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时代先锋】王乐义和他的大棚故事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9日 19:48 来源:

  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王乐义,一个普通的农民党员,靠着勤劳、智慧,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带领着乡亲们把一个落后之村变成了一个生机盎然、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绿色蔬菜之乡。

  眼下,北方的农村已是冰天雪地,而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的村民们却在享受着春天的收获。

  村民 徐国华:我们一亩地大棚现在收入高的能达到5万块钱,甚至有些户还能收入到六万块钱。

  如今大棚里种菜不是新鲜事了,而当初对于年均收入仅几百块钱的三元朱村的村民来讲,敢贷款拿出六七千给黄土地上扣个塑料大棚,无疑要冒很大的风险。有着800口人的三元朱村祖祖辈辈都是种粮种菜,而种菜又是当地农民最有效的致富途径。土生土长的王乐义,因为正直,肯为乡亲们做事,被大家选他为村支书。

  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 王乐义:村民底子薄,他们害怕,但这个事总得有人干。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党员先上,关键时候,这个风险,我们党员不承担,谁承担,我们党员不带头,谁带头呢?

  徐德欣是当时村里17名党员之一,说起投资建大棚,当时他也很犹豫。

  村民 徐德欣:如果不成功的话,就完了,我们看到乐义书记豁出去了,所以我们也就跟着豁出去了。

  就这样,在王乐义的带领下,17名党员、17个大棚在村头大田里建了起来。几个月时间,每个棚里都创下了2万多元的产值。从未有过万元户的三元朱村一下子冒出了17个万元户,村民们的心动了。第二年,全村大棚一下子发展到了144个。也就是从那时起,三元朱村形成了一条直到今天仍在沿用的传统,只要是有风险的新品种,都会在党员的大棚里先实验,成功了再向村民推广。

  村民 王伟功:现在村里好多事情是看党员,王书记怎么做,党员怎么做,我们就跟着怎么做。

  蔬菜大棚成功了,与时俱进的王乐义又开始考虑把农产品再上一个台阶。1997年,当老王带着他的大棚黄瓜来到香港市场市,却因为黄瓜刺太多遭到了冷落。

  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我当时就纳闷呢,你说这个黄瓜带刺他算毛病吗, 他说你这个黄瓜在香港市场上不好销售,为什么,刺多了不卫生,这个地方的生活习惯不合适。

  这一次,王乐义深深地意识到,搞现代农业,科技是最关键的。在他的倡议下,村里投资了100万元建起了科技大楼,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聘请专家指导,并从外地引进新的品种。

  记者:这里是寿光农业科技示范园,也是王乐义和他的同事们专门研发新品种的地方,可以这么说,到目前为止,只要是在全国叫得上名字的品种,在这里都能找得到。

  几年间,王乐义的的大棚里走出了近百个新品种,而乐义牌蔬菜也名声远扬,乡亲们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收获。

  村民 王继成:结果五彩椒那个时间卖就是论个卖,一个卖到十块钱,各种颜色的,水果黄瓜卖到十六七块钱,十七八块钱一斤。

  如今,三元朱村的经济收入超过了300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了近万元。

责编:陈卓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