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国际观察]深度撞击 今天完成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7月04日 11:55 来源:
    进入[国际观察]>>

  CCTV.com消息(国际观察):带着我们与生俱来的使命,带着我们探究宇宙的渴望,美国科学家研制的太空探测器,今天主动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一场太空中展开的焰火表演,一场太空中的首个人造天象, “深度撞击”号携带着怎样的梦幻?步步追寻的彗星将给出怎样的回答?

  主持人 方静:

  经过了6个月漫长的太空飞行,在无数人紧张的期待中,美国航天局发射的太空探测器“深度撞击”号,终于在今天中午13点52分左右成功地撞击了既定目标“坦普尔一号”彗星,撞击后形成的焰火在太空中绚丽地绽放。今天的节目就将关注人类这次史无前例的撞击试验,在节目开始前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中午人类创造的这又一个奇迹。

  主持人:

  美国宇航局在形容这次撞击的时候说这是献给美国国庆日的焰火,可以想象撞击之后的景象是多么的绚烂夺目。我们知道今天在撞击的时候,东半球的人们因为是白天,所以观测不到。大约在撞击后的6个半小时之后,彗星开始进入我国的夜空视野,现在的时间正好是我国观测的最佳时间。北京天文馆的馆长朱进也正好在北京的一个观测点,现在让我们连线朱进馆长,请他来给我们谈一谈目前观测到的情况。朱馆长,您好。

  朱进 北京天文馆馆长:您好。

  主持人:首先想了解一下,您现在在什么位置?

  朱进:我们现在是在北京怀柔一个叫段树岭的地方,就是在怀柔的马路旁边。

  主持人:告诉我们,您看到了什么?

  朱进:

  现在是这样,因为我们来的时间不长,正在架仪器,在这个彗星的位置,现在实际上没有看到这个彗星。我估计这个彗星可能要比预报的要暗一些,我们现在正在准备进一步地拍它,希望能给它拍出来。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想请您给我们很多的天文爱好者一些建议,因为他们都非常地想看到这个千载难逢的景象。应该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在什么样的地点?什么样的时间才能取得最好的这种观测效果?

  朱进:

  从这颗彗星的位置来讲,它是天黑以后就已经比较高,比较合适看了,到11、12点的时候,它就会落下去。所以应该是对我们来讲,不管在哪儿,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应该都是在天黑之后,就是当地时间天黑以后来观测。其实很重要的是选一个天晴的地方,另外要远离这个城市灯光的干扰。像我们今天在怀柔,我知道在城里有些人要观测,今天北京城里可能就看不了了,还在下雨,延庆他们刚才说也是有云。我们这儿刚才天有一阵非常好,现在稍微起了一点云,所以我觉得首先选择观测地点特别重要,另外一个就是从这颗彗星现在的情况来看,它没有预报的亮度提高那么大。现在要想看到这个慧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得需要比较专业的天文望远镜,在爱好者用的天文望远镜中要选择口径稍微大一些的,太小的,像原来我们判断可能六、七等的话,很好的地方拿双筒望远镜就能看到,但现在看这个彗星,现在肯定要比六、七等要暗,所以双筒望远镜估计就比较困难了。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朱进馆长为我们从前方提供的消息,谢谢您。

  就这个话题,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参与我们讨论的是《天文爱好者》杂志社的社长齐锐先生和我们的新闻观察员张郇。我们接着刚才观测这个话题,我听说到三、四天之后,就是这个观测的时间可以持续三、四天左右,为什么会持续那么长的时间?能看到什么?

  齐锐 《天文爱好者》杂志社社长:

  因为它是一个深度撞击,应该说把彗星表层、里边的东西都给撞击出来了,形成一个比较漂亮的蘑菇云这样一个东西。这个云从它发生到消散应该有一个过程,天文学家预计,这应该是持续几天的这样一个过程。主持人:会持续三、四天。

  张郇:

  实际上简单地说就是尘埃,尘埃飘到一定的高度,它可能就变成像我们地面那种感觉上的云。彗星,原来的历史上研究也表明,曾经也撞击过地球。但实际上地球上,小的它可以引起海啸,大的可以引起长时间的尘埃云,挡住阳光。这个也应该说我们从中午看到,很大规模的。它这个云跟尘埃云是不会很快地就尘埃落定的。

  主持人:

  好,回到我们今天的撞击。今天中午的这个撞击被称为是非常成功,而且是非常完美的一次撞击,这个所谓的完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齐锐:

  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人类实际上在远离我们自己所在的一亿三千万公里远的地方,用一个很小的探测器以极快的速度击中了另外一个,从天文的尺度来讲,很小的这样一个小天体。用这么小的一个子弹,击中另外一个也是如此小的一个天体,并且速度非常快,我想这个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一点,对科技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主持人:

  从结果上来看,因为此前有人估计说可能会撞出四种结果,有人说撞出六种的结果,现在撞击的这个结果,是不是很有利于科研?

  张郇:

  实际上原来在撞击之前,很多的报道在说,有可能有四种、六种。除了没有撞上以外,其他的结果实际上都跟我们还不是很了解彗星的本身彗星的质地有关。

  主持人:就是都是成功的。

  张郇:软硬程度,如果是硬的可能就没有这么大的尘埃。软了,软到一定程度它可能就穿过去了。

  主持人:撞碎了。

  张郇:

  对,撞碎了。今天实际上看来可能是一个中等的软硬,它既有很大的尘埃,但是整个的彗星也没有大的毁害,轨道也是偏离得非常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的一点轨道。它创造尘埃的大小,实际上越大对科研讲起来,能够得到的信息的途径就越多。

  主持人:

  我们知道目前已经发回了一张照片。到目前为止,当然对于数据、分析还要持续很长时间,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都已经获得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齐锐:

  从最近我看到的消息来看是这样,就是地面上的天文望远镜和我们空间的望远镜都对这个彗星进行了跟踪观测,最新得到的结果是这个彗星的确是比撞击之前增亮了,用天文学的术语来说是增亮了三等,从十一等变亮为八等。当然刚才朱馆长也介绍,这个亮度仍然不能被肉眼直接观察到,需要借助望远镜。另外从科学探测的角度来讲,从现在传回来的数据来看,探测器上所带的对物质成分分析的仪器来看,撞击之后产生的云状物质的组成,是通过光谱的方法来分析的,得到的情况是与原先科学家预测的和所知的情况基本吻合,只是这些物质的含量更加丰富,应该说更多、更浓一些。

  张郇:

  实际上现在今天到目前为止所得到的消息,包括在加利福尼亚的空气推行实验室。他们得到的消息,是一个就过程而言,最必须的、最及时的信息,就是说撞上没有?烟云有多大?

  主持人:最基本的信息。

  张郇:

  它是把这些最基本的信息,以最快速度传回来,当然最快速度也要花七分多钟,从那边传递到地球。但是它其他的还有非常大量的信息,会在未来的几天,通过飞船上面的计算机以后,就有点像电脑搞下载一样,从那边下载到地面。大量的信息,你刚才提到的成功与否?里面光谱分析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真正地摆到科学家面前。

  解说:这是1998年好莱坞最卖座的一部影片,它描绘了人类在彗星的威胁下,被迫撞毁彗星的场面。其实就在七年前,这部名为《深度撞击》的影片在世界各地热映的时候, 250名科学家正在实验室里为真实版的“深度撞击”,夜以继日地工作着。1996年,三位美国科学家向美国宇航局提出撞击彗星的计划。1999年11月1号, “深度撞击”计划正式启动,虽然有着相同的名字,但是真实版的“深度撞击”与科幻电影有着天壤之别。选择撞击的彗星“坦普尔一号”,运行的轨迹并不会威胁到地球,撞击的目的也不是要摧毁它,而是为了探索彗星内部的真实构成。在耗资3.33亿美元、耗时9年之后,2005年1月12号,“深度撞击”号宇宙探测器成功地进入太空,开始了自己的撞击之旅。在经过了6个月,四亿三千万多公里的漫长太空旅程后,探测器终于追上了“坦普尔一号”彗星。

  今天,北京时间13点50分左右,在地球上亿万双眼睛的瞩目中,“深度撞击”号探测器成功地完成了与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在彗星迸发出的炫目的烟云中,地球上的我们见证了人类在太空探索史上迈出的又一大步。

  主持人:

  前面我们一直在谈这次撞击的情况、撞击的过程、撞击的结果,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谈,请让我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人类为什么要撞击彗星?

  齐锐:

  是这样,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很有意义的。彗星是太阳系其中的天体之一,它和我们已知的其他的大行星有什么不同呢?就是它实际上大多数时间是处在太阳系的边缘,远离太阳。所以它上面应该说保留了更多太阳系形成初期这样的信息,包括物质。对它的探测,应该说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地关于太阳系形成早期的这样的信息,所以对彗星的探测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目标。

  至于撞击彗星,它还能带来其他的信息,我想是这样。有科学家认为,地球上人类生命的起源,有可能是来自于外太空或者说是由彗星、小行星这样的天体撞击地球,给地球带来了早期的生命这样的形式。所以,对于彗星这样的天体的探测能够有利于我们发现生命起源的线索。

  主持人:

  您刚才谈到了两点,前面谈的一点就是撞击彗星可能会让我们了解彗星的物质结构。我注意到在所有对撞击的描述的过程当中,没有提到说有一个接收器,会接收这些撞击出来的这些碎片,或者有这样一个接收的过程。这些碎片就是散落在宇宙当中,我们怎么能够知道散落的碎片它们的成分是什么呢?

  齐锐:

  我刚才曾经谈到过,实际上科学家有更多地这样的方法来分析,我们天上的这些天体的组成,因为我们知道天文学就是这样的,我们看到东西却摸不到这样的天体,撞击彗星也是这样,这次撞击也没有去对上面的物质进行搜集。所以,我们是用其他的方式,比方说光谱成像。对于这些物质反射太阳光,它会反射出来什么样的光谱?用这样的仪器来分析这个……

  张郇:

  实际上简单地说,现在的科技已经能够做到了这一点,就是用光谱成像拍照、画面经过专门地分析,就可以知道是什么物质?所以说十几年前,科学家通过对另外一个彗星的观测,他能发现里面的糖的分子。主持人:非常细。

  张郇:

  非常小的东西它都能够发现出来,所以说,我们一般讲起来,我知道这个物质似乎应该把它拿回来放在显微镜底下,或者说什么其他试验?当然这一点你也做不到,在太空的探索当中,很多的情况下,你做不到这一点。但是现在确实科学的手段已经能够做到这一点。

  主持人:所以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用这种撞击的方式?我们不能取样、不能着陆取样?

  齐锐:

  那么实际上谈到这个问题,应该提一下另外一个探测器,就是美国的宇航局发射的 “休梅克”,它实际上在早期曾经登陆过另外一个彗星,这个叫“华尔02号”这样一个彗星。

  张郇:没有登陆,它是比较近,也是200公里,将近200公里的过程。

  齐锐:它是希望把它上面的物质带回来。

  张郇:对。

  齐锐:按照预计是明年的初期,明年初,它会把彗星的物质带回地球。

  张郇:

  飞得越低,当然它上面的尘埃也是有用的,可以收集。当然这一次实际上去撞击的,去撞的这个东西就毁掉了,它不可能带任何东西回来。最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拍照,近距离的拍照,因为我们都知道今天转播的时候,这个撞击体到最后的撞击前的两秒钟还在发回图片,那就是非常非常近,这个照片应该说都是非常非常有用的。

  主持人:

  刚才您谈到了,说到这次撞击的目的、意义也好,您谈到了两点,一个是我们了解它的成分,另外一个就是探寻生命起源的奥秘。但是现在也有人谈到第三点,就是说为了避免彗星可能对地球的撞击,这样人类不如主动出击去寻求一种撞击彗星,让它偏离轨道的这样一种办法,有这样的考虑吗?

  齐锐:

  我想可能很多人并不一定拿文字来表达这样的意思,但实际上我认为,我从网上看到的消息,从这个项目的成员来说,实际上也有这样的科学家在从事这个项目。

  张郇:

  它肯定这种考虑是有道理的,因为你比方说,今天撞上去的东西,最终撞击舱是372公斤。372公斤下去就相当于4500吨的TNT炸药,所以你可以算出来,这个彗星的体积是14公里长,直径是4.5到5公里,它的重量是10亿吨。那当然了,所有的数据出来以后,对你刚才说的这种情况,说我们要摧毁彗星,当然是有用的。因为这实际上是个实验,就是说这么大的东西撞上去,它会改变轨道多少?我相信肯定是有用的。

  主持人:但是不是直接有这个意图?

  张郇:

  直接有这个意图?现在显然这一次的实验,它直接的意图不是这个,直接意图最主要的是太阳系的起源。刚才说到人类的起源也是原因之一,因为实际上现在我们从太空当中已经获得了70多种各种各样的氨基酸。

  我们知道人类生命的起源有三个要素,一个是液态的水,一个是有机物,还有一个是能量。人家很符合逻辑的想法就是外太空里有氨基酸、有机物,彗星上有冰,融化了之后能变水。它撞击地球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很多人就认为,有可能生命最基本的形式,是由于彗星撞击地球产生的,当然没有很合理这种想象,但是确实还有很多东西需要证明。

  主持人:所以您说,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探寻太阳系的这个……

  张郇:

  对,因为它撞击的坑,有的人说有14层楼这么高。地质学家都知道如果你能打一个钻道到地球里面去的话。它每一层都能说明它不同时期的情况,实际上我们是用这种办法在一个没有人类的彗星上去强行地打了一个大坑,具体坑里面表明什么?现在很多的望远镜在盯着,尘埃落定以后它就会显现出来。

  主持人:我们知道为了撞出这么大的一个坑,美国的研究人员用了30多年的时间,为什么会用这么长的时间?

  齐锐:

  刚才我提到,我们应该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航天技术的手段应该说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在早期可能是出现一个幻想、一个设想,我们看影片、大片也都表达人类的这样一种美好的愿望,当然现在到了21世纪,我想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个手段已经日趋成熟,到现在应该说是可以来实现这样一个目的。

  主持人:花这么长的时间,从技术上来讲,最大的难点在什么地方?

  张郇:我想可能是计算机技术起了很大的贡献作用。

  齐锐:对,因为我想是在这样一个小的探测器上,要架设一个非常严密、非常高速的计算机,它时时地调整探测器本身的运动方向,来对准彗星,并且准确地撞上去,这实际上我想可以想象……

  张郇:

  对,因为它最终撞上去的这个东西被宇宙飞船释放出去以后,最终的两小时是它自己完全自己控制的。那它自己控制碰到什么样的情况?可能有上百种情况,这上百种情况它有很多的感应器,但最重要的电脑作出下指令来怎么样调整方向?而且它现在撞击彗星的表面是朝太阳的这一面,大家能观测的比较清楚,而且要用它的最平的这一面能够撞击,可能力量可能更大。所有的东西都需要及时地发展。

  主持人:

  有一种形象的说法,说一颗飞动的子弹上面驮着另一颗飞动子弹撞击另一颗在运动中的子弹。我们节目结束的时间还有一分钟的时间,最后还是了解一个问题,这次撞击成功,证明美国在技术上的哪些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齐锐:我想像刚才谈到一样,它的航天技术、遥控遥测技术应该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张郇:对,还有计算机技术。

  主持人:计算机技术。目前这种技术还有多少国家掌握?

  齐锐:我想可能欧洲航天局他们也发射了另外一个探测监测彗星。

  张郇:

  而且我觉得整个这件事情到底能不能最终地说它成功,实际上还有待于后面的很多的研究,是不是能够得到大量地信息?能够给我们地球上的人提供有用的东西,我觉得这个还是要进一步地观望。

责编:任钦兰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