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保护长城先查其"家庭出身"?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8月16日 14:07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此话尽管问得蹊跷,却并非空穴来风。

  据8月15日国际在线报道, 在长城墙面的每块砖上,只要人能触及的地方,都布满了游客用各种工具刻的痕迹。对此,北京市八达岭长城管理处主任张民说, “实际上,长城的出身并不高贵,这是长城受到如此多破坏的一大原因。”

  听张主任的一席话,笔者颇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原来,近年来,长城城体屡遭人为破坏,遍体鳞伤,满目疮痍,尤其是前不久在北京金山岭长城上召开的“锐舞派对”,1000多名中外参加者在长城下的广场上又唱又跳,随地便溺,现场一片狼藉,皆是因为其“出身不好”,是“戴罪服役”,也就是说长城活该受此磨难,国人无须过多地指责。

  在此,笔者姑且不论这种长城“出身论”是否合符常理,先来看一看张主任的解释。他从长城的功能、建筑、地理位置和军事地位四个方面阐述了长城的“出身”,其中说到建筑方面,“修建长城的人地位低下,有士兵、农民,甚至罪犯”,“没有名流给它题字”。

  可能这就是问题的症结,因为修长城的人地位低下,所以长城的地位也就不高贵了。这又让人犯疑,难道现今保存较好的历史文物,诸如故宫、秦始皇兵马俑等都是封建社会的皇亲国戚所修?诚如其所言,坊间发明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等是不是也早该摒弃才对?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早已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之中。它的历史感、文化感、民族感的图腾意义,已远远超出了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承载的是和城砖一样厚重的国魂。 这种以“出身论”来衡量长城所积淀的历史内涵,是无知还是推责?显然,它是对民族文化的亵渎,是对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漠视。

  我们无须去指责游客在长城上写写画画,无须去诟病“锐舞派对”的青年男女。看一看这种荒诞可笑的长城“出身论”,就知道作为肩负管理和保护长城的职能部门有没有作为,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麻木不仁、熟视无睹,听任长城的文化价值为商业利润殉葬,历史沉淀为短视经济埋单,这是对历史的犯罪,也是对后人的犯罪。

  面对长城屡遭破坏的现实,国人强烈呼吁为长城立法。固然,保护文物不能缺失法律,但根除某些人思想潜意识中的那种歧视、麻木心理,提高保护意识同样至关重要。(作者:宝庆邵阳陆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浏览原帖全文 发表不群高见

  →→进入"网评天下",发现更多话题!

责编:张会玲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