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用生命兑现诺言的村支书李鸿海 > 正文

材料之五:二十年的好班长

央视国际 (2006年02月08日 15:57)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王贵生,现任翼城县两坂村党支部委员,与李鸿海同志一块搭班子20多年了。他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我干副书记、村会计。20多年来,我亲眼目睹了鸿海同志的工作历程和曲曲折折,亲眼目睹了鸿海同志当好班长、为两坂村发展所做出的无私奉献。

  当班长20年,鸿海同志创下了六个“两坂之最”:他是全村最难找、同时也是最好找的人。说他最难找,是说天亮以后,到他家里就根本找不着他。天不亮,他早就起床出去了,全村没有比他起得更早的;说他最好找,是说只要村里那项工程最当紧,那他肯定就在那项工程的工地上,不是红枣嫁接工地,就是大桥施工工地,就是葡萄栽植基地,你一去就能发现他那忙碌不停的身影。

  他是全村心最粗、同时也是心最细的人。对家里,他心最粗,大事小事都不顾,从地里农活到磨面碾米吃水拉煤等家务事,他全都交给老伴和孩子们,一概不问;对村里,他心最细,大事小事都爱管,大到铺路修桥搞调产,小到哪家婆媳有矛盾、哪家生活有困难,他都了如指掌,总要把心操个够。80年代的时候,村里有几个大龄青年一直找不下对象,他就天天把这个“娶亲难”的问题惦记在心里,不是抽空给这个牵个线,就是抽空给那个搭个桥,还要解决各种困难。说起这些,村民李成福至今还感激不尽:“我爸去世的早,姊妹们多,屋里牺惶,多亏李书记帮我张罗这、张罗那,我才能有今天这个四口之家!”

  他是全村最抠门、同时也是最大方的人。对自家,他最抠门。1985年,他曾以个人名义贷款,买回了四辆大卡车,成立了两坂村运输队。但轮到他小儿子要买小三轮的时候,他却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孩子看着没指望,只好到亲戚家东凑西借,才把小三轮买下;对村里,他最大方。为把优质葡萄发展起来,去年,他硬是说服家人,把自家的3亩水浇地转包给了葡萄重点户李成仁,说的是每亩地每年收取转包费150元,可他从未向人家要过钱。今年前半年,修建大桥施工取土,毁了村民李生海的二亩六分地,他就想着办法把小妹子鸿莲的三亩地补给人家。为了这事,我专门找过鸿海,劝他:修桥是为大家,不要怕惹人,该占谁的地,就占谁的地,不要老是为了公家事,让自家和亲戚跟上受连累。本想好好劝劝他,但他却给我好好上了一课。他的话份量很重:“为生海补地,一不是怕惹事,二不是怕惹人。老伙计,要想真正把一头好事办实办好,可不容易呀!全村315户,有一户不满意,都有可能把事办砸!有一户不满意,都是咱们的工作失误啊!”

  鸿海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常说:“不要怪群众不拥护,怪就怪心里没群众!”他作风正派,一心为公,他心装全村,想着群众,在两坂村赢得了极高的威信;鸿海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把支部书记这个职务,看成是一种高人一等的特权,而是看成一种造福于民的沉甸甸的责任!正因为如此,跟鸿海搭班子,我心情舒畅,口服心服。以前我说过:当村干部十几年不领一分钱工资,跟着鸿海干,70%是吃亏,30%是光荣。现在我更想说:跟着鸿海干,就是吃亏,也心甘情愿!正因为如此,全村的干部群众给了他一个非常高的评价:鸿海这个人,不属于他个人,不属于他家庭,而是属于两坂村的“公家人”!

  当班长20年,鸿海同志以宽阔的胸怀凝聚了两坂村的人心。1999年12月,村委会换届选举,李鸿海同志以高票再一次当选为村委主任。但,其他四名村委成员中,却有与鸿海有成见、有情绪的下台干部。当时我就非常担心,鸿海的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但鸿海同志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肚量、讲风格、讲团结,用一份共产党员特有的赤诚感化了人。

  由于有成见,2000年,村里开始修桥的时候,村委成员意见不一致。其中一位村委成员,自认为这回是群众选上的,心里很不服气,专门和鸿海顶牛,你说修桥,我就偏不同意,看你能把我怎么样!在全体党员讨论会上,他故意找茬,公开骂他:“你是个啥球书记!”当时大家都在心中替鸿海打抱不平: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鸿海啊,鸿海,你为啥一声都不吭?

  其实,鸿海咋不想吭声!自个付出这么多,仍然有人想找茬,换谁谁能受得了!面对误解、面对恶语、面对屈辱,当时,他气得心直颤,手发抖,怒火直往上冒,真想拍桌而起,与他好好吵一顿,辩一场,看看到底谁有理!

  其实,一块搭班子二十年,还是我最了解他:吵闹一场,于事无补,反而会越闹越僵,疙瘩越结越大。一声不吭,他是为了顾全大局呀!为了顾全大局,就是有人当面骂他先人骂他娘,就是有人一口唾沫吐在他脸上,他也能强忍下来。他常说:“让三分,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空。”?

  其实,还是鸿海同志站得高,看得远。人心都是肉长的,事情过后,那位村委成员也觉着做得太过火了,心有愧意。鸿海瞅准火候,不计前嫌,为了修桥的事,一趟又一趟地主动上门,相互沟通,终于,形成了一致意见。那位村委成员感慨地说:“鸿海肚量大,能容人,这一点,不服不行!”

  正是靠着这种容人的肚量、宽阔的胸怀,鸿海同志积极化解予盾,协调“两委”关系。村委副主任李社,进入支部班子,担任了副书记。村委成员李生浍,积极要求上进,被吸收加入党组织。目前,几个“两委”主要成员,有的负责大棚建设,有的负责退耕还林,有的负责发展优质葡萄,一人挑一头,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大好局面,把全村的各项事业干得红红火火。“肚量大,肩膀宽,又能装,又能担”,这是老干部李炎专门为鸿海编的一个顺口溜。退休返乡的老干部李青山也专门为鸿海写了这样一首打油诗:“遇到挫折不生气,别人骂时不吭气,改革创业有志气,搞得全村好风气!”

  当班长20年,鸿海同志以超人的胆识,为两坂村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创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路子。早在1998年,在全县刚开始搞酸枣接大枣的时候,鸿海就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条丘陵山区农业调产、农民增收的好途径。在他的千方百计努力下,到去年年底,全村四年嫁接了20万株,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大多数户都受了益。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产生了一种沾沾自喜的满足感。鸿海同志却想得更大、看的更远。今年4月,在全体党员大会上,他大胆提出了“一年顶六年,再接30万”的奋斗目标。鸿海的想法引发了一场争论,村红枣协会会长、退休老干部李博鸿劝他说:“鸿海呀,鸿海,一口吃不成一个大胖子,你千万不能头脑发热,30万芽子要是接不完,那损失可就大了。”我也私下劝他:“你这两年得了重病,还东跑西颠,干的成绩大家都心中有数,可不能一时太急,30万任务要完不成,别人可会笑话咱。”但他坚信自己的眼光,丝毫不为所动。压力面前更显示了他的超人的胆识。他一方面给大家仔细分析“机遇就是金钱,规模就是市场”的当前发展形势,另一方面拖着瘦弱单薄的病体,从购置接穗、组织人力、技术服务等各个环节,亲自安排亲自抓,精心铺开了一场全民上阵的攻坚战。结果,不到一个月,不仅顺利完成了原定的30万任务,而且超额完成了8万株,一年干的顶住了七年,取得了喜人惊人的战果。正是靠着鸿海这种超人的胆识,两坂村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全县红枣第一村”;正是靠着这种超人的胆识,二十年来,他还为两坂村赢来了其它四个全县第一:建起了全县第一座农村教学楼,建起了全县第一个电视村,建起了全县养鹿第一村,建起了全县红提葡萄第一村。当年看来不可能的目标,正一个个变成现实。?

  回首20年,尤其是近几年,可以说,这是两坂村变化最大、发展最快、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为了记载全村艰苦奋斗的发展史,村里立下了红枣碑、功德碑,几十名做出突出贡献的功臣被镌刻其上。论及功劳,鸿海当属全村第一人,可他坚决不让刻上自己的名子。碑文之上虽无名,但全村千余口父老乡亲,却把李鸿海这三个大字深深铭刻在自己的心目中!

  我的报告完了,谢谢大家!

责编:马芳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