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 他自己就像一座桥——记我省援藏高级工程师陈刚毅之三
央视国际 (2006年04月20日 03:46)
大桥,承载着藏民的致富梦
国道214线,为茶马古道主线,自古就是连通滇、藏、川、青的咽喉要道。
今天,当疲惫的商旅者,在苍凉、崎岖的古道上蓦然遭遇现代化、造型独特的角笼坝大桥时,都会眼前一亮,停车驻足,或在大桥上流连,或拿起相机拍照。
10月15日,一位英国游客拍下了大桥的全貌。他说,我给这张照片起了个名字:“茶马古道上的明珠。”得知在桥上验收的陈刚毅正是大桥的项目法人代表时,他向陈刚毅竖起了大拇指,并拉着他合影留念。
角笼坝大桥并非单纯的景点。自1997年这里出现第一次泥石流起,频繁的滑坡,使角笼坝成为214线上的“卡脖子”地段。最严重的一次交通阻塞,竟长达一个月。2002年8月,西藏自治区交通厅厅长加措一行,从四川成都赴昌都地区检查工作,在角笼坝被堵了4天,最后不得不原路返回。
据介绍,角笼坝每一次大的交通堵塞,都会引起昌都及周边地区菜价上涨。
昌都地区尤其是芒康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我国仅存的古盐田、藏区唯一的天主教堂、国家级金丝猴保护区、文成公主庙、优质温泉等,水果产量也不小。近年来,当地利用资源优势拉动经济的愿望十分迫切。但交通状况不改善,这一切都只能是空想。
陈刚毅知道,角笼坝大桥,承载着当地藏族人民发展的热望、致富的梦想。“作为共产党员,我清楚自己的责任。”他说。
把桥架在藏民心中
身为一名汉族高级工程师,陈刚毅深知自己进藏的历史使命:不仅要为藏民建起一座通向富裕之桥,还要建起一座心灵之桥、友谊之桥。
2003年12月,由于工地气温低,无法正常施工,陈刚毅决定放假冬休。放假前,他要求施工单位把工资一分不少地发到参与工程建设的藏族民工手上。为及时兑现工资,他组织人员、车辆到100多公里之外的德钦县城取款;钱取回来后,他亲自到现场督促造册、发钱,直到最后一位藏民按下手印,领到现金,他才放心离去。陈刚毅说,角笼坝大桥建设离不开藏民的支持,与藏民处理好关系,是我们份内的工作。
2003年9月8日早晨6点多钟,一辆载着藏民的卡车在离角笼坝工地不远的险段掉下100多米深的山谷。陈刚毅得知消息后,第一个赶赴现场,当即决定停止施工,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伤员。在当地政府来不及赶到现场的情况下,他组织工地施工、后勤和医务人员,成立抢救小组,下到谷底,用施工木板作担架,把伤员一一抬上来;由于坡陡路险,抢救伤员的汉族同胞有几人负伤。
伤员被抬上来后,因考虑到西藏芒康县医疗条件有限,陈刚毅果断决定,把伤员全部送到云南的德钦县医院救治。由于抢救及时,处置得当,被救的9名伤员全部脱险,整整忙了3天的陈刚毅这才松了一口气。事后,被救藏民送来青稞酒和羊肉,表达他们对汉族同胞的谢意。
项目办的藏族司机旺久,把陈刚毅称为“恩人”。2004年春节前,旺久在回家途中突然胃部大出血,如果不及时输血,将有生命危险。当地县医院条件简陋,没有血库,一时又找不到献血的人,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得知此事,陈刚毅第一个念头就是自己献血,但血型不配。那是一个大雪之夜,他不顾山高路险,赶到施工单位援助,当即组织8位汉族同胞,驱车赶到芒康医院献血,硬是把旺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这类事情,一桩桩一件件,都记在当地藏民心里。他们积极配合陈刚毅的工作,施工中只要有什么困难,随叫随到。3年多来,项目办的同志与藏民相处融洽,从未发生过任何纠纷、不快。
陈刚毅患病的消息让当地藏民揪心。他们给陈刚毅送来水果、羊肉,还有稣油茶。
病好了,我愿为藏区再添一道风景
听说陈刚毅要走了,大家纷纷前来为他送行。昌都地区交通局局长泽洛,从500公里以外的地方赶来了。席间,陈刚毅要用啤酒向泽洛敬酒,他却死活不依:“你病还没好,就喝凉开水吧。”当陈刚毅端着小半杯凉开水敬他时,这位刚强的汉子二话没说,噙着眼泪,把一杯烈酒一饮而尽,那酒比陈刚毅喝的水还要多。
昌都日报的几位记者赶来了,他们要详尽报道角笼坝大桥,让更多的昌都人记住援藏的建桥人,记住陈刚毅。
芒康县分管交通的副县长登巴旺修也赶来了,他激动地说:“角笼坝大桥是藏区人民的幸福桥、致富桥、友谊桥!芒康县8万多人民忘不了大桥的建设者,忘不了陈刚毅!”
盐井乡、曲孜卡乡等地的藏民赶来了。他们打算在角笼坝大桥旁立下碑文,记载建桥的经过,刻下陈刚毅的事迹。
癌症中期,留给陈刚毅的,是生命的不确定性。离开西藏前夜,陈刚毅向记者袒露胸襟:如果病好了,西藏还需要的话,我愿意再来这里架桥,为藏区再添一道风景……
10月17日,在一片“扎西德勒”的祝福声中,陈刚毅启程返汉。望着熟悉的山水渐渐远去,他的眼睛湿润了。(记者 张兴旺 张晓峰通讯员 柯营之)
责编:郭翠潇 来源:湖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