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新闻联播 > 正文

惠农政策提高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02日 20:34)

    专题:2005年两会

  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两年多来,顺应“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两个普遍趋向,中央实施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惠农政策,广大农民深刻体验了增产增收的喜悦。

  记者刘斌:就在四川棉竹,这个当地数一数二的经济大县,这两年,工业发展的快,农村的变化也不慢,可以看到,现在几乎每年拿出财政收入1/6,累计帮助1万多户农民改水改厕,修建这样的新的房屋,将400多公里的乡村道路通到了农民的家门口,硬化了所有的渠道。

  四川省绵竹市花园村农民 黄全生:我这两年的感觉是,(政府)尽快地把我们的道路硬化了,把无土沟渠给我们修起来了,把住房给我们改造好了,把沼气池给我们家家户户修起来了。

  河南省信阳市农民 卢明海:我现在都要优质的(种子),包括化肥、农机、灌溉(设备)都要优质的。

  河南省信阳市市委书记 刘怀廉:截止目前,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量是去年同期的2倍,春播面积也将增加20%以上。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实施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惠农政策,全国呈现出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喜人局面。2004年初,中共中央把增加农民收入摆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号文件阔别18年后重回农业领域。农业补贴四个字首次映入人们的眼帘,中央财政直接给农民种粮补贴、良种和农机补贴,全年累计近150亿元。

  一手是补贴,一手是减负。2004年1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在全国范围取消,一个多月以后的全国两会时,中央政府又宣布5年内取消农业税,华夏大地绵延两千多年的皇粮国税正在告别历史。

  两年多来,为解决农产品运输,22个省份先后打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减免了过桥过路费。

  两年多来,为确保农副产品价格实现恢复性增长,增加农民收入,中央深化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对部分粮食品种在主产区,制定了最低收购价等多项措施。

  两年多来,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中央在国债投资总体减少的情况下,对农业的投资不降反增。

  两年多来,为维护进城务工农民的权益,国家重拳清理拖欠工资问题,并在医疗、保险和子女教育等方面为农民工改善了待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程国强: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以后20多年的持续增长,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农业支持工业向工业反哺农业转变,农村支持城市向城市带动农村转变。我认为中央破解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正是适应了这一客观要求,2004年和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具体体现。事实证明,这些政策巨大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一组数字可以清晰地反映这些效应。

  2004年,中国粮食产量结束了连续5年来的滑坡,呈现恢复性增长,达9390亿斤,当年增产量为建国以来最高。

  2004年,中国农民纯收入人均达到2936元,同比增长6.8%,为8年来最高。

  2004年,国家投入122亿元促进贫困地区农民脱贫,帮助近300万未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越过贫困线,投入32亿元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2004年,国家为乡村道路、节水灌溉等六小工程投入300亿元,提前一年让5700万农民不再为喝水而困扰。

  2004年,全国600多个城市都在降低农民工进城的门槛,3000多万农民工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程国强:今年中央已经明确:三补贴两减免的力度不能降,同时要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觉得这为建立一个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从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看、消除城乡壁垒,推动城镇化、工业化才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据农业部的最新农情调查,今年新春,全国冬小麦面积同比增加1000多万亩,结束了播种面积连续5年下滑的局面。丰收的期望再一次呈现在全国农民的眼前。

责编:张丽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