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200亿元“黑洞”——透视电信欠费现象   
08月02日 17:34

    信息产业部的最新报告显示,2001年全国因盗用通信设施和用户恶意欠费而造成的损失超过200亿元,占总营业额的近7%,这个数字也意味着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即使在通信管理比较规范的上海,这一“黑洞”同样存在。2001年,仅上海电信、上海移动、上海联通三家主要运营商的用户欠费总额就达到8000万元左右。

    欠费是怎样造成的?

    据上海三家主要运营商介绍,欠费主要有两类:因为出差、地址变动、粗心大意等造成的非恶意欠费和皮包公司、流动人口等的恶意欠费,而后者更让运营商头痛。

    上海电信近年来新遇到的一个问题是由于居民的大规模动迁,地址变动等信息反馈不全,造成部分用户的末月话费无法追回。而随着固定电话初装费和手机入网费的取消,“另起炉灶”的成本大大降低,即使停机,对用户欠费行为的制约效果也不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市场上有移动和联通两家移动运营商竞争,手机用户在一家被停机了,可以转到另一家,而“支持”这一跳网行为的是两家运营商的彼此信息封闭。出于竞争,两家的客户资料都是严格保密的,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欠费黑名单”透露给对方,黑名单上的人就成了这场“鹬蚌之争”中得利的“渔翁”。

    解决之道依赖信用建设

    为了减少欠费,各家运营商使出了浑身解数。各家都有自动的录音电话、短信等催缴费用的提示,有专业催缴费用的人员甚至部门,还推出了一些业务上的创新。上海电信前年就推出了银行卡转付话费业务,今年2月针对流动人口推出了储值电话,6月又推出了可以直接在电话上缴费的易付卡。但这些便民的新业务,只对减少非恶意欠费有效,对于欺诈性欠费者没有丝毫制约。

    去年开始与上海资信公司建立联系,是上海移动和上海联通的一个突破性的进步,两家公司入网手机用户欠费经数次追收仍不交纳的,将在上海资信公司的个人信用记录中留下信用污点,并不得不为此背7年的“黑锅”,其间若向银行申请贷款可能吃闭门羹。不过,目前本市只有273万市民拥有了“个人信用档案”,只占上海常住人口的两成。业内人士认为,只有个人信用档案进一步普及并且在整个社会中形成各方联动的信用体系,欠费问题才有可能获得比较彻底的解决。(钟慧)



责编:千寻 来源:文汇报


相关新闻
电信业上半年收入1845亿元(07月18日 06:22)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