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为人质要撤军 菲律宾的两难选择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14日 10:21)
专题:关注伊拉克
专题:关注战后伊拉克
文汇报消息:
新闻提示
就在菲律宾人质面临斩首之际,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当地时间13日,菲律宾副外长拉斐尔·塞吉斯突然通过半岛电视台发表声明说,为回应绑架人质的武装分子要求,菲律宾将尽快从伊撤军。当天晚些时候,菲外长阿尔韦特在新闻发布会上证实了撤军这一说法,但两人没有说明具体的撤军时间。因此,人质的命运仍悬而未卜。
人质已带至“刑场”
据悉,菲律宾副外长塞吉斯作出这一表示其实离武装分子决定斩首菲律宾人质克鲁斯只有数小时时间。
菲律宾人克鲁斯于上星期在伊拉克遭到了绑架,绑匪当初曾扬言称,如果菲律宾不从伊拉克撤军,他们将在当地时间11日晚处决克鲁斯。不过,后来又宣布宽延两天,后来又缩短为24小时,即至当地时间12日晚。
绑架者威胁说,除非菲律宾在7月20日以前从伊拉克撤军,否则将杀死克鲁斯。就在菲副外长宣布撤军之前,有报道称,人质克鲁斯已经被带到了斩首现场——一个武装分子自设的“刑场”,武装分子随时都有可能将其斩首杀死。
以八个孩子的名义
被绑架的人质是一个有8个孩子的父亲。13日凌晨,塞吉斯在半岛电视台发表声明表示,以菲律宾人民、菲律宾政府以及人类的名义,特别是人质克鲁斯的8个孩子的名义呼吁武装分子手下留情。
撤军暂无具体日期
不过,塞吉斯并没有说明确切的撤军日期,只说,在必要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将尽快撤离伊拉克。
当地时间13日,菲律宾军方发言人丹尼尔·卢塞罗也证实了上述说法,他称,菲驻伊拉克军事人员可能逐步撤军,但在具体撤军的时间上,他也显得很模糊。军方只是表示说,一旦总统正式下令撤军,那么,菲律宾军方将会立即着手从伊拉克撤离。与此同时,美国军方也表示,他们还没有接到有关菲律宾将提前撤出军警的信息。
舆论称,菲律宾政府官员在半岛电视台发表的这篇声明刻意使用了模糊的用语,一方面向绑架者表明将会满足他们的要求,从伊拉克撤离;但另一方面菲律宾政府和军方都没有提及具体的撤军日期和时间表,也没有提到与此有关的撤离行动计划。这样的做法不仅令人质家属感到怀疑;同时也使外界无法在第一时间证实上述消息的准确性,尽管菲律宾外交部即将就此发表声明。
阿罗约曾拒绝撤军
为救人质,菲律宾政府通过各种途径与武装组织进行沟通和斡旋。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利比亚和埃及的伊斯兰教领袖们已同意“进行他们的私下谈判”来争取克鲁斯的释放。但他们同时告诫国民要作最坏的心理准备,因为“我们是在与那些难于沟通的人打交道。”
同时,阿罗约对立即撤军的要求予以坚拒。她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菲是一个信守国际承诺的国家,不会屈服于极端主义分子的威胁和要求。国家安全顾问冈萨雷斯也明确表示,如果政府在8月20日任期结束前撤兵,将会损害菲律宾的国际声誉。
获释消息真真假假
正当有关各方为是否撤军争执不下的时候,上周六晚间,突然从伊拉克传来消息称,克鲁斯已经获释,并正被带往伊拉克一家旅馆。获悉此讯的阿罗约总统亲自打电话给克鲁斯妻子,向她及子女表示祝贺。得到喜讯的家属和亲友为此欣喜若狂,一个个翘首期待着克鲁斯安全返乡。然而,克鲁斯家人的脸上的笑容还没有收敛,半岛电视台再次播放了绑架者送交的一个录像带,明确表示,人质仍在他们手中,并警告菲政府不要抱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除了撤军,他们不会接受任何其他条件,包括金钱收买。同时表示,他们愿意将最后期限再延长48小时,希望菲政府早作决断。
对此,菲劳工部长向公众说,此前获得的消息是正确的,但由于消息提前走漏,武装分子在最后一分钟临时改变了主意。
菲民众施加巨大压力
真真假假的消息使得阿罗约政府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马尼拉一个激进的反战组织表示,人质事件再次证明了阿罗约在伊拉克问题上犯了个严重错误,如果人质遇害,那她将对菲律宾人民犯下一个不可饶恕的罪恶。
此外,菲律宾民众也向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压力。据悉,在克鲁斯遭到绑架的第二个死期发出之后,一大批菲律宾民众来到了马尼拉的总统府前,彻夜守夜,要求政府尽快作出提前撤离伊拉克的决定,以使克鲁斯获得释放。
在大马尼拉地区的一些小学,学校的老师们甚至动员小学生在每天的上课之前为人质克鲁斯进行祈祷,祈祷他平安归来。这些情景在见诸媒体后给菲律宾政府施加了相当大的压力。
菲律宾的两难选择
一场突如其来的人质事件,使菲律宾陷入一场严峻的政治危机之中。
众所周知,劳务输出是菲律宾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外劳的收入在菲律宾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夸张地说,没有外劳的外汇汇款,菲律宾经济将立即崩溃。因此,外劳在菲律宾被誉为新时代的民族英雄。中东是菲劳最主要的输出地之一,人质危机能否顺利解决不仅关系到今后前往该地区打工的菲律宾外劳的命运,更是对刚获连任的阿罗约政府的严峻考验。
准确地说,这场人质危机使阿罗约政府处于一个极度困难的两难境地。一方面,如果人质因政府的强硬立场而最终不幸被害,那阿罗约必将面对巨大的谴责声浪和舆论压力。更糟糕的是这将给刚刚在大选中落败,并对阿罗约一直心存不满的反对派势力提供新攻击把柄,并有可能为引发一场新的政治动荡埋下可怕的种子。另一方面,虽然菲律宾派往伊拉克的军警只有51人,且主要是承担后勤保障和人道主义援助工作,但是否撤军将关系到菲律宾在国际社会中的声誉和形象,更重要的是它也会直接影响菲美同盟关系和菲在反恐联盟中的态度和立场。菲律宾离不开美国的援助和保护。
然而,当阿罗约必须在国家利益、人民呼声和盟友关系、伙伴利益之间作出选择的时候,她自然不会做出可能自毁前程的决定。迫于各方的强大压力,菲律宾最终作出了妥协的表示。 (记者 夏晓阳)
责编:张娜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