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 正文

[网友原创] 期待更多的“假想市长”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11日 14:22)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我虽然只是一名普通市民,但我爱这个城市,所以我要为政府出主意、想点子,帮助政府把这个城市建设好。”1月5日,经常骑自行车搞调研,被称为“假想市长”的淄博市市民王仲华这样对记者说。近年来,淄博市相继开通了市长专线电话、市长电子信箱以及免贴邮票的信件直邮等渠道,广开门路,请市民参政议政。2003年,还专门成立了市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对各类建议、意见、投诉进行整理,再提交淄博市领导批办或转交区县及部门。到目前,淄博市市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共收到各类建议9700多条,内容涉及城市建设、交通、文化、环保、规划等方面,涌现出了几百位像王仲华一样的“假想市长”。这些“假想市长”大多来自社会基层,普遍关心城市发展。(《大众日报》2005年1月10日报道)

  作为一个普通市民,竟然有了当“假想市长”的愿望,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他反映了一个公民意识的觉醒,也真实地反映了淄博市言论环境的宽松,反映了市民建议被采纳,被重视的程度。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习惯于这样的思维定式,即“孩子哭了抱给娘”,一个城市每每出现了问题,作为一市之长往往“首当其冲”,可以说,事无巨细统统都有市长过问已成了一些地方的常态。市长整天价陷入一种忙而无序的乱象中,市长纵然“分身有术”也是难以招架。何以会造成这样的社会困境?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及时建立起一套良好的建言环境机制。眼下不少地方设立了“市长热线”,关乎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可通过“市长热线”进行信息反馈,而实际上不少地方的“市长热线”早已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而已。前一时期,有家报社的记者为了探听“市长热线”的虚实,拨打了一天竟然没有接通,如此的“市长热线”又怎能不凉群众的心?

  淄博市的公民缘何热衷于当“假想市长”?说白了,就是民意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如果一个公民的建言献策长期得不到理会,甚至被当成“异端邪说”加以整治,公民还会有当“假想市长”的愿望吗?“假想市长”与真市长是一种互动关系,只有二者的关系协调好了,“假想市长”才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当“假想市长”并不是件容易事,首先要有颗责任心,要有种责任感,要善于发现问题,看到问题,并不是“想”当就能“当”的。“假想市长”把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反馈到市政府那里后能及时得到回应,这样的“假想市长”当起来才有奔头,反之,“说了白说”,今后谁还愿意操这个闲心?

  参政议政是政协的一项基本职能,其实,作为一个公民,宪法同样赋予了他们这种参政议政的权利,只是长期以来一些地方不重视民意考量,所以群众也就不愿再“多管闲事”了。倘若一个地方有着良好的建言环境,每条建议都能得到切实尊重,人们还是愿意“袒露心声”的,怕就怕不善于听取批评意见,这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忌。

  我们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战争年代我们党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今天搞现代化建设,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党将一事无成,这已是被实践验证了的真理。要想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就必须善于听取群众意见,不能把群众的意见当成“耳旁风”,更不能当成故意“找茬”,没有宽松的建言环境,只能造成“万马齐喑”的可悲景象。

  城市要发展,离不开群众的参与,注意吸纳民意并作为重要考量,而后付诸改革开放的实践,付诸城市发展的实践,定能显现出群众的智慧和能量。愿人们能从淄博市的做法中受到启迪,着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建言环境,开放言路,开启民智,让每一个市民都有一种想当“假想市长”的愿望,这也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可以说,一个城市“假想市长”辈出之日,也便是城市发展步入崛起之时,愿更多的城市出现更多的“假想市长”。 (作者:李红军)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 进入网评天下论坛 发现更多精彩话题

责编:张会玲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