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正文

[国际观察]悲剧瞬间 

央视国际 (2005年04月06日 14:55)

    进入[国际观察]>>

  CCTV.com消息(国际观察4月5日播出):

  导视:

  这是伊拉克,这是战争后的伊拉克,这是美国记者眼中的伊拉克。《国际观察》关注昨天颁发的美国普利策突发性新闻摄影奖,关注获奖照片背后的故事,即将播出。

  主持人(水均益):

  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国际观察》节目。

  自从1917年设立以来,美国的普利策新闻奖就一直被看作是美国新闻的最高奖项,昨天一年一度的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揭晓,其中获奖的一组突发性新闻摄影作品,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它所记录的瞬间全都是2004年,发生的地点都是伊拉克,而照片的主角既有伊拉克的老百姓,又有美军士兵,还有伊拉克的武装分的。这些照片凝聚了若干个令人难忘的瞬间,同时也给我们观察伊拉克提供了新的角度。

  今天我们这期国际观察将以稍微特殊一点的形式和我们的观众朋友一起来读照片,说故事。我们请到演播室的两位,一位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副总编辑马为公先生,还有以为是我们的新闻观察员张郇。我想我们还是马上进入这些照片。我们现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有一组,这是第一张,是美联社的一个记者哈利德·穆罕默德拍摄的,是3月31号,实际上这件事在过去的新闻当中我们都已经知道了,发生在费卢杰的四名美国商人被伊拉克的武装分子非常残忍地杀害了以后吊在了幼发拉底河的一个墙。

  另外一组,我们现在再来看,去年年底12月19日拍摄的,在巴格达的一条大街上,光天化日之下一些持枪的武装分子枪杀了伊拉克大选的工作人员。应该说这次获奖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个系列,都是美联社拍摄的,等于是美联社作为一个单位,它的记者拍摄的成组的。

  张郇(特约新闻观察员):

  它是集体获奖。

  主持人:

  集体获奖,这是一个集体奖项。

  张郇:

  总共20张照片,是11个人拍摄的,实际上准确地说应该是12个人。刚才我们看到的在街上武装分子把选举人员从车上拉下来,当街枪杀的照片,这张照片的通讯员,美联社通讯员,到目前为止,这个人的名字美联社还没有向外公布。我想这恰恰说明了伊拉克的现状,因为当时这几个人,我相信这些恐怖分子会因为这张照片,因为他们都没有蒙面,因为这张照片会受到追杀的,政府会去抓他们。所说以谁拍了这张照片,会招这些人恨。所以说到目前为止,那个人还不认为公布他的名字是安全的,到现在为止还是这样的。所以说这20张照片是12个人拍摄,这也有一个特点,以往发生的战争当中,记录战争中间也好,战斗以后的照片,有大部分的照片是由当地的记者拍摄的,这些照片12个人中间,有6个人是伊拉克人,包括匿名的人,是伊拉克人拍的。这实际上也是说明了伊拉克的现状。

  主持人:

  伊拉克人等于是美联社在伊拉克当地的雇员。

  张郇:

  当然现在得奖以后,据说美联社都已经把他们招成记者了。

  主持人:

  有可能拿到美国的绿卡了。

  张郇:

  这张照片,拍这张照片的就是一个伊拉克人(哈利德·穆罕默德),他回忆当时情况,他觉得他当时拍这张照片非常地危险。他让他的司机别熄火,他去拍照片,拍完了以后上车赶快走,从费卢杰逃出来。因他当时在拍照片的时候,周围就有一些武装分子就注意他或者不让他拍照片。

  主持人:

  马先生,实际上我们刚才说的这两张照片,在去年关于伊拉克的新闻当中早已经成为了一些凝固的瞬间了。但是现在再来看,同时它现在又获奖了,而且成为获奖这一组里面,打头阵的这两张照片,您觉得评奖者的意图也好,或者是它传递给全世界的老百姓,是一种什么样的信息?

  马为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辑):

  我们注意到,它描写反映的是2004年的伊拉克,2004年的伊拉克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通过这些新闻照片我们可能看到,它应该是历史的定格,是一个瞬间,照片给人的震撼就在这儿,它留下了历史的瞬间。2004年给人们留下的,虽然是战争结束了以后的伊拉克,但是依然是血腥、动乱、动荡、死亡、恐惧,依然是这些。它给人们留下的就是这些。所以这一组照片基本上给人们留下了就是这么几个信息。

  张郇:

  因为说到普利策奖,它是有很多来参奖的作品先去交到组委会,随后在第一轮挑选以后,挑出三组照片,因为普利策奖摄影有两个奖项,一个是突发新闻,一个是特写新闻,每一个奖项有三组等候选,这组照片当然是3组当中之一了,另外两组是什么?一组是海啸,还有一组是佛罗里达的飓风中间的一个画面。伊拉克战争实际上是2003年打的,但是依然在2004年,评委会也好,美国的公众也好,他们依然认为伊拉克战争是他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这实际上从这个角度可以来评判这个战斗实际上代表了什么。

  主持人:

  刚才我们这个画面里,这两张照片加入说反映的是一种残忍的杀戮的话,接下来我们看到的这两张照片,我觉得观众朋友何以注意一下这两张照片里的眼神,比如说这张是两个伊拉克的儿童在一个检查站,眼注视着美军士兵,怎么样的注视?马先生给解说一下?

  马为公:

  我觉得这里面有两个值得注意的,这两张照片给人的感觉,这是伊拉克的孩子,一个不解怎么回事?再一个是恐惧。注意到没有,两个孩子的手是由大人的手攥着,他们是跟着大人,依偎在大人的身旁,他们在等待着被检查。

  主持人:

  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这个照片可能,因此张先生也曾经做过新华社的摄影记者,它这个精妙之处,我个人的理解,画面里面没有这个孩子看的东西,只是两双眼睛,一下子让人觉得这两个孩子在看什么?

  张郇:

  肯定是看到是恐怖的东西。

  主持人:

  反正不是美好的东西。

  张郇:

  具体这两个孩子是在费卢杰战斗之前,他们就逃出了费卢杰,他们的家已经都被毁掉了,但是他们现在是站在美军的检查站前面,来等待准备回家,美军放他们回家。我想从他们的眼睛肯定能看到,他们面前的美国士兵戴着墨镜、钢盔、拿着枪的,肯定对他们讲起来不是一件亲切的东西。

  主持人:

  而且还有一个细节,色彩非常鲜艳,在画面当中而且的是伊拉克传统的,马先生也知道,传统的伊拉克小孩穿的花衣服。

  我们来看下一张,也是同样是一副眼睛,这个眼睛就不太一样。这是一个叫吉姆·麦克米兰,据说这是美联社在伊拉克的摄影记者的头儿,等于是首席摄影记者,在纳杰夫美军在一个掩体后面趴下。

  马为公:

  是战斗当中,而且是枪声,你通过这张照片,你仿佛能够听到枪声。

  主持人:

  因为子弹在脑袋顶在呼啸。

  马为公:

  一个是眼睛里面看到惊恐,再有一个,另外一个士兵是无助地用手抱着头,而是不用钢盔,钢盔已经没有了,他用手,这完全是一种无助,他用手怎么可以挡得住子弹,这是完全没有保障的,他是下意识的。手中的枪显然已经放在了地上。

  主持人:

  我们请导播把这张照片放大一点,我们看一下这双眼睛。张先生您觉照片拍得好吗?从摄影记者的角度。

  张郇:

  实际上像这一类的突发事件的新闻照片,你从构图上可能并不是非常讲究,但是它实际上是瞬间。因为就像刚才说的,你似乎可以听到耳边子弹飞过去的声音,或者说在它能够周围的环境的声音跟这种感觉,你能够感觉到。这就是说,实际你到最前线,你才能够拍到这样的照片,这实际上好照片来之不易,你必须要到一个特定的地方,而且这些地方往往是充满地危险。因为这一些照片你看到,有很多,等会儿我们还会看到其他的照片,非美军的,都是非伊拉克人拍的,跟抵抗组织有关,或者是跟伊拉克的那些刚才说到把尸体挂在桥上的那些照片都是伊拉克人拍的。因为原来,经常是记者喜欢把表示我是记者标志写在身上,能够保证安全,因为大家对记者很客气,但是在伊拉克恰恰是相反的,现在绝对没有任何一个外国记者,会在身上写上自己是记者。

  主持人:

  特别你要写上AP,美联社记者,武装分子打得就是你。

  张郇:

  转眼就被绑架了。

  主持人:

  对。而且这一点,你恰恰说到,因为我知道,在伊拉克像美联社也好,像路透社一些国外的媒体,他们大量地雇用当地的伊拉克人作为他们的新闻工作者,当然有方便之处,他们的语言便利一点,再一个对当地的地形熟悉,(跑起来比较快)再一个,一看都是伊拉克人,尽管你可能拿着照相机,但是也可能不会马上想到要绑架你。

  张郇:

  他不会公开说我是美联社的记者。

  主持人:

  我觉得这可能也是反映了记者的一种无奈,但是尽管是这样,美联社自己认为,这次这一个团队,我们在伊拉克这个团队表现了记者的高素质、勇气和他们的这种胆量。

  张郇:

  应该说现在在伊拉克采访的记者,尤其是这些摄影记者,要比萨达姆时代采访可能危险要多得多。

  主持人:

  那是。而且实际上这次我们接下要看的一组照片,也是反映了2004年伊拉克很大的一个侧面,那就是说死亡。几乎是天天我们都能够看到死亡,听到死亡,目睹死亡。比如说这张,我觉得很具有代表性,让人看了很震撼,一个一岁半的小孩躺在一具棺材里,实际上马先生也知道,在穆斯林,中文里面它应该叫做“金匣”,他和他的四个家人死于美军袭击。这么一个小孩,这张照片,当然他不是特别的艺术性的,可能也是在一个清真寺旁边或者一个医院旁边,记者就抓拍到了这样一张。

  我们看下一张,稍微对照一下可以看到,一个美国士兵躺在带轱辘的担架上一样,被他的战友拉走。

  张郇:

  他的战友跪在担架上帮他按着伤口。

  主持人:

  已经受伤了,在拼命地出血。

  张郇:

  送到医院就死了。

  主持人:

  24岁。

  张郇:

  这是一个死亡的故事。

  主持人:

  对。这种东西可能是众多美联社拍到的很多关于这种题材的照片,但是把这张照片,现在我们收进这20张照片里面,这一组,你们感觉对今天的观众能传递什么样的信息?

  马为公:

  这个照片,一个是可能将要死亡的一个士兵和一个已经死亡的无辜的只有一岁半的伊拉克儿童,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以后带来的动荡,在伊拉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不同程度的暴力冲突和袭击。

  主持人:

  而且有各种各样的。

  张郇:

  死亡在伊拉克已经是一种似乎是每天都在听到的或看到的。

  主持人:

  我觉得我们可能不一定有时间一组一组地边放边看,我们请导播把后头几组也是关于生与死的一起放,然后我们来谈这个话题。

  张郇:

  因为在伊拉克,美军跟英美联军这方面,大概从2004年初到现在,平均是每天死2个人,有的时候是一天会有10几个人,伊拉克人平均每天是20个人。所以说应该说像这样的故事,孩子死去了,美军士兵也死去了。

  主持人:

  像这张,母亲抱着儿子的尸体。

  张郇:

  这个孩子是死于一个巴格达的汽车自杀爆炸。他在当时他在周围12个人之一,他实际上是过路的孩子。像这样的事情实际上很多,包括美军对死去的战友是表示敬意的。

  马为公:

  像这张照片就使人想到了,不是今年评出来的普利策奖,就是2003年、2004年的那次普利策奖,其中也有一组是关于伊拉克人的。

  主持人:

  我想起来了,有一排枪,上面放的全都是钢盔。

  马为公:

  还有一个黑人士兵的脸。

  主持人:

  这是2004年的。

  马为公:

  2004年评的。

  主持人:

  我这里打印了一张。

  马为公:

  但是2004年评的普利策奖,反映了2003年的伊拉克是战争中的伊拉克,有行进中的美国的军车,也有死亡的伊拉克士兵,包括死亡的伊拉克士兵等等。虽然都是反映了伊拉克,但是一个是战争过程中的伊拉克,2004年的伊拉克是乱中的伊拉克,有不少的事件是在汽车炸弹事件中死亡的伊拉克人。

  主持人:

  如果普利策突发性新闻照片来看的话,您的意思我理解,拿2003年和2004年比的话,2003年更多的是一种特写,一些流泪的脸。

  马为公:

  或者是一双伊拉克士兵的鞋等等,像这种大特写的镜头特别多。

  主持人:

  而2004年,更多得是一种生与死。

  张郇:

  因为2004年跟2003年的从照片上看到的场面,最大的不同,2003年是美军是属于进攻的,它是把萨达姆的头像是提起来了,随后美军占领到推进到什么地方了?美军显示了,在这组照片上,它显示了美军单方面的强势。但是在今年的这张照片当中,从照片当中很难看出哪一方是胜利的,美军也在为他们死去的同伴在祈祷,在流泪。伊拉克人也在为死去的亲人祈祷流泪,而且是一种乱局。包括从一开始我们看到的两张照片,美国人自己吊在桥上,随后伊拉克人居然能够在当街在大白天能够把人从车上拉下来,有目的、有目标地,不是随便弄一辆车,而且这几个人是选举委员会的工作人员。

  主持人:

  而且脸都不用蒙着。

  张郇:

  所以说这是一个乱局。

  马为公:

  2003年的伊拉克和2004年的伊拉克,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我觉得2004年的伊拉克,有这几个照片能够反映得很清楚,让人对安全没有保障的一种恐惧。

  主持人:

  我们先谈到这儿,我们要放一段广告,很短的时间后来回来,我们还有几组非常有特色的照片,我们还要来进一步解读。马上回来。

  主持人:

  好,这里是正在直播的《国际观察》,欢迎您继续收看。是我们今天的话题是在最近刚刚揭晓的普利侧2005年普利侧新闻奖的一组关于突发新闻的新闻照片,我们今天来解读这些照片。演播室的两位一位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副总编辑马为公先生,还有一位是我们的新闻观察员张郇。我们现在马上看这两张照片,一张是一个迈赫迪军,实际上也是属于反美武装了,他的士兵肩膀上有一个和平鸽,有一个白鸽子,另外下面那张,请导播放一下,资料也是很有意思,在这儿了,一个美军的士兵的背后背了一个幸运的木偶,或者叫护身符。马先生这这两张照片怎么解读它?

  马为公: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有意思的两张。

  主持人:

  这会不会是摄影记者摆拍,或者是有意识的?

  马为公:

  我相信这个美军士兵就是背在身上的,那个反美武装人员,他肩头有一个鸽子,各种可能都有,也许就是正好有一个鸽子飞在他的肩膀上,因为在阿拉伯国家鸽子是非常多的,也可能是落在他的肩膀上,摄影记者抓拍到了这个瞬间。我们可以看到这张照片,它是子弹在(脖子上),和和平鸽(在肩膀上)。和平与战争本来是水火不相容的,可是在这张照片里面,你看他眼睛里是充满了仇恨的,这个和平鸽子。

  主持人:

  我觉得它妙就妙在他脖子上挂的这一串子弹。

  张郇:

  因为西方的记者有时候拍的照片可能更注重人的感觉,但是它并不非常简单地告诉你,什么是罪恶?什么是正义?它一般不采取这样子办法,它让观众自己去看,自己去琢磨。可能对这张照片,各种各样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迈赫迪军是萨德尔手下的武装,他们跟美军在纳杰夫僵持了很长时间,也有很大的伤亡,这些人也是打起仗来视死如归。现在有这张照片,可能大家有各自的解读。

  主持人:

  如果说前面的照片,生与死的很凝重的照片相比,现在看到的后头的这些有一些变化。

  马为公:

  尽管是武装分子,但是和平鸽代表的是对和平的渴望,那么护身符代表对生命的渴望。他带着护身符,他也是怕死的,他希望这个护身符能够保佑他不被子弹击中,我觉得这里面就能反映出一种渴望。

  主持人:

  我们接下来有一个照片,这个照片我们的边缘给切了一些,我这里有一个小图,这张能够看得很清楚,躺在地下的一个美军士兵,他举的是一个什么东西?它举的是一个钢盔,好象是一个家人,然后是引诱狙击手对他这边放枪。

  张郇:

  所以说美军实际上虽然是在这场战争当中动用了很多最现代化的武器,但是对付伊拉克那些狙击手,到最后也只能去最土的这种办法,就是躺在地上,弄一个假人,引诱一下你。

  主持人:

  而且这些照片还能够让人联想一些东西,就是原来战争是这样的,有的时候也让人是不是忍俊不止,美军还举一棍儿,做一个人头。

  张郇: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美军跟狙击手,他们从武器讲起来是一样的水平,另外美国所有的装甲车、坦克、飞机都不派用处了,对他们讲起来,你只要漏出头来,对面的枪照样能够把你干掉,一样的。

  主持人:

  对。现在这张,我觉得我们的时间关系不一定全部放完了。这张是反美武装用迫击炮还击美军进攻,这张照片从新闻性上并不是特别的。

  张郇:

  但是这样生动的照片很少,很难得。因为这个记者,当时打仗的时候他就在费卢杰,就没有出来,他就在里面拍各种各样的东西,人家也不知道他是记者,他是当地的居民。但是他拍完以后,他意识到所有的这些东西非常重要,非常有价值,随后就赶快出来来发稿。显然这种情况实际上我们很少看到,因为我们每天听说反美武装有袭击美军,但是很少看到……

责编:辛梓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