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传唱数千年的歌圩还能再唱多久?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4日 09:23 来源:

  一阵阵叮叮咚咚的钢琴声交错响起,“呜啊呜”的跟着响起一串串歌声,虽然只是简单的两个声部的旋律,听起来却优美之极。在田阳县文化局局长吴才现家里,笔者看到一伙年轻的男女围在钢琴旁,跟着弹钢琴的一位头发修长的中年男子唱起歌来。

  这位名叫李上琨的中年男子,是百色市文工团的壮族作曲家李上琨。他帮田阳县文工团打造了两首以田阳壮族民歌为基础、注入现代音乐元素的新民歌,参加今年的布洛陀文化节的“新歌圩”表演。我们见到的,是他带着田阳文化馆的年轻演员在试唱。旁边站着一个观看指导的年轻人廖汉波,是“新歌圩”晚会的组织者。

  壮族是一个“唱歌民族”,壮族人聚居的地方人称“歌海”。田阳县当地壮学学者黄明标说,壮民族文字起步晚,而且民族性情含蓄,上山做工闷了,就自己哼几句歌,既有点即兴抒发,也有把心里所想唱出来宣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很多以山歌来传情达意,这是一种诗性交流,因其形象化更能引起听者的共鸣。相传布洛陀和人们对话,很多就用山歌的形式表达。

  黄明标说,田阳县有个习惯,哪家请人帮做工,晚上肯定有村里人来找帮工的人对歌。如果请的是男工,就是妇女来对唱,反之亦然。县城边那磨村那坚屯已故老歌手罗金龙,以前唱山歌很厉害,晚上有人来找他家帮工对歌,他就用女声与人家对歌,到天亮人家才发现他是男的,是老朋友。可见,唱山歌是壮族人民主要的娱乐和谈情说爱的工具。

  因对山歌的喜爱,壮族歌圩因此成为最具壮族特色、规模最为盛大的民间文化活动。人称凡有壮族人聚居的地方,就有歌圩。目前已知的,广西有40个县市有歌圩,共有歌圩点640个,大部分分布在左右江和红水河流域。

  田阳县敢壮山歌圩是流传最久、参加人数最多的歌圩。每年农历三月祭祀壮族始祖布洛陀时,都有数十万壮族群众从各地赶来参加歌圩。据考证,这个歌圩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每到圩期,周边十几个县的上十万壮族群众都来赶圩,歌圩有开歌仪式,还有唱古戏、舞狮、舞龙等活动,歌种多,仪式多,可谓是壮族文化的大集成。

  近两年的农历三月,田阳县都举起办包括歌圩等诸多内容在内的布洛陀文化艺术节。过去两届,每年均有二十多万名壮族群众赶来参加歌圩。今年为了增加一些新意,特意打造了这两首壮语新歌《感思布洛陀》和《?球抛上天》,由县文化馆的12个年轻人演唱。壮族民歌大多只有两个声部,变化主要集中在内容,不会唱不会听的人听起来很乏味。但加入现代音乐的新元素后,听起来动人多了。

  黄明标忧虑地说,现在唱山歌出现年代断层。由于外来文化影响太大,尤其流行歌曲的冲击,年轻人认为仅有简单两声部的山歌没味道,现在只是在山区还有年轻人唱山歌,河谷一带唱山歌的都是年纪就很大的。他上初中时还热情地抄过歌本,现在自己也不会唱了;他小时候参加过敢壮山歌圩,山上山下人山人海,比现在热闹多了。要想回复到以前那种满山遍野无人不唱山歌的盛况,看来是不可能的了。

  但廖汉波认为,他们这些年轻人也有喜欢起本民族的山歌的。他说,参加排练的这些年轻人大多是大学文化,不少人懂外语,他们也唱外面的流行歌曲。但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和比较中,发现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和优势,唱起自己的山歌来能增进民族感情。但显然仍旧以那种单调的曲子包容那么多内容的话,山歌会逐渐失去吸引力的。所以,要加入新元素打造这两首歌,从而把自己的民族文化参加到世界民族文化的大舞台上来展示。他认为这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救,产生的一种朴素的回归意识和要求。

  廖汉波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壮族男孩,本人学的是日语导游专业,且通晓英语。在工作中发现了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四年前,他创办了“壮族在线”网站,现在已经是最大的壮族文化网站,入网会员超过8000人。(罗汉 韦善能)

责编:辛梓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