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国际观察):
多方消息最终证实,苏丹共和国第一副总统约翰`加朗坠机身亡。不幸的消息引发不幸的现实,苏丹首都喀土穆昨天开始大规模骚乱,喀土穆开始实行宵禁。约翰.加朗,苏丹和平协议的缔造人。约翰.加朗之死又将怎样考验自己脆弱的祖国,怎样考验苏丹共产党进程中的和平?
主持人 方静:
观众朋友,晚上好,欢迎收看我们正在为您直播的《国际观察》。
提到非洲东北部国家苏丹,相信人们对它的主要印象就是战乱。的确,苏丹从1956年建国到现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打了37年的内战。相信观众朋友们对于发生在苏丹西部达尔富尔的战乱也不会陌生。昨天,苏丹首都喀土穆再次发生骚乱,而发生骚乱的原因是昨天苏丹政府证实了副总统约翰.加朗死于飞机失事的消息。
为什么一位副总统的死亡会引起如此的骚乱?这位副总统又和苏丹的政局有着怎样的特殊关系?刚刚现出的和平曙光是否会再度熄灭?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节目的观察点。
今天在演播室我们请到的两位嘉宾是,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的研究员贺文萍女士和我们的新闻观察员张郇。讨论之前,让我们先通过一个短片认识一下这位副总统,了解一下从昨天到今天苏丹政局所发生的一些变化。
解说:
昨天,从非洲东北部的苏丹共和国传来了第一副总统兼南方政府主席约翰.加朗,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的消息,这让原本脆弱的苏丹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据悉,加朗乘坐的直升机在当地时间7月30日晚上,从乌干达返回苏丹的途中就已经失踪了。但是,有关加朗遇难的消息,直到昨天才被苏丹政府证实。
约翰.加朗,今年60岁,他曾经是苏丹南部反政府武装的领导人。今年1月,他代表苏丹反政府武装与苏丹政府签署和平协议,结束了苏丹长达21年的内战。加朗本人于今年7月9号就任苏丹第一副总统,而苏丹现在的总统奥马尔.巴希尔曾经是加朗多年的对手与敌人。按照计划,两个人将在今年8月9号,组建新一届苏丹政府。
上任三周,命丧黄泉。加朗的死讯在苏丹一经公布,就引发了轩然大波。一些来自苏丹南部的民众,愤怒的聚集在首都喀土穆的街头指责政府谋杀了加朗。
据路透社的消息说,首都喀土穆的骚乱目前已经造成至少24人死亡。在苏丹政府加强了安全措施后,骚乱已经逐渐平息,但是首都喀土穆已经开始实施12小时的宵禁。人们有理由担心,加朗的罹难对于刚刚驶入和平轨道的苏丹共产党来说,有可能又要重回动乱的沼泽。
主持人:
加朗遇难的事传出以后,正像很多人所担心的,首都喀土穆马上就发生了骚乱。人们很自然的有一个联想,在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的时候,当时的导火索也是一位总统的遇难,也是飞机的遇难。所以现在人们普遍担心的是,目前苏丹的骚乱会不会演变成一种失控的局面,成为大规模的冲突?
贺文萍 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我个人还没有这么悲观。当然短时间内有一些冲突可能也在所难免。据我了解,这一次的冲突主要由于一些谣言引起的。刚才小片里也说到,有一些居住在首都喀土穆的那些南方人,苏丹的矛盾主要是南北矛盾,加朗是南方的领导人,所以他以为这个副总统一死,是不是北方的政府蓄意把他杀了或者谋杀了?
主持人:以为是人为的。
贺文萍:
对,以为是人为的,可能不是事故,就激起了一种自然的反应。这些谣言,据说是有些人蓄意散布,有一些可能在和平进程中没有参与进去,或者被边缘化的组织,这样的组织在苏丹非常多,他们可能制造了这个谣言,利用这个机会可以破坏一下这个和平进程,这都是有可能的。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随着谣言的平息,这个骚乱也可能会平息。
张郇 新闻观察员:
今天的消息,喀土穆已经平静了许多。最主要的是,加朗来自南方,南方的政府和苏丹的中央政府,包括联合国的机构都明确地说,“这次坠机,到目前为止,看不出任何人为的因素,就是因为天气不好”。这样的话,如果上面大家都这么的的话,下面有一些谣言可能就会不攻自灭。
贺文萍:最关键的澄清是来自于苏丹的人民解放军,就是苏丹南部的组织。
主持人:自己人。
贺文萍:
他自己人来表明这个立场,所以他就能够达到安定大家,要求民众要镇定,以理智的态度对待这一次的事故,所以这个非常重要。
张郇:包括加朗的妻子也到电台呼吁民众,“平静,大家不要为这个事情过于激动”。
主持人:为什么这么一位副总统的遇难,就会引起如此大规模的骚乱,以及各方如此的警惕?
贺文萍:
我想这主要和加朗在苏丹南北和谈里面关键性的作用分不开。因为他是从1983年苏丹第二次内战爆发以来,他一直是南方的领导人,是他创建了最主要的一个组织——苏丹人民解放运动。他是这个组织的创建人和领导人,而且是在他的领导下,南北协议的达成也是主要的当事人。我们刚刚看见他在3周以前,也就是不到一个月,刚签署了和北方的全面的“一揽子”的和平协议,以及宣誓就任第一副总统。等于是和平的大门已经打开了,现在刚刚迈出了第一小步,这第一大步还没有全面迈开。在这种关键的时候,看到关键的人物突然离去,又是以突然的方式离去,所以自然造成人们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不接受。马上自然联想到,他所倡导的和平进程是不是会随着关键人物离去,可能导致出现一些变数或者一些麻烦。
主持人:
刚才屏幕上显示了加朗生平的一个简历。其中有一个细节,我们注意到,加朗原本是北方政府军的一个陆军上校,但是在内乱之前,就是第二次内战之前,应该是判逃到南方。
张郇:
刚才小片里面说到,苏丹37年内战,从1956年独立以后就开始内战,也是南北的矛盾。加朗实际上在这之前,在1970年的时候,他就参加了南部的反中央政府的军队。
主持人:这是在第一次内战之前。
张郇:
对,第一次内战之前。但是1972年的时候,我们知道南北有一个和平协议,内战就停止了。南部的这些游击队都归到政府军了,所以加朗也自然的成为了政府军的一员。1972年以后,但是到1983年的时候,当时有500名南部的士兵被调到北方去部署,这些南部的士兵不愿意去,因为有南北矛盾不愿意去,加朗就受命去把这件事情解决了。他前往南方以后,他在那边就拉起旗帜。
主持人:发展自己的队伍。
张郇:
1983年,第二次内战又开始了。所以说,他实际上有这么一个过程,而且他在当政府军军官的时候,曾经还到美国军校去学习过,而且他有博士学位,他博士论文的题目就是南部的农业经济怎么发展?所以,还应该说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
主持人:经济学博士。
张郇:虽然他出身的地方非常贫穷,但是他是受到过很好的高等教育。
主持人:
刚才说到南北方的两次内战。这里面有一个背景也应该跟观众朋友有一个交代,南北内战的由来是因为什么?
贺文萍:
这里面刚好讲了,为什么1983年加朗会突然起兵造反。1983年一个重要的事件就是,苏丹总统上台,开始在全国推行《伊斯兰法》,等于把这个法作为全国主要的一个宗教信仰,在全国贯彻。苏丹一个基本的背景应该交代一下,它主要的矛盾是南北之间的矛盾,因为他正好在北非和黑非接壤的位置,所以它的北部基本上是阿拉伯人,肤色都比较浅。到了南部主要黑人,是深黑的颜色,就像加朗一样,看着非常黑的,北部刚刚看了巴希尔总统肤色就比较浅。北部的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南部的黑人就信仰基督教,所以他有宗教的矛盾、有种族的矛盾,各方面的矛盾。过去就是因为南部的黑人,他不要信仰伊斯兰教,他要求自己宗教信仰的自由。所以,当1983年在全国强制推行《伊斯兰法》作为全国的法律之后,在南部的矛盾就又起来了。他们要求了这么多年,内战打下来的基本要求是实现自己的宗教自由,希望政教分离,甚至希望自己独立出来,成为自己独立的南部的一个国家。
张郇:
实际上非洲的很多问题可以追溯到殖民时代。苏丹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也是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一些历史问题。
主持人:为什么这么说?
张郇:
因为英国人从19世纪开始统治苏丹,他们统治的时候南北苏丹是分开的,是两个苏丹。它是两块地方,所谓的南部的苏丹主要是刚才说的信仰基督教,还有一些本地宗教,土著的宗教。北边,因为离埃及比较近,有一些阿拉伯人,等到英国结束统治的时候,两个苏丹就合起来了,让他们一块独立。但是中央政府是主要以阿拉伯人为主的,这实际上就造成一个矛盾,因为本来是两块地方,他们本来就缺乏沟通,当然这是一个历史问题。这个历史问题从50年代到现在。
贺文萍:都没有解决。
张郇:
应该说刚刚有一个解决的苗头。因为这一个和平协议,他能做第一副总统就算是一个和平的进程,所以说现在他死了,大家很敏感,全世界都很敏感,觉得这个事情是不是又会回到那种内战的情况。
主持人:
我们接着回到加朗。刚才您谈到他在美国接受了教育,应该说他是有一定文化的一位政治家。我看过一个评论说,“加朗是苏丹人民解放运动中最聪明一个人”。他的这种聪明表现在什么地方?
贺文萍:
我可想表现在他的策略性,至少是有现实主义眼光的一个政治家。
我觉得苏丹的内战,刚刚谈的包括它的产生、历史的原因,包括它为什么一直打,不能谈下来,而现在这几年又能谈下来,有一个更大的外部环境的因素在里边,这个外部环境是什么?在过去,尤其是1983年之后,随着《伊斯兰法》在全国的推行,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美国从来都是要防止伊斯兰的扩张,防止伊斯兰的运动,向黑非洲地带去扩张。所以美国就对他进行了一些制裁,包括停止援助,甚至于在支持加朗南方的反政府武装,甚至支持他们把北方的阿拉伯政权推翻。克林顿的时期就非常公开的支持了,包括那个时候的国务卿奥尔布莱特都亲自去访问,把加朗请到美国去访问,给他钱、给他武器,所以他才一直谈不下来,不可能谈,主要的战略目标就是武力推翻。
2002年以后这个形势就有了非常很大的改观,我觉得主要的契机就是2001年的“9.11”事件。因为“9.11”事件一爆发以后,从反恐的大战略出发,因为苏丹地理位置是接近中东阿拉伯地区的,过去本.拉登也在苏丹搞过基地,如果和平不解决,等于妨碍着美国反恐战略的推行,这是从这个战略出发,从反恐的角度。另外,还要从石油资源的角度,因为苏丹它的油储藏量是非常多的。现在有一个初步的统计说,可能会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储量是非常大的,北部的已经开采了,南部因为过去是战乱,但是它储藏量已经探明了,只是没有开采,所以它有一个油气资源的潜力。美国也看中这一点,这一次和谈是美国多次派特使去,他已经不鼓励加朗再推翻北部政权了,而是主张反对分裂,主张苏丹全国统一。所以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外部的因素。
主持人:您说的这是一个外部的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加朗的贡献表现在什么地方?
张郇:
加朗的贡献就是他有军队,而且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且他依然能够坐下来和政府谈,有一个实际的协定。我觉得这个就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另外,刚才还说到为什么大家对加朗的遇难非常敏感。苏丹现在有达尔富尔的问题。达尔富尔,实际上是中央政府和达尔富尔地区的一些矛盾,实际上和加朗这里的南方不是一回事。但是南方的势力能够和政府达成和平协议,实际上是为达尔富尔的问题解决有一种可能,很多人希望作为第一副总统的加朗能够在达尔富尔的部落和中央政府当中能够牵线搭桥,等于一个和平的途径。
主持人:
您说的实际上是两个问题,一个是这个模式为达尔富尔的问题解决提供了一种样板。另外,就是加朗本人他能够在其中起到一个协调的作用。
贺文萍:
加朗的作用,其实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已经给他一个很高的评价。非洲的一些报刊也都登了,包括周围的邻国,包括肯尼亚、乌干达,这些国家都为加朗的去世降半旗,这是很少见的。他又不是他们国家的,而且是个副总统,还不是第一把手,就说明周边的国家,包括联合国,他们都是高度评价加朗的作用。他的作用就是体现在,顺应形势的发展,能够放下武器,能够给苏丹人民缔造一个和平的未来。我觉得这一点就体现了他一个政治家的眼光。
主持人:这部分讨论我们先进行到这里。现在稍适休息,广告之后马上回来,不要走开。
主持人:
欢迎回来。我想,现在人们最关心的还是苏丹的和平进程。前面我们说过了,在1月份的时候,是历史性的,双方达成了一个和平协议,应该说至少是暂时结束了21年的内战。这份和平协议,究竟双方达成哪些协定?对于南北方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如何规定的?
贺文萍:
我想主要是宗教方面。刚才讲的,一个是要求宗教世俗化,尤其是南部,不用再在南部强制实行《伊斯兰法》,他可以信仰基督教,这都是合法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政权分配。过去南方在中央政府里无权,现在达成的协议是6年的过渡期里,头4年北方全国人民大会党是执政党,他占有52%的席位,但是南方可以占有28%,它至少加入到里面,其余剩下是在还有一些小的反对党里去分享,包括北方的,南方的。在南方他还成立一个叫南方自治政府,因为加朗还是自治政府的人,他就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力,他有自己的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在自治政府里是南方占70%,北方也加入到南方的自治政府里,但只占小头那一部分,政权分配大概是这样的。
还有财富的分配,财富分配最主要的财富就是石油了。石油资源达到一个叫平分,解决今后南部开发的南部的石油,北方和南方各分一半,不能被某一方独自占有了石油的收入。这是一个,还有一条更关键的。这只是一条6年的过渡期,今后至于南方是独立还是继续参加到统一的国家里,就要看这6年如何运转。到2011年,南方要举行一次全民公决,看全民公决的结果,我是继续待在这个苏丹的国家里,还是我独立出来,在这个协议里体现的是基本就是这样一些内容。
主持人:这个协议听上去,好像还是北方政府做了比较大的让步。
张郇:
我觉得他的让步大小,他们商量下来,大家都已经同意了,我觉得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就这个协议本身实施起来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因为谁协议是一回事,具体去实施是有很大的问题的。
主持人:哪些问题?
张郇:
比方说南部。南部的概念实际上是不清楚的,哪些地方开始真正的属于南部,因为牵扯到很多油田的利益,这是其中的一个。还有,你怎么样来实施刚才说的这些比例,在南方什么样的比例,在南方是什么样的比例,都还没有开始真正的实施,只是加朗宣誓就职当第一副总统。
主持人:就是很多具体的问题没有解决。
张郇:
接下来有很多事情,大家都觉得他的遇难会对现在非常脆弱的局势有影响。举个例子,现在英国有一个上市公司叫白尼罗河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的时候和加朗的南方政府签了一个在67000平方公里的地域里面进行石油勘探的一个协定。当然,这个公司入股当地,随后取得开采权。但是这块地方,实际上是在80年代的时候,中央政府已经签给法国的一个公司了。现在到底哪一个合同在先,哪一个合同算数,是接下来中央政府要做定夺的。现在第一副总统加朗去了,这样的利益怎么样再分配,到最终是一个什么结果?实际上都会产生很多不定的因素。
主持人:您怎么看待随着加朗的去世对于和平协议可能带来的一些方方面面的麻烦或者障碍?
贺文萍:
麻烦肯定是会有的,因为加朗过去是个核心人物。在南部里边其实也有很多不同的意见,过去是加朗他顶住了一些反对派的意见,因为还有比他更激进的,根本不愿意让出这些要求,比如说坚决要求独立或者怎么样,还是拿起武器继续战斗。所以加朗过去他是顶住了一些不同意见,认为应该和政府达成一个和解,包括权利的分享等等。这是变数,或者增加一些阻力这是肯定,不用置疑的。至于能不能完全倒退到过去,甚至想象力更丰富一点,到1994年卢旺达的种族冲突,我觉得可能没有那么悲观。
中国过去的一句话叫“形势比人强”,因为现在形势和过去已经大不相同了,从加朗刚刚去世这一天的时间里头,我们观察苏丹发生的变化就非常多了。第一,南部在一天之内马上就选举产生了一个新的,其实过去协议里头是说6天或者一周,给你这个时间里,你再来酝酿产生一个新的人。但他很快,马上召开紧急会议,说明它的运转还是比较高效的,马上产生,而且发布了这么一个有很大作用的一个声明,要求南部的人一定要理智,要保持冷静,保持克制,要保卫来之不易的和平成果,要粉碎一些别有用心、破坏和平的一些阴谋等等,我觉得这都是走出来的非常漂亮的棋,这是一个方面。包括北方政府,巴希尔政权也强调,一定要捍卫这个《和平协议》,继续推动,这是当事双方明确的一个表态。周边国家就更不用说了,其他国家也纷纷表态,包括非盟还有周边的一些。国际上面我们也看到,重要的一个外部推动力美国,非常积极。昨天派两名高级的特使马上到苏丹去了,干什么去了?做各方的工作,表明美国的态度其实非常鲜明。7月21日,国务卿赖斯还专门去过一次苏丹,去苏丹传达一个重要的信息,《和平协议》一定要朝前推动,否则的话,美国和苏丹的关系正常化就会受到影响,就是和这个事情绑到一起了。
主持人:您看到方方面面的局势还是有利于和平进程的推进的。您怎么看?
张郇:
最主要的是周边所有的国家都不愿意苏丹分裂。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埃及就不愿意苏丹分裂。为什么呢?原因讲起来也很有意思。尼罗河,如果多一个国家,这个尼罗河的水源就多一个国家去分,他不愿意这样,所以说各个国家出自各自的利益。
主持人:这都是稳定的因素。
责编:任钦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