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治标”、先别说“治本”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9月06日 15:48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一年一度的中秋“月饼大战”近年来成了媒体例行的“报道大战”,不过从广义的产业链延伸学来说,“做一季吃一年”的月饼让媒体也分得一杯羹,原也无可厚非。但今天看报道说咱有关部门出台了月饼包装的“行业标准”,似可以杜绝了月饼包装“夹带”高档奢侈品的陋习,即因此而成名的“高价月饼”。这是一种无奈中的无奈之举,作为一种治标的办法,或可以暂时抑制“高价月饼”的陋习不致蔓延到天怒人怨的地步。

  俺忽然想到了另一种更进一步的治标办法,如名致实归地收缴各类“小金库”、严格财会上的非正常列支项目。

  俗话说“有买的才有卖的”,“高价月饼”多年来三令五申之后还仍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因为有巨大的“社会需求”——比如“单位团购”、比如“行贿索贿”之风。这两者中送礼之风掩蔽下的“行贿索贿”问题,暂不在俺帖子的讨论范围之内,因为这“标”极难治,除非“治本”。然而“治本”的事说起来,就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了,咱说了也是白说,徒然浪费口舌。那是该由“全国人大”这样的立法部门去做的事情。

  不正常的财会列支,是“单位团购”能够进行的漏洞之一。媒体里看到有地方“黄牛党”炒“月饼票”成了当令的“业务”之一景,这“月饼票”来得就非常奇怪。国家有关部门不是同样三令五申不让发实物卷了么?月饼票怎么又会泛滥起来?无非又是一种“对策”,又是一种顶风违纪。但如果审计部门查起账来,账本上一定不会有列支“月饼”的票据和流水,它早变成了某种合法的支出。“不做假账”也需总理大声疾呼了,奈何!

  这种不正之风所以不能制止,其实也与某些人的某种贪欲混合在了一起的缘故。俺以前所在的单位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某节日,行政一把手“采购”了职工福利——每人一箱苹果、一箱橘子。支书却不干了,你发得俺发不得?小车出去兜了一圈回来,每人再发一箱梨头、一箱芦柑。嘿嘿~~职工们自是皆大欢喜,但有人没明白其中的“奥秘”——他们争的是什么?这其中的奥妙咱就不说了,该明白的、自然明白。

  “私设小金库”,按现在的相关律法,似提升到“犯罪”的高度了,但“小金库”却仍有极旺盛的生命力。“利令智昏”的成语不是瞎编的,总有那么些人(且并不在少数),因为一个利字,把国法、纪律之类,早就忘在了脑后。不信?只要随便问一下身边那些当着一点儿官的人,让他们拍着胸脯说自家单位没有小金库,恐怕百里也挑不出个一来。不是还有“贪污办善事”的官员的么?他的理由之一就是需支太多,“手头经费不够花”。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所以无论怎样防微杜渐的政策都有千变万化的对策。设小金库这事,对于极端聪明的官员们来说,实在属小菜一碟。否则那些经费不足,开支羞涩的领导们何来大手笔发这发哪?权和利总是一对孪生兄弟,手握一些行政权力的大的小的领导们如果没了财务支配权,该怎样地难过?极端到用了“贪污”的办法(姑且当那位真的是为了“做善事”)毕竟是个别现象,而小金库则可谓擦边、可谓法不治众。

  如果真能杜绝了所有政府的、企业的这些单位非正常团购的漏洞,如非法列支,如私设小金库,那么月饼的过渡包装就很可能会被杜绝。因为作为老百姓正常的生活开支,谁会花那些冤枉钱来买这样的月饼?电视里不是一直有老百姓面对镜头在说“咱不会买”?花公家的钱不心疼,花截留下来的公家钱更不心疼。没有了公款的支出,没有了截留的公款,商家再精明,也没法让真正的消费者来买他们的“包装”。

  只有行贿者例外。但他们毕竟是少数,光靠他们,支撑不起偌大一个“高价月饼”的市场。(鸥盟客)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浏览原帖全文 发表不群高见

  →→进入“网评天下”,发现更多话题!

责编:任今航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