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王乐义:科技兴农 勇于创新 > 正文

黄土地的脊梁——记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

央视国际 (2006年01月20日 09:51)

  90年代初以来,一场以种植冬暖式大棚蔬菜为标志的“白色”浪潮席卷中国北方大地,结束了我国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点燃这一“科技之火”、并使其形成燎原之势的,竟是一位普通的山东农民,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冬暖式大棚之父”的山东省寿光市孙集镇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

  艳阳高照,行驶在通往三元朱村的道路上,记者满眼看到的都是对称在道路两旁的蔬菜大棚。靠着这些蔬菜大棚,王乐义带着三元朱村人让黄土生金,全村经济总收入2550万元,人均纯收入近7600元。

  24年前,王乐义被党员推选为村支部书记,当时的三元朱村是出了名的“要饭村”。这里虽然已经有了冬天种黄瓜的塑料薄膜蔬菜棚,但种一季菜要烧上五六吨煤,生产成本高,收益却不大。王乐义带上干粮三下东北取经,对本村大棚分别在大棚方位、墙体厚度、塑料薄膜的倾斜度、大棚骨架材料、塑料薄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改进,研制成功了我国北方深冬不需加温的蔬菜大棚技术。

  但在推广这一技术时,面对每个大棚5000多元的初期投入,村民们都被吓回去了。

  王乐义召开了支部大会,他说:“为让农民过上好日子,过去共产党领着农民闹革命,现在共产党要带领农民奔富路。党员要在农民致富的过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村17名党员建起17个示范大棚。春节前第一批越冬黄瓜顶着黄花带着嫩刺新鲜上市,每个大棚平均纯收入3万元。

  17个大棚,像17面高扬的旗帜,让三元朱人看到了希望。第二年,全村争先恐后建起180多个大棚。

  王乐义说:“作为农村干部来讲,我们是干啥的?不就是干事的嘛,带头的嘛!作为一个党员来讲,哪里艰苦就上哪里去,哪里困难就上哪里去,一生为党为人民,死都不怕,再没有那么个觉悟算什么党员啊?我能活一年就干一年,能活十年就干十年!”

  冬暖式大棚试验成功后,王乐义又带领村民大搞科技开发。他们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了绿色食品开发、保健菜实验和大棚果树优质苗木繁育三大高新技术基地。建起了集科研推广、物资服务、科普培训于一体的科技大楼,无公害蔬菜生产达到了国家标准;大面积开发绿色食品蔬菜,引进了国内外150多个名优新品种,试验推广了20多项新技术,使大棚产量翻了一番,效益增长了近一倍……

  三元朱村民赵俊娥说:“王书记扑倒身子带领我们全村富起来了,我们都非常感激他,感谢共产党的领导,他是真正的“三个代表”的实践者。”

  1978年,王乐义被检查出患了直肠癌。医生给他做了直肠切除手术,在腰部开了一个排便孔。他就是这样拖着虚弱的病躯一干就是20多年。

  他只受过五年的小学教育,但他却是高级农艺师,更有着经济家一样的眼光和魄力。三元朱村的老百姓也跟铁了这位老支书,不仅因为他创造了蔬菜种植的奇迹,更因为他高尚的人格力量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68岁的村民王耀辉说:“他是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啊,确实是大公无私,自各的私事他不搞,就是为大伙办了些好事啊。你问到任何人,都对他有个好看法,党的政策好,乐义又按照党的政策领着大家富起来。农民就是愿意富起来,对党的政策、对王乐义就是感激不尽,确实是感激不尽啊!”

  1990年整个一年,王乐义都扑在全县的推广大棚技术上。县里给他配了一部吉普车,一年跑了4万多公里。有时一天跑11个乡镇、三四十个村,经常到家累得双腿拖不动,趴在炕上起不来。那一年,全县发展的5130个大棚全部获得成功。

  1993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的主要领导慕名来到三元朱村考察,他对王乐义说:“新疆一年中有8个月吃菜要从外地运,你能不能帮助我们新疆发展大棚菜?”王乐义高兴的答应下来,一年间,他带领几十名农业技术员走进新疆,从南疆到北疆,一路走,一路传授大棚蔬菜技术。两三年的时间,冬暖式大棚已在新疆遍地开花,结束了新疆一年8个月吃菜靠外运的历史。

  1995年7月,王乐义来到延安传授大棚技术,给当地一千多名技术骨干讲课。他发高烧到了39度半,仍然一口气从上午9点钟讲到下午1点半,直到晕倒在讲台上。

  十年来,全国各地已有一百多万群众在寿光取到了致富真经。王乐义说,支部当初搞大棚,就不是为了哪几个人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共同富裕才是富。王乐义还在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义务举办培训班 3000多期,村里每年派出技术员达几百人次。越是艰苦的地方,王乐义越是亲自去,他走到哪里,致富的脚印就延伸到哪里。如今,冬暖式蔬菜大棚遍布大河上下,三元朱村科技致富的星星之火渐渐燃遍了全国。来源:中广网 

责编:朱亚菲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