是学生的安全问题。因为在学校门口车辆很多,产生了拥堵以后,不定哪位司机的驾驶技术不够,把刹车踩到油门去了,而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又弱,交管部门是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开通校车的。如果回到刚才说的,把它当作一种市场机制,肯定不利于它的发展。

  主持人:可能对于公交公司来说,这里面它们也许并不是不愿意涉足这块空间,而是觉得涉足了进去之后有没有安全隐患,因为毕竟中小学生,您刚才也提到自我保护能力很差,万一出事,肯定大家都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干吗要惹这个事呢,也许这个利益空间还不是很大,当然没有人愿意主动去涉足它了。

  雷:对,但是你要作为一个社会的发展,作为一个政府应该还更多考虑老百姓的利益,考虑广大群众的这种需求。

  主持人:一个问题当越来越大的时候,肯定是需要一个解决的一个渠道。刚才我们说了很多校车目前,因为正规的、合法的恐怕还没有解决的途径。在这种情况下,肯定就会留下一种非正规的,甚至是非法的一些途径。

  刘:所以导致很多黑校车的出现,咱们也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报道,交警部门经常在路上就拦下一些黑校车,一数好几十个,甚至一百多个,还在请大的轿车来给他们拉走。

  主持人:政府见一个抓一个,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雷:北京丰台区在区政府的牵线下,由区教委、交通委还有运输部门,它们给校车挂了牌。

  主持人:什么叫挂牌?

  雷:就是它组织了一些,在本区内运营的车,然后写的是校车,然后给校车挂上这个牌子,然后这个牌子在丰台区域内看了以后,像民警他们都会给予一定的方便,而且学生相对有序。这个还是比较符合当前的这种情况吧,与其现在把它禁止了,还不如你先管理起来,这个管理以后,至少有一个,安全相对得到了保障。

  主持人:现在你看,我们刚才说了半天校车的问题,等于现在几方面构成了一个怪圈,一方面学生和家长急切地需要这样的一个校车,而且很多社会力量也希望能够介入到这个领域里来,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我们再看,因为现在有一个交通主管部门,它把这个权力下放给了教育部门,但是教育部门说了,我一个方面只能解决学校里边的问题,解决不了校门以外的问题。再有就是自己有运营权的公交公司,它们有运营权,但是它们有多大程度上愿意加入到校车的领域里面来呢?再加上交警部门,它们费了很大的努力,结果是治标不治本。

  雷:是。

  主持人:这么一个怪圈怎么解决?

  刘:目前在学校校车的使用中,有这样五种模式。一个是学校自备的车辆。第二个是学校租用客运公司的客车,这是自己的行为。第三,也是部队、单位自己开通班车,然后是家长自行组合,租用私人和社会车辆。最后一个是校办企业公司联合社会企业从事校车运行。这种模式在东城区经过试点,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它就是通过东城区的校办企业总公司和东城和平家政服务公司合作,然后为四所小学、一所中学开设了20条校车的路线,它有37辆面包车可以运送800多个学生,每个学生收费大概230到280,然后每个车辆只到一个学校,学生可以沿线上车,多点到一点,这样来做,而且每个车上还配有一个聘请的退休的老师照顾这些学生。那样做还是比较安全的一种做法。

  主持人:长远来看怎么解决?

  刘:长远来看作为一个公益事业,如果市政府不直接出面牵头,不当成大事来做的话,这种自发的散乱的各种表现形式的做法。

  主持人:多头在管,多头不管。

  刘:对,一个是只能解决局部的小的问题,它也不能够彻底解决问题,而且校车的统一的形象、标准的形象也不可能出现。

  主持人:雷先生给我们介绍一下,在其他国家有没有什么在校车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的一些经验?

  雷:你比如说像美国,另外我也到过印度去,也是有校车,模式基本上跟美国差不多,甚至跟英国差不多,黄颜色的,在一个很长的主要干道上面它有各个站点,小孩上学的时候,就在某一个点,在那儿等着。我就在想,解决校车这个途径,这个线头到底在哪里?按照给我回复的,每次都是教委给我回复,但是我觉得教委真的很难承担这种责任。个人认为,我觉得咱们的交通委倒可以当这个线头,当协调的主角。为什么?因为交通委它比方牵扯到道路的问题、驾驶员的问题、设施运管部门的问题,交通委都可以力所能及,都可以够得着的。而教委只是组织学生力量,而且我在跟教委的接触的过程中间,我觉得教委在处理学生对象上面,它们还是非常有诚意的,而且它们也是很积极地去实施,甚至包括像交管部门,它们都非常积极地努力,它们在很多方面,比如设计线路,这条路怎么走,怎么走,在哪儿设点,然后路过哪个学校,它们都做了具体的部署。但是现在细化的情节、细化的地方都做到了,但是主体的东西还没有出来,就是我们所说的线头。我觉得这个里边,通过交通委,它包括在资质上面、运营的资质上面,甚至包括将来在减免费用上面,它都能够够得着。比方说像养路费,还有什么车船使用税,如果在这方面把价格降低下来,恐怕这还是很有市场的。北京市做过这个试点,但是因为价格太高,家长不能接受,因为这个价格已经超过了家长去送孩子的价格。中关村一小就做过这个调查,当时学校说你们有谁愿意坐的时候,有1300多名学生,包括家长就愿意来乘坐校车,但是后来有关部门把这个价格定得过高以后,一下子就没有回应了。所以,刚才还是要回到这个问题上,到底由谁来能够协调和牵头,把这件事情在我们这种特有的环境下,现在的这种国情下面来做好。

  主持人:今天我们说了这么多关于校车的问题,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是在给相关部门在建言献策,希望能给相关部门起到一定的建议的作用。非常感谢两位来到演播室参加讨论,也感谢观众朋友们收看今天的节目。再见。

责编:复苏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