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美"民主"遭遇尴尬 哈马斯给西方出了个大难题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2月05日 18:32 来源:

  环球时报消息:2月4日,美联社发自委内瑞拉的一条消息引人注目。委内瑞拉副总统宣布,刚刚在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中获胜的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领导人,将访问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和玻利维亚。中东的激进组织与拉美左翼“握手”,无疑是西方的噩梦。然而,最令美英等国疑惧的是,伊朗总统内贾德、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的哈马斯、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都是在近几个月的民主选举中崛起的。再加上叙利亚,中东地区出现了一条令西方不安的“弧”。难怪有媒体将哈马斯获胜比喻为“一场震撼政治版图的绿色大海啸”。本报特邀驻英国特派记者施晓慧,驻美国、以色列、约旦特约记者诸矶、伊莲、郑桐,就复杂多变的哈马斯问题展开讨论。

  各方对哈马斯持何种心态

  诸矶:美国对哈马斯获胜的心态可以概括为两个字———“难受”,因为哈马斯是在美国亲手指导的巴民主选举中上台的。巴勒斯坦的消息人士对美国媒体说,选举结果公布后不久,美国国务卿赖斯就给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打电话,称赞巴勒斯坦的民主。但美国却对“民主的胜利者”反复敲打。美国总统布什三番五次地表示不与哈马斯打交道,除非它放弃消灭以色列的政治纲领并解除武装。美国甚至联合其他国家以断绝对巴勒斯坦的一切经济援助相威胁。这就好像美国出钱给巴勒斯坦修了一条“民主之路”,像哈马斯这样的组织要么去走它的“土路”,要么在上“民主之路”前按照美国的意思“把脚擦干净”。

  伊莲:以色列人对哈马斯获胜刚开始很吃惊,紧接着他们就开始分析自身的问题。首先,以色列的军事情报部门和谍报系统均预测法塔赫会在巴立法委员会选举中获胜。事实说明,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了解”已大不如前。有以色列媒体认为这是沙龙的“脱离计划”造成的。其次,以方担心哈马斯获胜会影响以色列3月份的议会选举。目前,以代总理奥尔默特如果对哈马斯采取相对温和的态度,将受到右翼攻击,对选举不利;如果一味强硬,外界会说以色列不尊重民选结果,又会让以色列担负激化巴以矛盾的责任。因此,以色列政府现在加强与美国沟通的同时,对哈马斯适度施压,静观其变。第三,伊朗对以态度强硬以及哈马斯获胜都会恶化以色列的安全环境,但在这两场风波中,以色列成了国际社会同情的对象。如果潜在威胁变为现实威胁,并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慢慢被削弱,这对以色列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施晓慧:在多数欧洲国家眼中,哈马斯是一个要摧毁以色列、经常进行自杀爆炸的军事组织,因此,欧洲国家对哈马斯态度强硬。但与美国和以色列相比,它们准备采取更现实的态度。欧盟现任主席国奥地利的外长乌尔苏拉·普拉斯尼克说,欧盟外长们希望,新选举出来的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支持成立一个坚持和平解决巴以冲突的新政府,并对阿巴斯坚持和平解决巴以争端的决心表示全力支持。

  郑桐:在巴勒斯坦内部,法塔赫议员在接受卡塔尔“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执政党法塔赫为过去多年的管理不善付出惨重代价。巴主流媒体多是当局资助,连日来各种批评文章铺天盖地。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哈马斯获胜是意料中的事情。巴第一大报《古德斯》援引出租车司机加兹的话说:“我们期盼的变化到来了。”

  哈马斯承受了哪些压力

  伊莲:人们常说“计狠莫过绝粮”,以色列就是用这种方法对付哈马斯的。以代总理奥尔默特1月30日宣布,以方决定冻结向巴勒斯坦当局移交的约3500万美元的税金。这些资金主要来自营业税和对通过以色列销往巴勒斯坦的商品征收的进口关税,是巴勒斯坦当局的主要财政来源之一。奥尔默特称:“我们必须要弄清楚才能移交,不能向袭击我们的恐怖分子提供资金。”据统计,巴勒斯坦政府每月光工资就要发1.16亿美元。以色列的做法已使巴政府暂时无力支付1月份的工资。这对于哈马斯来说是一种残酷的考验。

  施晓慧:欧盟是巴勒斯坦的最大捐助方,2005年捐助总额高达6亿美元;美国是4亿美元。欧盟25国外长齐聚布鲁塞尔,拿出的立场是:除非哈马斯同意放弃暴力,解除激进分子武装,并且承认以色列生存权,否则欧盟不能肯定未来是否继续对巴勒斯坦进行援助。目前,欧美立场接近,如果它们切断对巴勒斯坦的援助,巴勒斯坦的政治和经济体系都将崩溃,当地人的生存将出现问题。此外,欧盟对巴勒斯坦出现的人道主义灾难一直比较同情,如果双方反目,巴方在一定程度上将受到孤立。

  郑桐:在外部加压的同时,哈马斯也在感受着内部压力。首先,根据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84%的人希望与以色列缔结和平协,73%的人认为哈马斯应改变毁灭以色列的立场。这无疑是哈马斯必须面对的现实。其次,财政困境是实打实的硬伤,哈马斯已经组织游说团出访邻近阿拉伯国家以争取经济援助。第三,组阁难题是哈马斯上台后必须面对的。在社会服务领域颇有建树的哈马斯在执政领域却缺乏足够经验,而且现在的“哈马斯政府”蓝图得不到认可。所以,哈马斯提出组建立法委员会框架外的专家型政府,哈马斯成员在其中只担任7个部长,但有关该建议的商讨还没有结果。

  “哈马斯现象”说明了什么

  郑桐:哈马斯战胜法塔赫说明巴勒斯坦社会期待变化,这种底层情绪的转变与美国推行的美式民主和巴以政策有着直接关系。美国在中东推行“有选择的民主”,最关键的选项是美国利益,这是中东激进势力抬头的主要原因。民众选择强硬的哈马斯也是向美国和以色列发出的信号:弱者的权利不能被抹杀。美国和欧盟的施压表明西方对宗教激进势力走强的担忧,阿拉伯世界的微弱声音则暗示巴勒斯坦问题的阿拉伯民族性似乎正在减弱,而逐渐成为超级大国不可或缺的角力场。

  诸矶:美国对“哈马斯现象”其实早有认识,但布什第二任期的主要目标是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民主和自由”,尤其是在中东地区。因此,美国不可能否定自己的作法。《华盛顿邮报》曾刊登过一篇题为《美国的中东政策被当地派别牵着走》的文章。文章指出,中东地区的主题是,外国军事力量凭着坚定的决心和势不可挡的力量来到这里,他们击败人民、征服国家,然后,他们彻底迷失在当地的利益旋涡以及难以压制的本地力量之中。美国政府前官员、中东事务专家马利也表示,“美国被自己亲手解放的力量绑住了手脚”。

  哈马斯会不会变

  诸矶:近几天,美国媒体和舆论开始关注哈马斯在选举后的种种动向。不少媒体认为,哈马斯内部也存在务实派和强硬派,最终务实派可能会占据上风并组阁,也会采取较为负责的态度来管理巴勒斯坦。但由于强烈的宗教信仰的原因,哈马斯估计不会改变对以色列的一些根本性看法,不会承认以色列的合法存在,不会放弃武装和反以行动,巴以和谈短期内也难以实现。

  郑桐:巴勒斯坦民众选择哈马斯并不意味着300多万巴勒斯坦人倾向暴力对抗,恰恰相反,百姓相信哈马斯能够带领他们首先治理内部问题,然后寄望于哈马斯做出务实和灵活的政策调整,推动巴以和谈。长远来分析,哈马斯做出实质性的调整是必然的。哈马斯前精神领袖亚辛就曾经表示接受以色列国的存在,更何况现有的哈马斯领导层以拥有温和务实的领导集体区别于以往。有分析称,哈马斯将朝着美国指引的大方向软化立场。这种软化将波及中东的一些反美国家。这些国家以及某些势力一直都以支持哈马斯武装抵抗来满足自己的战略需要,而哈马斯的转变将导致这些强硬势力受到打击,从而使整个地区局势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至于巴以和平进程的走向,关键还得看美国偏袒以色列的立场和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政策是否会发生改变。(驻外记者联合报道)

责编:常颖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