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 正文

景点票价:“黄金周”前上演“大跃进” 

央视国际 (2005年04月28日 10:49)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专电(记者 令伟家 董素玉)用“黄金周前说门票,听取涨声一片”,来形容今年“五一”黄金周前的旅游市场,恐怕是最合适不过了。发端于去年底的北京故宫、天坛等景点门票涨价风波,到今年“五一”前夕已成燎原之势,许多景区景点纷纷举行听证会,门票涨价方案接连登台亮相。

  乱哄哄你方“涨”罢我登场

  风起于青萍之末。去年11月30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召开“关于调整世界文化遗产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听证会”,准备全面提高包括故宫、天坛、颐和园、八达岭长城、十三陵定陵、十三陵长陵等六处世界文化遗产景点门票价格,最高的达到200%。

  北京市推倒的这张“多米诺骨牌”,迅速波及全国各大景区景点。今年3月25日,黄山风景区举行价格听证会后制定涨价方案,景区门票旺季每票由120元上调为200元,淡季每票由85元调整为130元;4月16日,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开始执行新的门票价格,每张门票从158元上调至245元;同一天,九华山、岳麓山门票价格听证会召开;4月18日,登封市嵩山风景名胜管委会宣布,嵩山少林景区门票从40元涨至100元。

  此外,丹霞山由100元调整为120元;既是景区又是居民区的鼓浪屿,也作出了由3元涨到50元的“试运行方案”,并露出风声:时机成熟时再涨至每票80元;最近,“红色旅游”胜地井冈山的门票,也将从100元涨到156元……

  “涨价故事”凸显制度缺陷

  本轮门票涨价浪潮中,景区管理者在与广大民意的“搏弈”中,上演了许多颇富戏剧性的故事。

  最神秘的听证会,当之无愧地要推九寨沟、黄龙景区涨价案。在舆论的压力下,九寨沟、黄龙风景区于3月中旬举行了听证,屈指可数的几家媒体被获准进入旁听,参加听证的人员也被有关部门告诫不得向媒体透露听证会的具体内容。4月15日,九寨沟、黄龙风景区宣布,门票价格分别由145元/人和110元/人涨到200元以上/人和180元以上/人。

  最广泛的反对声。嵩山少林景区门票涨价,不但世俗民众反对声一片,就连红尘之外的僧人也颇有怨言。4月18日,登封市嵩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宣布,嵩山少林景区门票将从5月10日起,从现在的40元涨至100元。当地政府官员称:100元的门票并不算高。但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认为,此举会让少林寺无辜背上“大财主”的恶名,是对佛门净地的极大伤害。

  最赤裸裸的涨价。在全民的一片反对声中,许多景区虽然确定了涨价方案,但迫于舆论的压力,又纷纷推迟涨价日期。但张家界景区无知无畏,干脆撕掉了蒙在脸上的温情脉脉的遮羞布,于4月16日起执行新的门票涨价方案。许多网民将张家界此举推为本年度“最赤裸裸”的涨价。

  门票涨价引发负面效应

  在大家对涨价逐渐习以为常的今天,本轮景区景点门票的大规模疯涨,还是强烈刺激了社会公众的神经,从而引发强烈不满。

  涨价幅度高得离谱。许多门票成倍上涨,鼓浪屿的调价方案涨幅甚至达到近16倍。

  “听证会”变成“听涨会”。一些听证会从人员资格到听证程序都出现违规操作问题,听证会不是讨论涨不涨的问题,而是涨多少的问题。

  公众与代表观点迥异。网络媒体的调查表明,许多听证会中,九成以上的网民不同意涨价,而有关部门组织的听证会上,“代表”却众口一辞拥护涨价。

  而值得一提的是,迫于民怨沸腾的巨大压力,除了张家界武陵源之外,包括北京故宫、安徽黄山、嵩山少林在内的多数景区,近期纷纷表示涨价行为发生在“五一”之后——这也算是“听证会”带给老百姓的意外“恩惠”了。

  (聚焦景点门票涨价)“高票价”逐出“低收入”群体:是“全民遗产”还是“牟利实体”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专电(记者 令伟家 董素玉)如果要概括今年“五一”黄金周的特色,恐怕非“门票涨价”莫属。从去年底北京故宫、天坛等六大景点门票酝酿涨价开始,到今年“五一”前夕,已有黄山、张家界、神农架等多处旅游景点宣布提高门票价格。

  首张“骨牌”既已推倒,其效应注定将波及旅游产业的方方面面。问题在于,作为全民所有的公益性资产,旅游景点为何能在“全民”的一片反对声中,仍然顺利地沦为少数人牟利的工具?是谁在代表“全民”行使涨价的权力,涨价的获利又落入了谁的囊中?

  门票欲涨:何患无辞

  对于门票涨价,管理者各有说辞。有的说经费不足,有的称分流客源,更荒唐的干脆说“高价门票才能体现资源价值”。不管是“资源保护说”“分流客源说”,还是“价值体现说”,“遮羞布”背后的意思只有一个:缺钱。

  真是这样吗?让我们以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为例进行剖析。

  据湖南省物价局价格成本调查队的统计,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的总面积为9.76平方公里,2004年1月至9月,进入核心区的人数为121.3万人,门票收入约为1.31亿元。以此推算,景区每平方米每月的门票收入超过1.4元,相当于长沙市中高档小区的物业管理费。按涨价后的收费标准,景区每平方米的门票费用更是高达2.7元。

  原因就在门票的分配方案中:涨价前,武陵源门票价格为108元。分配依次是:景区周边两个收费站10元,机场建设费10元(无论你坐不坐飞机),景区管理成本47元,门票IC卡制作费8元,真正直接用于资源的保护费8元——和一张门票卡的价格相等。

  记者了解到,景区外围的两个收费站已建成多年。如属“收费还贷”项目,不知贷款何时还清?每人10元的“机场建设费”,对于乘汽车或火车的游客,是“敲诈”还是“黑色幽默”?IC门票卡如果不是金打银做的,每张8元的价格,不知谁会相信?而47元的“景区管理成本”,竟是资源保护费的6倍!

  原来,武陵源的门票除了被关联部门“揩油”、被“注水门票”“冒领”外,大部分都被景区养活的人员“吃”了。有了这个“无底洞”式的分配方案,再高的门票恐怕难以解决资源保护费的匮乏!遗憾的是,新价格的形成中,机场建设费、IC卡成本费、公路收费、管理成本等依然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基础成本。难怪有人质疑:这种涨价与资源保护扯不上边,也无关景区硬件建设。惟一得利者,就是那些景区景点的管理者。门票涨得越高,他们赚得越多。

  全民资源:地方政府、上市公司的钱袋子

  旅游景点大体可分三种:第一种是黄山、峨眉山等自然风景名胜类;第二种为故宫、长城等人类文化遗产类;第三种是清明上河园、三国城等人造景点类。对于第三种,除了景点质量外,似乎还没听说过谁抱怨门票太高——大家都知道那是人家投资的,投资就是为了赚钱。

  质疑主要集中在前两者。从法理上讲,自然风景和文化遗产都是“公益性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全体公民,各级地方政府只是国有资产的代理人。但近年来,许多景区景点的权属逐渐部门化、地方化,除了当地政府自己经营外,有的被承包、有的被拍卖、有的被入股,有的甚至变成股票被上市交易。国家旅游资源的“公益性”被剥离,国有资产“主人”的话语权被剥夺,大自然和老祖宗留给我们“全民”的景区景点,已完全沦为某些利益集团的赚钱工具。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一位教授认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的本性,目前很多风景名胜的经营权都转移到了企业,门票定价权掌握在企业手中,这是涨价的主要原因。而在国内投资多个景点的某业内人士透露,地方政府在景区初建之时,需要外围的资本介入,交换条件是景区收入的“分成”。所以政府对提高门票有积极性,因为门票涨了,政府的“分成”收入跟着涨。

  据记者了解,八达岭长城的门票收入中,四成用于人员工资,四成纳入延庆县财政收入,仅有20%用于长城维护;而十三陵门票总收入中,有一半用于人员工资和上缴昌平区财政;北京一家著名世界遗产景点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景点门票收入中,景区自留40%,安置移民20%,地方财政分成40%。建设部的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部分世界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门票收入已经超过总收入的一半,个别景点如张家界等已达到90%以上。作为景区最重要收入来源的门票,既然成了政府的“钱袋子”,涨价的冲动自然难以遏制。

  除了作为地方的“二财政”外,许多名山大川还被当成股票,进入上市公司交易。黄山、张家界、泰山、峨眉山、八达岭长城、桂林等先后在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并上市。业内人士认为,旅游股拥有不可复制的美景垄断优势,具有较高的自主定价权,可直接通过几年一涨的门票获得稳定的高额收益。目前黄山、峨嵋山门票收入的一半,就被作为上市公司的经营收入。而且,门票涨价还是这些公司永恒的炒作“题材”,每逢涨价,这些经营模式简单、维护费用较低的个股即成为市场的热门股、基金的重仓股。只是,这“盆满钵满”却与景点的“股东”——“全民”没有任何关系。

  景点解困:不惟涨价

  就在许多景点忙于听证涨价之时,贵州的黄果树、甘肃的莫高窟、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江西的庐山等,都明确表示不会“跟风”涨价。贵州黄果树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德刚说,黄果树风景区将通过开发相关旅游项目,衍生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增加景区收入。黄果树今天不会涨价,今后还将逐步降低门票价格,直至“零门票”。据了解,去年黄果树景区的游客达到了154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亿元人民币,均创下历史最好水平。目前,门票虽然仍是黄果树景区的主要收入,但所占比例已开始缩小。

  最有说服力的是杭州西湖。“免费西湖”不但没有拉杭州旅游收入的“后腿”,反而成了杭州旅游优化环境的一张名片,给餐饮、住宿、商贸、交通等关联行业带来了巨大商机,取得了“四两拔千斤”的效果。据统计,西湖免票前的2002年,杭州旅游总收入为294亿元,而到了2004年,这个数字已突破了400亿元。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杨振之说,旅游业关联度极高,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旅游市场中,门票收入的份量越来越低,而相关的吃、住、行、娱、购、游等消费比重不断上升,而我国正好相反。他说,目前我国正处在旅游市场的培育阶段,过高的门票将迫使游客以脚投票,最终影响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有数字显示,我国景点门票的平均价格,已接近年人均GDP的1%,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的水平,多数著名景点的门票已趋向高额化、贵族化。

  位于开封市境内的清明上河园景区总经理周旭东说,为追求眼前利益多挣“门票钱”,是竭泽而渔,对景区未来的发展得不偿失。

  新闻背景:

  国外景点门票普遍实行“低价策略”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专电 在国内景区景点门票的一片涨价声中,记者查阅了一些国外景点门票的价格情况。资料显示,在多数国家,属于“世界遗产”范围内的自然名胜和人文景观,大部分实行免费或低价格参观,让国民共享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熏陶。只有一些人造的商业景点,才实行较高的门票价格。

  自然名胜和文化遗产:普遍实行低价制

  法国。是世界上博物馆最多的国家之一。法国政府非常注重人文景观的教育功能和社会效应,普遍压低门票价格以便让所有人都拥有受教育和熏陶的机会。法国大多数人文景观都对记者、教师、档案员、未成年人、残疾人、失业者等社会特殊群体免费开放。包括卢浮宫在内的众多博物馆门票价格,按等级不同,也只在1欧元到8欧元之间。

  意大利。被称为“巨大的露天博物馆”的意大利是文化旅游大国,全国共有39处文化古迹、考古遗址、自然景观等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意大利各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比较低廉,参观著名的古罗马斗兽场才只需6个欧元。在意大利,最贵的景点门票价格也不足意大利人均月收入的1%。

  日本富士山不收门票

  日本。日本物价虽然昂贵,但旅游景点的门票却相对便宜,而且多数旅游景点不收费。即使部分历史文化古迹和世界文化遗产等景点实行收费制,但与日本人的收入相比,完全是象征性的。

  美国。国会对国家公园和20处世界遗产景点的收费有专门立法,收费的国家公园门票最高不能超过20美元,像大峡谷和黄石公园等世界遗产公园门票仅10美元。为了限制客流量的需要,各国一般采用预约、限售门票、限时参观等办法。

  人造商业景点:门票价格较高

  在日本,东京的迪斯尼乐园、长崎的豪斯登堡等人造的现代商业性娱乐、休闲场所的收费要高得多。据《环球时报》的报道说,东京迪斯尼乐园的门票是日本所有旅游景点中最贵的,每张成人通票高达5500日元。另外,具有异国情调的豪斯登堡的门票为3000多日元。

  在美国,博物馆免票,但主题公园最贵。收费最高的公园要数著名的几大主题公园:迪斯尼乐园、环球影城和海洋世界。这些主题公园占地面积大、娱乐项目齐全,单日门票都是50多美元。

  一些国家景点门票内外有别

  印度:外宾门票要贵几十倍。自2000年开始,为增加旅游收入,印度旅游部将外国游客的票价从5卢比至10卢比一下提升至10美元至20美元,本国人票价依旧不变。泰姬陵的外国人门票甚至最高达到了1000卢比,内外相差50倍。虽说如今已回落至750卢比,但与本地人的票价仍相差37.5倍。

  此外,无论是胡马雍陵、顾特卜塔,还是阿旃陀石窟群、埃洛拉石窟群等其他景点,只要沾上世界遗产的边,外国人的门票都高达250卢比。

  俄罗斯:旅游景点票价不高但内外有别。俄罗斯拥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首都莫斯科更是景点众多。这些景点的门票价格不高,一般还分本国人票和外国人票,而这两种票又分别有普通票和优惠票。可以说,价格优惠、内外有别是俄旅游景点门票的主要特点。

  由于景区门票价格基本都下放到地方的物价部门来管理,权力在地方,因此,全国没有一个“指导价”和“指导意见”。正基于此,各地便着手对公用事业和服务产品进行“雄心勃勃的提价。这一现象很快引起有关人士呼吁,矫枉不宜过正,政策性调价要按各地实际水平量力而行。

责编:马芳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