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2006年全国两会 > 正文

想念话筒打架的日子

央视国际 (2006年03月07日 17:28)

  因为不上采访一线,获得的有关“两会”信息都是间接的。非常遗憾。

  今天下午政协开幕式的直播基本顺利,请来的嘉宾是全国政协办公厅研究室的主任卞晋平。卞先生是我们的老嘉宾,基本每年都来,但同我合作还是头一次。卞先生有个观点:政协委员就是要说话,但怎么说话,怎么更好地把话说出去则需要研究。我说你的这句话若光从字面上看显得颇有深意,能解释吗?他反问我:你们从哪里知道我说过这句话?我冲他一笑。

  有时在一场访谈里,能有一个问题让嘉宾意外就很不错,何况是“两会”这样的题材。

  卞先生的回答我没有深究,深究就显得不厚道了。

  曾经在1995年上过一次“两会”。印象最深的是在大会堂的台阶上,只要把话筒伸向自己找准的谁,其他话筒顷刻间便蜂拥过来,不管被采访者他们是否认识。这其中较多的是台港澳记者,他们不认人,觉得有人被采访,大约就是新闻源,不管不顾,采了再说。他们并不提问,只拍摄录音。有次我采完一位刚上任的部长,大家都散了,凑热闹拍摄的一位台湾记者尴尬问我:刚才说话的是谁?我告诉之后他如获至宝,连连说:我们正要找他!要找他!

  一生只有在那次“两会”上,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话筒打架,真打——谁也不让谁。从这个角度看,采访“两会”是件挺过瘾的事儿。练新闻嗅觉,也练体力。那时——现在也一样,上会记者都是从早晨七点多工作到夜里十一二点,半个月里天天如此。

  十年没有再去,心里有些想。跟领导提出上会,觉得自己另有三年人大代表的经历,再作报道可能会在理解角度和深度上有所不同。领导没批,我只有呆在家里的主播台上,看见别人举着话筒一路冲冲杀杀,羡慕。

责编:刘棣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