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用生命兑现诺言的村支书李鸿海 > 正文

材料之一:执政为民的好支书李鸿海

央视国际 (2006年02月08日 15:49)

  我是中共翼城县委一名干部,新闻战线的一名记者,在多年的宣传工作中,有幸结识了一位党的农村干部。他朴朴实实、勤勤恳恳,一生都在为党的事业日夜奔忙,一生都在为兴村富民辛勤操劳,一生都在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直到身患癌症,生命垂危,仍视死如归,浩气凛然,奋斗在生命的倒计时里,实践着自己对村民的承诺,被翼城人民亲切地誉为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执政为民的好支书:他就是翼城县两坂村党支部书记李鸿海同志。最近,省、市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他的一些事迹,大家已经看过了,今天,我就把这位令人敬佩的好干部介绍给大家。

  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在两坂村,无论农家小院,村头巷尾,还是田间地头,说起鸿海,村民们总象葡萄园里的葡萄一样,给你嘟噜出一串一串。老百姓的话实实在在,老百姓的话生动形象,老百姓的话语重心长。就让我们用两坂村老百姓对李鸿海同志的评价,来结识这位党的基层干部吧!

  

坚 实 的 足 迹

  两坂村的老百姓说:“鸿海姓党,村就是他的家。几十年来,为了两坂他可是操碎了心!”让两坂人民走上富路,是李鸿海一生的信念和追求。

  两坂,是翼城县城东隆化垣上一个小山庄,全村315户,1130口人,1850亩土地,分布在五平方公里的12条沟、13道梁上,那真是沟壑纵横,土地脊薄,十年九旱,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村里曾流传过这样几句顺口溜:耕地山梁挂,吃水山沟爬,行路山涯惊,有女山外嫁。这里是翼城的一个文化名村,历史上曾出过不少文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是翼城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七勇士浴血奋战、英勇就义的事迹流芳千古,激励着全县人民。1950年李鸿海就出生在这个小山村里,从小吃尽了苦头的他,目睹了父辈们生活的艰辛,沐浴着两坂村古老文明的雨露,继承了革命先烈的遗志,立志要让两坂村变个样,让两坂老百姓富起来。他16岁初中毕业,23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村保管员、生产队长,一直到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一干就是30多年。70年代,他担任生产队长期间,其它队每个工分8分—4毛钱,他领的队分到1块,名列全县、全市榜首;80年代,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头捐款300元,多方筹资18万元,建起全县、全市村级第一座教学大楼;他东凑西借16万元,组建起5辆卡车、3辆拖拉机的运输队,这个车队如今已拥有汽车11辆,三、四轮100辆,年收入100万元。他筹资60万元开办了两坂煤矿。带领村民开拓盘山路。为了丰富

  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他还建起了全县第一个电视村,建起了两坂村舞台……。从辛辛苦苦干一年,到头还是个欠款户,到1992年,全村年人均收入突破了2000元,比十年前增长了十倍,两坂村成为全县闻名的小康村,鸿海也被县委命名为“功勋党支部书记”。在带领群众挣脱贫困枷锁的征途上,他洒下了一路路艰辛的汗水,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生 命 的 赞 歌

  两坂的老百姓说:“李鸿海是个铁打的。要么不说,说到就得做到。一个敢和死神赛跑的人,还有啥事能难得倒他!”

  俗话说,人民写历史,时势造英雄。近几年,全县轰轰烈烈的调产,拉开了序幕。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推出了全县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思路:“大棚进川、林果上山”。这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年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在全县调产的强劲势头下作为两坂村的带头人鸿海,看着还有三分之一的村民没活干,没钱挣,他思谋着,要致富光靠种粮食不行,农业产业结构不调整不行。种就要种值钱的,养就要养利大的。肩负着调产的重任,向往着美好的未来,鸿海坐不住了,撩起双腿风风火火往外跑,近到本县种植、养殖专业大户、邻近县、市,远到西安、山东、河南、内蒙,肉狗、梅花鹿、大枣……他引回来的项目越来越多。

  长年操心劳累,东奔西忙,加上饮食很不规律,他时常觉的胃疼。一直认为是上了火的胃,真的“火”了,吞咽困难,一吃就吐。看着体重230来斤1.82米的大身板越来越消瘦,妻子一次次劝他:“去检查检查吧。”孩子们急了:“村里的事那么多,能干完么?离了你,地球就不转了?我们陪你去,有病治,无病防吗?”他总是说:“这两天忙,以后再说吧。”胃疼、反食几个月了,他意识到这很可能是死神在向他伸手。

  1999年11月6日,担任了17年村党支部书记的鸿海在第五届村委班子换届选举中,又以最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只见他消瘦的脸上容光焕发,明亮的眼睛透出坚毅和执着,一口气向村民许下6个诺言:不向群众集资,建起古北线两坂大桥;不给村民摊派,修好1公里油路;发展酸枣接大枣50万株,建设全县红枣第一村;改造兴建6处高灌;再盖一栋教学楼;兴建农贸市场,开办每旬1、4、7集市。不知他大病缠身的村民群情激奋,阵阵喝彩。有谁知道,这是血与泪的交融,这是鸿海向死神的挑战呀!

  信为人本,一诺千金。两坂村的村民们都知道鸿海的禀性,有人说他是铁,有人说他是钢,只要认准的事,他拉弓就没有回头箭!

  6个承诺,少说也得百万,钱在哪儿呢?病情一天天加重的鸿海如坐针毡,心急如焚。

  为了筹集资金,他东奔西走,上至省里,下至县上,到处“磕头”,四处求援。很快,通村的大桥奠基动工了。

  古北线两坂桥,兴修公路……是古县到晋禹公路翼城北捍段的要塞,是翼城浇底乡通往县城的出口。桥面窄,坡度大,常年失修,危在旦夕,几次事故车毁人伤亡。孙家腰村一对新婚妇夫,摔在桥下,一死一伤,喜事成了丧事,老百姓过桥心惊。有关部门曾经做过预算,总投资需80万元,因资金等原因搁住了。一个小山村要建这么大的工程,谈何容易。有些村民嘀咕开了:“两坂桥是省道,碍咱啥事?”“后头还有个浇底乡呢,咱逞啥能?”“修桥修桥,总要让鸿海把村里修穷了,修垮了。”晚上竟有人把砌起的半截桥墩给推倒了。办点好事咱就这么难呀?鸿海这个坚强的汉子偷偷摸眼泪了。气归气,静下心一想:“还是咱工作不到位。”他边组织村民重打锣鼓另开张,边东家进、西家出,个别谈心掏心窝:“村里这么多车,出了事都不好。”村民会上他推心置腹:“你小子翅膀硬了,推开墙了,你想过没有,你推倒的是半截桥墩吗?你伤的是咱全村人的心呀!你丢的是咱两坂人的脸呀!你断的是你自个的发财路啊……。”“钱一分都不让大伙出,我担着。”思想问题解决了,村民们主动到工地上搬石头、拉土方、义务投工。

  他呀心拴在建桥工地上,今天水泥断顿了,明天石头不够了,质量行不行……。村民们看着他明显地瘦了。2000年2月初的一天,西北风还在做最后的挣扎,他突然觉得胃痛难忍,一头栽倒在建桥工地冰冷的河水中。妻子看他像落汤鸡一样被村民们送回来,冻的直哆嗦,心疼的满眼是泪。赶快给他擦洗,换衣服,还熬了一碗姜汤,喝完他又要去工地,妻子再也忍不住,哭开了,边哭边数叨:“村里的事啥时候是个头啊,村里谁家也能离开你,我和娃们不能没你呀!你要万一有个好歹,我们娘们怎么活呀!我求你了,你能去医院看看么!”

  看着妻子泪人一样,他心软了,说:“咱明天去”。就这样明日复明日,一拖就是小半年。

  7月18日,骄阳似火,他再也支持不住了,村民们把他送进了医院。

  一检查,晚期贲门癌。这个消息像晴天霹雳,村民们惊呆了!在两坂人心里好像天要坍塌了。

  住院的第二天,也就是7月19日,鸿海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贲门全切,胃切除3/4,食道切除15厘米,肝切除一叶。躺在病床上,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像演电影一样,展现在脑海里,他想的很多:为村民办6件事,这是入党当干部几十年来,头一回给村民许下的诺言,一件还没兑现,就先躺在这儿了,是共产党员还是个吹话鬼?不!不能倒下!共产党员要留政绩,不能留骂名。想清楚了,他积极配合治疗,第三天,他奇迹般下床了。才有一点精神,他一会说枣,一会是高灌,一会是大桥快没料了,早点出院,省几个钱买水泥吧。妻子又急又气,看着多少年来,不顾家,不管家,现在已经是黄泉路上迈出半条腿的人了,放不下的还是村里的事。多年的委屈,像一下子都要崩发了,妻子捂着嘴哭着走出病房,说她当时真想找个地方大哭一场。他儿子学过医,知道伤口万一化脓,愈合不好,病灶转移,将失去含辛茹苦扶养他成人的父亲,泪往肚里咽,强笑着说:“爸,村里事叔叔他们关照的好着哩,再有一个星期就拆线了,拆了线咱马上就回。”医生不批,儿子不肯,妻子哭、劝。没有动摇他离开这个人世前,给村民兑现承诺的决心。7月24日,手术后的第6天,才6天呀,他出院了。车到桥头,他站在工地上,心才觉得踏实了。

  66岁的老人李成望,关切地把他拉在身边,掀起衣服,看着他前胸多半圈没拆线的伤口,心疼地哭了,边哭边数说他:“鸿海啊,刀口线还没拆,你就出院了,你不要命啦。”他说:“咱娃是医生,在家里也能拆,我急着回来,是要把手上村里的事办完呀!。”

  进村,他没有回家,急着去了解酸枣接大枣的情况。看着铁塔似的鸿海只剩百十来斤,得癌症,还牵挂着村里事,村民们都心疼的悄悄落泪了。东家送来几个鸡蛋,西家送来一碗红枣。村民越关爱他,给村民兑现承诺的决心越强烈。

  他照了一张放大的遗像,激励自己和生命争时间、抢速度。他把遗像摆在桌子上,冲着遗像说:“你提醒我吧,生命进入倒计时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良心,催促着他做最后的冲刺。村民调产再动员大会上,他畅开心扉,真诚地说:“我得的是贲门癌,我的时间不多了,活一天就要干一天,给乡亲们承诺的六件事一定办完,办不完,我死不瞑目!”这是一个农民的心声。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誓言。一言九鼎,8月3日,手术后的第15天,他带领80多名村民外出参观,踏上和生命赛跑的征程。

  

生命在这里延伸

  两坂的老百姓说:“鸿海不懂人情。看似无情却有情,他心里装的始终是两坂人。”他的生命在奉献中延伸。

  在生命的倒计时里冲刺,别有一番紧迫感。托着病体,每顿只能喝稀糊糊的他,还象往常一样,吃一顿,忘一顿,废寝忘食,没有作息时间表,所有这些让常人不可思议。大桥工地资金告急!教学楼原料短缺!大棚上山、红枣盖堰、葡萄满园、鹿满庭院,建高灌、兴市场……这一项项陆续铺开,苗木、资金、技术、调地、群众各种各样的思想工作都告急!为此,他昼夜奔波。

  2001年春寒,但“调产热”却热透了两坂。3月19日,他带着村干部和红枣协会的人外出参观。归来,已是伸手不见五指。他作梦也没想到,在这万物复苏,孕育生命的春天,带给他的却是撕心裂肺的打击,早上还好端端的小儿子,出外打工出了车祸。等他赶到医院,小儿子已经闭上了眼睛。妻子、孩子们的哭声,凄凉、悲惨,他瘫在门前的石墩上。三岁的孙女跑出来,偎在怀里哭着、喊着:“爷爷,爸爸不起来,快叫他呀!”老年丧子之悲,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老少相拥,悲痛欲绝。

  看着病魔缠身的鸿海,看着他怀里搂着的三岁孙女,乡亲们的心也碎了!“老天爷呀!你怎么让好人遭这么大的磨难呀!”有人说:“这下鸿海可真要倒下了。”

  儿子坟前,鸿海泣不成声:儿啊!爸爸对不起你,打小顾不上管你,你让给你找工作,爸爸没有满足你。儿啊,你等着,爸爸给村民承诺的事办完,就去好好陪你啊!

  这是一个父亲的忏悔吗?不!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理想和信念的闪光!未尽的事业,支撑着他继续扬起生活的风帆。

  办完儿子丧事,第二天晚上,夜空深沉,辽远,他踏着夜色向村委会走去,村委会正召开调整产业结构会议。门一开,几乎异口同声:“唉呀!你咋来了。”他扭曲着笑容说:“我咋不能来?”

  看着两个眼睛深深陷下去的鸿海,在场的人都落泪了,大家关心的问开啦:“你身体行吗?”“你吃饭了吗?”“你吃药了吗?”“明天不要去参观了,你歇歇,咱过几天再去吧……。”

  这是鱼与水的交融,这是心与心的连接。

  面对大家的关心,鸿海坚定地说:“就按咱原来定的,明天去吧。”散会后,原红枣协会会长李博鸿私下和他说:“孩子刚出事,你的心里咋能撇开他呀!”鸿海含着眼泪说:“孩子连心呀,”他动了一下又说:“人死不能复生,我不能撇下千数口人的事,光想孩子啊!”

  时光变得越来越吝啬,鸿海时时提醒自己抓紧、抓紧、再抓紧。

  多少天来,他带领村民早辗晨露,夜伴星斗,去华西、到大寨,进省城、去临汾,更新观念,吸取真经,找资金,求援助……。

  去年新犁破土,百草生芽的季节,为了找资金,办理有关手续,鸿海5天连去三次太原,晚上坐车,白天办事。第三次去太原的那天拂晓,火车呼啸着进了太原站,他却睡的那样香甜。他太累了。乘务员将他叫醒,妻子才给他缝制的新布鞋被人穿走了,留下了双不合脚的烂鞋,出站台差点摔一跤。就这双烂鞋,他竟从太原穿回来。有人问他:“咋不在太原买一双。”他笑笑说:“没顾上。”多轻松的一句话呀,它包含着鸿海为了村富民强,经受得多少奔波与劳累、艰苦与辛酸。别人有病,往家走,他只要胃疼、难受,就往外跑,他说:“一忙就忘了。他喝点糊糊、汤面还常被噎住。他睡眠质量很差,只能靠着眯登,一平躺,喝的那点糊糊就流出来了。就在这种情况下,他成天过沟爬坡,忙碌在调产第一线,不是在枣园传授管理技术,就是在葡萄园里指导病虫防治。今年120亩红提葡萄大面积发生病虫害,他真的要急疯了,费了许多周折,从曲沃把葡萄专家于凤兰请到两坂,陪着一家一户的过,直到虫害消灭。兴建6处高灌的那些日子里,他整天忙碌在工地上,连保命的糊糊有时候也顾不上按时喝了,急的村民们都催促他赶快回家吃饭去。同志们、朋友们,这就是中国的农民,党的优秀基层干部,就是他们支撑起中国的脊梁。

  当一个人受到公众信任时,他就是公众的财产,他就是群众的领袖。党员、干部跟上来了,村民紧追不舍地也跟上来了。

  ——近几年,为村民补贴21500元,发展酸枣接大枣60万株,年增加农民收入12万元。

  ——2001年4月份,村集贸市场投入运行,结束了村民外出赶集的历史。

  ——2001年上半年全村6处高灌竣工,扩大水浇地500亩。

  ——2002年金秋,2个月投资15万元兴建的第二栋教学楼主体工程落成。

  ——2002年十六大召开前夕,投资56万元,长100米,高14米,宽30米的两坂大桥,在县委书记张北管、县长武保安等领导的支持下,建成通车,向十六大献了份厚礼。两坂人笑的合不拢嘴。途经大桥的浇底人,知道李书记患大病后为百姓办的这件好事,个个伸出大拇指:李书记,行!

  ——3公里沙石路和3公里油路从脚下向前延伸,比原计划多修了5倍……。

  鸿海以坚强的毅力拼搏在生命的倒计时里,超额兑现了向村民的承诺,给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合 力 的 源 泉

  两坂村的老百姓说:“鸿海最会用人,为了两坂村的发展,他调动起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鸿海去医院复查病情,他问的最多的是:“我还有多少日子?”他盘算着,最大限度地释放着他生命的能量。要把‘穷’赶跑,把‘富’引来,鸿海深知:众人是‘圣人’。他任党支部书记,又当选为村长,曾一段时间,一些班子成员觉得气不顺。有的给他脸色看,有的使小性子,鸿海有他的主张:“当领导干部不能报复,越报复,大伙越厌恶,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人和大自然还要和睦相处了,不要说人与人啦。”每逢重大节日,或有闲空,总要登门一一拜访;每逢外出参观,总要邀请大家一起去;每逢重大决策,总要先通气。工作上压担子、给任务。副书记李社曾任过4年村委会主任,因一次镇上工作检查受了批评,撂了挑子。李鸿海真诚地说:“你干过村委主任,比我有经验,支部日常工作你负责。”生活上体贴关心,家庭致富,鼎力支持。枣芽、枣苗回来了,赶快送去,技术员请来了,领着去他家指导。时常坐在一起谈心,越谈心越近,越谈心里越亮堂。班子成员说: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鸿海对咱以诚相待,咱要不铆劲,有啥脸见人。

  鸿海的诚心,换来了老干部的真心,一个个都贴到了两坂村的调产上。退休校长李博鸿有知识、有素质、有能力、德高望重,他让老人挑起了红枣协会的担子。老人带头嫁接红枣600株,专供村民品尝,组织老干部编印《红枣高产管理》小册子发给枣民。老人去世,李鸿海拖着病重的身子,主持召开隆重的追悼会。缅怀功臣,追忆功绩。为了宏扬正气,他不让村民抬棺材,组织全体党员高抬着老人的棺椁绕村一周,一直送到地里。还把李博鸿的名字刻在红枣纪念碑上。退休教师李仲爱钻研、办事讲科学,就让他担任葡萄协会会长,成了葡萄园里的“红管家”。退休干部李成彬、村民李成文,有知识、懂法律、能说会道,鸿海先后让他们担任村调解主任,每年处理大小纠纷数百起。青年王维国、李娥,爱集体、致富有门道,人勤快,先后把他们推上村团委书记、妇联主任的岗位……。在两坂这个小天地里,人尽其才,都有了用武之地。

  鸿海的诚心和执着引来了一批县内外的能人。去曲沃参观,经人介绍认识了翼城老乡曲沃县高级农艺师、县农委主任、研究红提葡萄的专家刘文。他先后5次登门拜访,开始刘文只是应付,长谈中当刘文知道鸿海是个动过大手术的人,被他坚持为民谋事、干事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拉着他的手激动的说:“李书记,请诸葛也只是三顾茅庐,不说了,我跟你去,帮你建成红提萄萄村。”两年多来,刘文带着曲沃的技术员先后到两坂村指导、传经、解难20多次,还帮村里调回红提葡萄苗4万余株,从河北省赞黄县调回优质赞黄枣芽20万个。包销了120亩地的红提葡萄。现在,一批县内外的领导、技术人员和离退休干部,成了鸿海的参谋和坚强后盾。

  鸿海不为自己为富民,不为小家为大家,不为发财为发展,不为今天为明天。热心为上门的群众服务,尽心为不上门的群众服务,真心诚意地为反对过他的群众服务,先后吸引、筹集资金数百万元,为村民找回贷款数百万元,他成了村民的主心骨。鸿海以拳拳爱民心、殷殷爱民情,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也为两坂村争得了发展机遇。这是一个飞旋的世界。他又帮助村民建设高山大棚30个,年增加农民收入15万元;发展梅花鹿100头,年增加农民收入20万元;发展红提葡萄120亩,当年增加农民收入2万元;今年夏秋5个月完成退耕1018亩;仲秋,大干20天,造林1080亩,荒山宜林地造林1500亩,间作5万株冬枣等经济林,形成立体种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林等工作,鸿海他们又走在了全县的最前头。

  如今,站在两坂村山头上一眼望去,“东山大枣西山棚,红提葡萄挂园中,特种养殖鹿成群,农贸市场添新景,高山引水绕梁行,架桥修路飞彩虹”的壮丽画卷令人振奋。进村瞧瞧,村民们住新房、开新车、骑摩托、用电话、看闭路电视……,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超过全县年人均收入750元,小康村又上了个新档次,李鸿海也被树为全省“优秀党员”。

  党的十六大召开了,李鸿海的心情格外激动,他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可是个大事,这重要那重要,作为党的基层干部,就是要继续当好三个代表,坚持执政为民。”李鸿海不断更新自己的奋斗目标,带领村民向宽裕型小康村迈进,近日他和支部村委一班人,又规划出了近期要办的5件事:

  一是建设5座红枣储藏库。鸿海说:卖鲜枣一斤只有一两块钱,反季节卖最少也能卖三、四块,这几座枣库一定要建成,再建一个红枣批发市场。

  二是建设红枣生态旅游区,村干部议论说:咱两坂已有10多个品种、60万株枣林,是全县红枣第一村,又是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春天绿茵茵,秋天红彤彤,让更多的人来这里观光旅游,这可是个大好事。

  三是继续扩大经济林,再接大枣50万株,栽植葡萄80亩、柿子树2万株、石榴树1万株,走稀、特、优的路子。

  四是兴建梅花鹿场10个。

  五是适应合并村的需要,建成两坂——孙家腰的5公里油路。村民们都说:“鸿海啊,你千万保重身子,咱两坂离不开你呀!”

  生命是一笔有限的资产,李鸿海精打细算,将它支付给了一项项人民未尽的事业。如今在两坂村,后山“七勇士纪念碑厅”、村前翼城县红枣第一村纪念碑厅、桥头建桥功臣纪念碑厅傲然毅立。它是两坂精神的结晶,它是历史的见证,虽然无语,却昼夜传颂着逝去的抗日英烈献身人民的佳话,传颂着活着的楷模李鸿海忘我奉献的动人事迹。

  

尾 声

  同志们,在采访和宣传李鸿海同志的日子里,我的思想和心灵也同时得到了净化和洗礼。联想起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名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想,这不正是李鸿海同志崇高精神的真实写照吗!李鸿海无私无畏,执政为民,他是一只春蚕,吃的是廉价的桑叶,吐的是真丝,留给他人的是雪白的茧!他是一支蜡炬,燃烧的是自己,照亮的是别人!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忠实实践“三个代表”,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他的生命之花常开,生命之树常青,他执政为民的伟大精神气贯长虹!

  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为了宏扬鸿海精神,今年10月9日,翼城县委作出“关于向李鸿海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体党员、全县人民学习李鸿海同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品质,学习李鸿海同志脚踏实地、勤政为民的敬业精神,学习李鸿海同志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公仆意识。目前,我们县广大党员、干部正在以李鸿海同志为楷模,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为建设钢铁大县,铸造强县、果菜名县,十五经济总量再造一个新翼城,奋力拼搏,我们相信,李鸿海同志的感人事迹,一定会成为全体党员、全县人民强大的精神动力,鼓舞人民,再创翼城新辉煌!

  谢谢大家!

责编:马芳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