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山东良种工程调查之二:一项工程 一次整合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3日 20:12 来源:

  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搞育种的人都说“十年磨一剑”,因为一个新品种的育成绝非十年半载可以完成,但山东自1995年实施良种工程以来,农产品良种更换了两到三次,这是怎么实现的?

  现在打开山东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网站就可以发现,良种工程公示的研究课题没有一个所有承担者是来自同一机构、同一部门、同一地区,这在过去几乎不可能。

  山东省科技厅农社处副处长郑宏伟:我们打破了原有的计划管理体制和原有的部门条块分割的体制。鼓励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形式之间的联合。

  说到联合,郑宏伟先领我们看了工程实施之前的一些东西。

  山东省科技厅农社处副处长郑宏伟:这就是我们过去一年的(课题)项目申报书,就这么多。

  记者:怎么会这么多呢?

  郑宏伟:因为过去项目比较零散,比较琐碎。

  但现在,围绕良种工程他能给我们看的就只有21份课题责任合同书。

  山东省科技厅农社处副处长郑宏伟:21份合同就是21个重大课题。

  记者:这些重大课题能覆盖当前良种育种的主要领域吗?

  郑宏伟:基本能够覆盖。

  课题从成百上千到21个,这背后的变化是昔日抢项目、抢资金对手打破门户之见协作分工。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的一份协议里看到,从一始就有参与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就达成了无偿交流,协同攻关的共识,甚至连仪器共用这样的细节都规定到了。

  【数字】目前为止,过去分散的15亿资金,30多个科研机构,上万名科技人员整合到了良种工程的周围。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一组数字,良种工程实施至今,投入一直保持着每年3000多万的规模,没有变,可成果却迅速在生产一线落地生根,累计增加效益3000个亿,这背后的变化又是什么?

  莱芜畜牧局的魏述东用他们的两个良种猪繁育场作了回答,不过,第一个已经在良种工程实施之前倒闭了。

  记者:这个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

  莱芜市畜牧局局长魏述东:(问题)出在我们只管科研,只管成果,不管生产,不管推广。

  不推广就没效益,而为了避免成果的财富烂在实验场里,政府还得背上推广的包袱。

  莱芜市畜牧局局长魏述东:这个包袱很大,得需要用(相比于研究)3倍到5倍的资金投入。

  但良种工程开始后,按照设计,在科研投入150万的同时还吸引了3000万的产业投入,不仅又建了一个新繁育场,还为农民带去了300多万头优质商品猪。

  【数字】十多年来,共有2000多个科研项目和5000多个产业项目因为良种工程整合到一起。

  【记者印象】打破阻碍创新的条块分割,建立整合各种资源的创新机制,并非是什么新认识,关键是山东良种工程实施中不仅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责编:扈航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