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透视药品虚假广告:看药品虚假广告如何“变脸”  
02月08日 17:33

    “虚假广告就像‘变形虫’,新花招层出不穷,狡猾得很!”在上海市工商局广告监管处,执法人员拿出一批新近查获的药品、保健品虚假广告让记者看。广告中的种种变形之术让记者“大开眼界”。

    手法一:广告变书。有正规的书号、正规的出版社、编著者,还像模像样地标明“定价:3.80元,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请直接与我单位调换”。乍一看,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一本最最普通的图书,但“花招”就在这书里面。

    上海市工商局广告监管处处长吴敏随手翻开一本名为《血尔在中国》的“书”道:“貌似图书,其实就是广告!”果然,这本“书”中的大段文字都是有关产品的宣传介绍,其中不乏“血尔扎根中国,引起轰动”等广告色彩极强的词句,更有诸如“贫血一个月,更年期提早365天”、“美国孩子聪明超常,关键在于从小积极补血”等被工商部门认定为缺乏科学依据,“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据介绍,这些“书”虽然明码标价,其实根本不在书店上柜销售,而是专门在超市、药房等地分发赠送。

    专家认为,目前消费者对于传单式、散页式的虚假广告已有戒心,于是一些药品、保健品生产企业变换手法,花钱向出版社买书号,用正规图书的形式包装广告,掩人耳目。对于这种变形广告,消费者也须留神辨认。

    手法二:异地广告。在上海工商部门查获的虚假药品、保健品广告中,有一份“中华灵芝宝”的报纸广告格外刺眼——广告不仅以整版篇幅刊出数十位“专家”照片,宣传中华灵芝宝的治癌“神效”,还以患者名义,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几位癌症患者经过“专家”介绍,服用中华灵芝宝后能吃能睡的神奇疗效,如“原本卧床不起的,现在可以到处乱跑”。这份大肆刊登违禁广告、在上海四处散发的“各界导报”,是西部某省出版的。

    吴敏说:“异地广告是药品、保健品虚假广告的一个新动向。最近,一些企业‘避重就轻’,先花钱在外省市报纸大做广告,违规宣传,然后偷偷运回上海散发,逃避监管。”在上海,工商部门已专门设立“广告监测中心”,对全市19家主要媒体的广告发布情况进行直接监控,各区县工商分局则负责对辖区内的其他媒体进行监督,其中国家明令禁止的治疗肿瘤、癌症类广告属于工商部门的重点监管对象。可是,对于那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到处钻空子的“游击战”企业,监管部门还是颇感头疼。

    手法三:炮制“概念”。“瘦身因子”、“基因调控因子”、“长寿因子”、“免疫修复因子”……眼前这些耳熟的词儿,已经让人们感觉如坠雾里,而上海工商部门收集到的保健品广告中的各类“因子”,居然有近20种。

    吴敏告诉记者,如今保健品广告中的“因子热”,属于不规范使用名称,对消费者同样具有迷惑性。根据上海工商部门的有关规定,保健食品广告“应使用医药界规范的通用名称,不得自行命名,不得随意使用诸如‘大脑信息传递因子’、‘有益菌增殖因子’等不规范的非通用的名称”。但是,一些广告代理公司为了宣传需要,在文案创作时挖空心思,故弄玄虚,炮制出形形色色的“因子”,令消费者难以理解。

    那么,备受保健品广告青睐的“因子”究竟是何含义?记者特意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等资料,却并没有找到确切的注释。上海曙光医院的专家俞兴祥则谨慎地向记者介绍,“因子”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术语,不能随意表述,更不能滥用。(记者俞丽虹)



责编:刘曼毅 来源:新华社


相关新闻
药品虚假广告遇“克星” (02月04日 07:49)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