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国际时讯]以色列撤离犹太定居点系列报道(1)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8月18日 10:38 来源:
    进入[国际时讯]>>
    专题:巴以冲突升级 局势急转直下

  cctv.com消息(国际时讯):

  以色列当地时间17号零点,也就是北京时间17号清晨六点,数千名以军士兵开始进入加沙地带最大的“尼夫·代卡利姆”犹太定居点,正式启动了强制撤离行动。

  以军启动“强制撤离” 加沙中南部遭遇抵抗

  其实从16号白天开始,已经有一部分以军士兵进入“尼夫·代卡利姆”定居点,他们准备挨家挨户对当地居民进行最后劝说,但却遭遇了一些人的强烈抗议。/ 有些抗议者设置了路障,还有的在抗议游行中与以军士兵发生了激烈冲突。  

  17号清晨,100多辆军车第一批出发离开以色列南部的军事集结区,开往加沙附近,准备同时进入定居点,强行驱逐定居者。这次行动被以色列媒体描述成军方“闪电战”。

  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抗议者聚集在街头,坚决表示不愿意从加沙撤离。对此,以色列军方表示,他们在执行命令中将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尽量不使用武力。同时他们愿意为定居者提供一切和搬家有关的服务和设施,例如帮居民收拾东西,用卡车运送等。

  以色列《国土报》引用政府统计数据表明,到17日清晨,在全部9000多名犹太定居者中,已有一半人自愿撤离,有四个定居点已经完全清空。其中就包括位于加沙北部的杜吉特定居点,到16号早上,这里只剩下最后79个居民等待撤离。

  但是以军在加沙地带中部和南部的定居点,则遭遇了比较顽强的抵制。例如在尼夫·代卡利姆,只有少数家庭自愿撤离。以色列政府担心,目前已经有不少极右翼分子混入了当地居民当中,他们会进一步煽动定居者的敌对情绪,阻碍撤离行动的进行。

  以色列政府表示,加沙地带的居民全部撤离后,以军将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拆除军事设施,并将把控制权移交给巴勒斯坦。

  [“以色列撤离犹太定居点”系列报道]加沙 再见!

  虽然在撤除犹太定居点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不少冲突和矛盾,但事实上大多数生活在加沙的犹太人还是愿意主动配合这次撤离行动。然而故土难离,告别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家园毕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16号,一些犹太人在离开加沙之前举行了特殊的告别仪式。

  这里是位于加沙地带北端的尼萨尼特犹太人定居点,16号一大早,这里的居民就开始举行一个简单的集会,静静地告别加沙。

  据说,生活在尼萨尼特定居点的大多是年轻的夫妇,他们当初都是被这里比较低廉的房价和物价吸引过来的。当以色列政府正式宣布要撤离犹太定居点之后,他们没有表示太多的反对意见;很多夫妇都觉得,可以领取政府提供的补偿津贴,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他们可以拿这笔钱再到别处寻找更好的住处。

  但是,他们也知道,16号这天对他们来说,也许是进入加沙的最后一次机会了。所以很多已经提前搬走的人又回到了自己的故居,拍下照片作为纪念。

  当大人们都沉浸在离愁别绪之中时,年幼的孩子还不懂得告别的苦涩,他们高兴地荡着秋千,或是开心地跟父母、邻居合影。

  最后,人们唱起了传统的民族歌谣,放飞象征和平的白鸽,向加沙说再见。

  随着夜幕降临,阿兹莫纳犹太人定居点也传出了阵阵歌声,在一所以色列预备军校里,年轻的军校学生和一些担任教官的以色列军官正在举行告别仪式。

  这所预备军校是以色列军方创办的,主要招收那些由于特殊原因而延误服兵役的以色列青年。 /在告别仪式上,以军驻加沙地区的总司令丹· 哈雷上将发表了讲话,他号召所有学生服从命令,在拆除军校的同时,帮助犹太定居者撤离。

  最后,学生和老师肩搭着肩、围成了一个大圆圈,他们一边唱着熟悉的歌曲,一边默默地向这所学校、向加沙这片土地告别;很多人都流下了伤感的泪水。

  [新闻特写]不列颠之战胜利65周年 “英国救星”走进博物馆

  1940年7月10号至10月30号,爆发了二战历史上有名的不列颠之战。这是一场英军与德军争夺制空权的战役。在战斗中,英国空军以少胜多,挫败了德国空军的进犯。今年是不列颠之战胜利65周年。为了纪念这场转折之战,人们请出了当年的战斗英雄,也就是有着“英国救星”之称的“喷火”战斗机。

  1940年8月 英国“喷火”战斗机队出发 阻击德军进犯

  “喷火”战斗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行速度最快的单座战斗机之一。在不列颠空战中,它充当英国空军主力,是一种高效能的防空截击机。(历史画面)

  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和不列颠空战65周年,英国科学博物馆专门为“喷火”战斗机举办了一场展览,纪念一代名机为二战胜利做出的卓越贡献。

  【同期】英国科学博物馆馆长 安德鲁

  “喷火”战斗机是一种有魔力的飞机

  毫无疑问 它是二战期间性能最棒的战斗机

  “喷火”战斗机设计者 R.J.米歇尔

  “喷火”战斗机是英国设计师R.J.米歇尔以水上竞速飞机为基础,按照英国空军战术和技术要求,在二战前精心设计的活塞螺旋桨战斗机。它的原型机在1936年3月试飞时,时速就达到了554公里,堪称航空发展史中了不起的突破。1938年8月,欧洲战争爆发。当时英国皇家空军已有957架"喷火"战斗机,它已经成为盟军中唯一能与德军Bfl09战斗机对抗的机种。

  在1940年不列颠空战中,英国皇家空军凭借着“喷火”战斗机与“飓风”战斗机有效阻击了德国空军的进攻。据统计,在这次战争中英方损失飞机915架,德方损失飞机1733架。难怪前英国首相丘吉尔深有感慨地说:"在战争史上,从来不曾有如此多的人,从如此少的飞行员那里,获得如此多的好处!

  [考古发现]澳大利亚惊现波提切利古画 鉴定专家揭秘画作是真是假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波提切利以擅长描绘线条优美、富有韵律的女性形象而著称,后人称赞他的代表作《维纳斯的诞生》为人类奉献了“最为妩媚的维纳斯”。波提切利一生作品颇丰,这些作品后来被不少世界著名的美术馆收藏。不过近日,一幅疑为波提切利的绘画作品在澳大利亚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波提切利的作品时至今日已经身价不菲,如果这幅颇具波提切利风格的油画一旦确定为他的真迹,其价值也可想而知。不过,最让澳大利亚艺术界激动的理由并不完全在于此。

  南澳州艺术馆馆长 简·梅辛杰:如果这幅画真的出自波提切利之手 或者哪怕是属于波提切利画派 我们都非常高兴 因为在澳大利亚的国家级馆藏里 还没有一幅波提切利的作品

  激动归激动,澳大利亚艺术界还是对这幅油画的真伪表示出了谨慎的态度。尽管画中的天使形象与波提切利的画作题材相吻合,而且表现手法也十分相似,但这都不足以说明它就是波提切利的真迹,况且这幅画的来历如何,对人们一直是个谜。

  破解这幅画谜团的任务就交给了位于阿得莱德的艺术品复原实验室。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X光扫描技术和电脑程序给油画进行了深层体检。

  扫描的结果让研究人员大吃一惊,原来他们在表层画作的下面又发现了另一幅有被火烧过的痕迹的绘画。

  艺术品复原研究人员 吉利恩·里奇:这就是画家在创作 表层图画之前的原画 你可以看到天使头发上的小卷 和她的衣领在表层画作上被完全改变了

  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在底层的绘画中发现了一个表层绘画中所没有的上帝的形象。经过鉴定,研究人员认为这幅画最原始的创作年代大约早于文艺复兴时期,直到150年前,有人刻意模仿波提切利的画风在原画的表面进行了二次创作。

  这个发现让期待获得波提切利真迹的艺术品复原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失望之余也觉得没有白费力气。

  【同期】应该说 这样的结果对我们来说 也不算是意外 我们知道在澳大利亚要想 找到波提切利的真迹可能性很小 不过 我觉得这个发现 也是挺让人兴奋的

  【同期】这幅画也许卖不出价钱 但从经院哲学角度来说 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考古发现] 放射、医学、电脑专家强强联手 揭示木乃伊的现在与过去

  最近,美国一家历史博物馆在放射学家、医学家和电脑专家的帮助下,成功复员了一具儿童木乃伊。在复员过程中,科学家所采用的都是目前各个领域中最为先进的科学技术。

  这是一具困扰了科学家70多年的儿童木乃伊。上世纪50年代,在这家位于美国加州的历史博物馆里,管理人员曾用X光对这具木乃伊进行过一次全身扫描,但除了获得木乃伊的骨骼轮廓外,就有得到其他更有价值的东西。

  现在,放射学专家、医生和计算机专家强强联手,组成了一个科技攻关小组,计划综合实验性医学技术、计算机视觉影像技术等尖端科技成果,解开木乃伊之迷。他是男是女?长的什么样?几岁了?这些问题都将在不破坏木乃伊的前提下,一一解答。

  【同期】放射学专家 丽贝卡·法里希:首先我们要对木乃伊重新扫描 所用的X光和人们骨折时照的X光没有两样 但是这样得到的图像是叠加在一起的 无法清晰地看到木乃伊的内部构造 解决方法是对木乃伊进行360度扫描 用数学模型对扫描图像进行重组 这样每层图像都能看得非常清楚

  今年五月,斯坦福医学中心对这具儿童木乃伊进行了两次全面扫描,获得6万多张扫描图片。据科研人员说,他们采用扫描系统、数学模型和计算机计算及处理系统获得的信息,比扫描图坦卡蒙法老木乃伊时的多35倍。研究人员相信,他们将用电脑制作出一个最真实的木乃伊三维模型,借助它,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有关木乃伊的过去。

  【同期】整形外科医生 吉姆·甘布尔:屏幕上的图像可以对木乃伊的死因作出解释 这里没有任何营养不良的迹象 骨头上的皮层保存完好 传染病应该是他最有可能的死因

  【同期】整形外科医生 艾米·兰德: 木乃伊的骨骼发育完好 这是骨骼生长层 这是手指 由此推测这具木乃伊的年龄大概为四到六岁

  研究人员说,有了他们这套扫描分析处理系统,今后,人们就可以在不“打扰”木乃伊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这家历史博物馆的下一个目标是利用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修建世界上最先进的木乃伊交互展厅!

  [文化采风]古埃及美后塑像 60年后重回柏林

  奈费尔提蒂是古埃及历史上的绝代美女,被称为“最美丽的王后”。根据她生前容貌所雕成的塑像二战前一直保存在柏林博物馆的“阿尔特”馆内,二战爆发后,这尊塑像和博物馆里的其他馆藏一起流落他乡。近日,在外漂泊了60年之久的奈费尔提蒂塑像终于回到了位于柏林东部的柏林博物馆。

  8月13号是奈费尔提蒂塑像在回到柏林博物馆后重新向公众展出的日子,一大早,众多参观者慕名前来。

  柏林博物馆 [阿尔特]发言人:奈费尔提蒂塑像对外展出时的 情景可以用壮观形 我们开门前 就有700多人在门口等候 展出当天 参观人数超过了2500人 “阿尔特”馆这两天成了 人气最旺的地方

  美女王后奈费尔提蒂是古埃及法老埃赫那吞的妻子,她一生短暂,只活了不到三十岁。公元前1347年,古埃及人依照她生前的美丽容貌雕成了这个塑像,并把这个塑像连同奈费尔提蒂的遗体一起埋葬在她的丈夫埃赫那吞法老的墓中。1925年,德国考古人员在埃及发现了这个塑像,并把它送到了柏林博物馆。

  二战爆发后,柏林博物馆中的很多珍贵馆藏都被转移,奈费尔提蒂塑像也不例外。辗转之后,塑像最后落脚在西柏林夏洛藤堡的埃及博物馆。二战后,柏林被分割成东西两部分,由于政治原因,奈费尔提蒂的塑像始终无法回到位于东柏林的柏林博物馆。

  在德国统一以后,奈费尔提蒂塑像回归柏林博物馆的问题也提上了日程,经过多次磋商,夏洛藤堡最终决定将奈费尔提蒂塑像送回柏林博物馆。

  柏林博物馆为迎接奈费尔提蒂塑像的回归做了精心的准备,他们说,为了保证展出的效果,柏林博物馆历史上第一次动用了先进的空间布展和灯光等技术手段。完美的手段让奈费尔提蒂塑像看起来优雅迷人,栩栩如生。

  【同期】她的嘴唇 她高贵的鼻子 她的眼睛和动人的眼神 这一切让人为之倾倒

  [文化点击]《10号之夜》阿根廷开播 马拉多纳担纲主持

  由世界著名足球明星马拉多纳主持的一档电视综艺节目周一在阿根廷开播,这档节目名为《10号之夜》,10号正是马拉多纳球衣上的号码。对于无数马拉多纳的忠实球迷来说,这成为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夜晚。近年来,被吸毒丑闻和健康问题折磨得精疲力尽的马拉多纳当晚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观众面前,虽然一开始难免有些紧张拘谨,但马拉多纳不一会就进入了状态,在两个小时的节目中,他同诸多阿根廷的文体明星欢聚一堂,为观众献上了丰富多彩的歌舞表演。更令观众激动的是另一位足坛重量级人物--球王贝利---的亮相,作为嘉宾的贝利与马拉多纳畅谈了有关足球的种种话题和趣闻,并且还弹奏吉他,为观众献上了一首自创的歌曲。

  雪糕棍制成海盗船 处女航展风采

  昨天,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港口,一艘刚刚完成的木船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乍一看,这艘木船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你或许想不到这艘船是用1500万根雪糕棍制成的。这艘船的设计制造者名叫罗伯特·麦克唐纳,他曾经是好莱坞的一位特技演员。这艘船共花费了他两年的心血,这艘船完全模仿海盗船的外型而造,船长15米,共有四层,船体全部用雪糕棍粘合而成。昨天,这艘船举行了首航仪式,由25人组成的船队登上这艘木船,在海上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航行,令人们惊喜的是,这艘船性能良好,整个航行十分顺利,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有了首航的成功,麦克唐纳接下来的梦想就是乘着这艘船穿越大西洋。

  哥本哈根时装周 霓裳丽影尽显北欧风情

  最后,让我们再到第25届哥本哈根时装周上去看一看。同米兰,巴黎等大牌时装周相比,哥本哈根时装周虽然历史不长,但凭借丹麦时装精英们的出众才华,这一时装盛会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今北欧地区乃至世界各地优秀品牌也争相在哥本哈根T型台上亮相,使得这一盛会不仅成为目前欧洲第二大服装盛事,也成为了北欧地区最大的时装交易会。

  为了帮助非洲国家振兴经济,在本届时装周上,丹麦知名服装品牌“努瓦尔”还推出了一个新的服装系列,这一系列全部为棉质服装,而这些服装使用的棉料都由乌干达出产的优质棉花制成。服装公司表示希望通过此举,呼吁世界更多的人向非洲伸出援手。

责编:任钦兰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