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专家:欧盟越扩大 外交越难同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2月20日 09:53 来源:

  人民日报消息:中东欧国家给欧盟共同外交政策带来的影响又一次浮出水面。今年,被称为“新欧洲”的中东欧国家中,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都将新建美军基地;波兰正就在其国内建立美国远程导弹拦截基地计划与美国磋商。而在法国等与美国保持一定距离的“老欧洲”国家眼里,中东欧国家的上述举措,可能会动摇欧盟原本就不稳固的共同外交的基础。

  欧盟被公认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行为体,但在外交和安全领域,并没有成为“超国家主义”的行为体。自上世纪70年代欧共体开始进行政治合作,到1993年《马约》生效,欧盟政治合作水平得到了提高。《马约》规定,成员国将实施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包括最终适时走向共同防务。《马约》同时规定,共同外交属于欧盟“第二支柱”,以区别于共同贸易等所谓“第一支柱”。这样一来,外交和防务大权实际上仍然牢牢掌握在各自成员国手中。虽然后来多次改约甚至签署《宪法条约》,但欧盟共同外交作为政府间合作的性质一直未能改变。各成员国都希望打欧盟的旗帜,但谁也不愿让欧盟共同外交政策取代各自的外交政策。因此,欧盟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更多地还是一个目标和“进行时”,而非“现在完成时”。2003年欧盟各国在伊拉克战争上出现的严重分歧便是一个突出例子。

  欧盟吸纳8个中东欧国家入盟,更加大了达成共同外交政策的难度。这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众口难调,深层原因则在于,在欧盟面临的最重要的两大外交政策问题上,新入盟的中东欧国家与欧盟多数老成员所持立场相去甚远。一是对美政策。美国是欧盟各国最重要的盟友或伙伴,对美政策在欧盟对外战略中占据中心位置。但随着冷战的结束,欧美关系也在经历着重大变化。法国总统希拉克代表的是敢于公开对美说“不”的一派力量,英国首相布莱尔以及新上台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代表的则是亲美的所谓“新大西洋主义者”,中东欧国家对美国采取的却是毫无保留的支持立场。前不久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美国在欧洲的黑狱事件就反映了这一点。二是对俄罗斯政策。俄作为欧盟最大、最重要的邻国,其重要性自不待言。1999年,欧盟有史以来发表的第一个对外“共同战略”就是针对俄罗斯的。但事实上,由于英法德等国均在俄具有双边“私利”,欧盟对俄共同战略名大于实。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其对俄根深蒂固的疑惧使欧盟更难对俄推行一致战略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国家至今将俄罗斯视为最大的潜在安全威胁。乌克兰“橙色革命”、俄乌天然气之争后,一些东欧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进一步趋紧。

  如果说,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欧洲的命运一直与一体化紧密相连,那么,已扩至25国的欧盟则面临着现实困境:块头大并不意味着力量大。成员国能否推行协调一致的共同外交政策,才是决定欧盟国际地位和影响的关键因素。

  (作者冯仲平 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

  《人民日报》 (2006年02月20日 第三版)

责编:刘彦妤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