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持人:今天我的衣服变了,我觉得这身衣服很中国。从今天开始我要讲述一段往事,再过两天就是8月15号了,60年前的这一天,中国人经过8年艰苦的抗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我要讲的故事就是从日本投降的时候开始的。1945年8月17日那天从哈尔滨开来一列严重超载的载满着逃亡日本人的火车。火车刚刚驶进长春,好多日本人便蜂拥挤上。这时一个日本军官强硬地将一个坐在破筐里的孕妇赶下火车,只因这个孕妇占的位置太大,这个孕妇绝望地连哭带喊,可是没有一个人理她。望着急急开走的列车,这个日本孕妇昏死过去,几个铁路上的中国人找了个担架将这名昏死的日本孕妇抬离车站,刚离开车站,这个孕妇腹中的女婴便来到了人世。这个孕妇得了产后疯,在孩子生下的第十天便死去了,于是这个女婴也就是后来的田中村子,成了中国妇女陈桂芝的养女。据有关专家统计,像田中村子这样的日本遗孤当时有5000多个,他们后来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呢?
解说:潘素珍是当年那批日本遗孤中的一个,她永远忘不了60年前的那个夜晚,那天半夜,慌乱的人群把她从睡梦中惊醒。当时只有四岁的她跟随人们一起踏上了逃亡的旅程。
潘素珍:光复那年,45年,45年8月,从8月以前那个,我们就从什么地方我是不记得了,就在那个根子,就是来那个,那时候半夜起来跟着母亲就把我们叫起来了,上边我还有个哥哥,完了一个弟弟,这是我们加上母亲我们4口人,跟着一起,就跟着Z大伙儿一起走,走到一个车站,在车站上的那个是闷罐火车,坐到那里头了
解说:年幼的潘素珍不知道当时自己身处何地,多年以后她也只知道那个地方属于中国的东北。当年日本为了把中国东北变成它们的殖民地,除了武装侵略以外,他们还动员大量日本家庭移民到这片黑土地上,他们许诺移民可以得到土地,男人不用当兵打仗,潘素珍的父母就是那时随着移民大潮来到中国的。
张志坤:日本政府出资送这些东北的移民,这个开始是商业移民,到东北经商的,接下来是农业移民。
解说:截止1945年的统计,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共有开拓团是1000余个,开拓团民呢,总共有321873人,这样如果连带其他技术移民,工业移民和政治移民加在一起,东北的移民总数是166万余人。
到中国寻梦的移民并没有幸免于战争的影响,潘素珍的父亲后来还是被迫参加日军并死在中国战场上。当1945年夏天到来的时候,曾经在这块而土地上不可一世的日本关东军开始了他们最狼狈的溃败,与此同时,千千万万个潘素珍母亲这样的日本移民梦想也彻底破灭了。
张志坤:1949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东北,日本关东军请客瓦解,缺少武装保护的这些日本移民,纷纷向沿海地区逃亡,想回国。
解说:对日本人来说这一切来得太突然,顽固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甚至根本没有考虑过日本会战败,更没有考虑到一旦战败后,这些日本普通百姓的命运将会怎样?潘素珍坐着的那辆火车没走多远就停下来了,谁也不知道火车还能不能走,自己还能不能回国。
| |
潘素珍:坐那里头多长时间,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在走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完了车就停下了,停了大伙儿就下来,找水喝,接那个水,大伙儿去抢那个水喝,那时候就搁那块,也是甩掉了很多人。
解说:被甩掉的人只好步行,他们回国的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慌乱和恐惧笼罩着这支逃亡队伍。他们从黑龙江东部和北部徒步行进,徒步行进又害怕中国人抓他们,害怕苏联红军逮捕他们,所以他们不敢沿着铁道线走,只能是迂回地走山路,或者按照河边,松花江边走,这样行走非常慢。
张志坤:在逃亡路上有一些年龄很小的孩子无法携带,就被扔在路边、河边、码头,港口
绝望的情绪在日本人中间弥漫,很多人在不知所措中选择了自杀。
张志坤:慌乱的过程中,许多日本关东军就采取了,和家属采取了什么,自杀的形式,在自杀过程中成人都死了,个别的小孩没有死,就剩下了。
解说:席静波当年跟随的就是被甩掉的一支逃亡队伍,这支队伍在绝望中选择了集体自杀,三岁的席静波成为死人堆里惟一的幸存者。。
张志坤:我们的抗联队伍在行军的过程当中,走过一个大沟发现有上百具日本尸体,很多人都死了,其中有一个小孩趴在他妈妈身上在哭,后来抗联队伍就把他抱起来就看,就救住了。
席静波:被八路军领了,领着往被走,到凋零,在哪个饭店吃饭,吃完饭之后一个八路军领着我在街上走,溜达,被我娘看着了,看着就把我要去了。
解说:逃亡队伍中活着的人继续走,很多人汇聚到黑龙江省方正县。这里是方正县松花江码头,当年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在这里等待回国的船只,但是,他们望眼欲穿一直等到河水冰冻漫天大雪,也没有人来接他们。
张志坤:零下45度,最严寒的,秋天的时候就很冷了,他们穿着单衣走不了,这批人只能在方正县停下来,停下来之后因为他们不敢进中国老百姓的家里去住,害怕,那么他只能在一个破房子里住,大约是几栋破房子,他们在那个地方住呢,一万来人。
解说:这是中国境内惟一一个日本人公墓。它坐落在方正县城郊外。当年那批回国无望的日本人来到这里落脚,这些人万万没有想到,他们从此将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
张志坤:住在难民营里面,当时难民营里面疾病流行,在寒冷、饥饿和疾病的摧残下许多儿童和妇女都死去了。得上病一个冬天到春天的时候两个多月就死的5000人,他们不敢走,走也走不了,都得病死了,这5000多人呢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成年人,成年人有的家庭两三口人全部死了,就是孤儿了。
解说:相对于永远死在方正县的那些日本家庭,潘素珍母女也许应该算是幸运的,她们最终还是坐着那辆走走停停的火车到了长春,回国的日子似乎不远了。但是她们不知道这个已经残破的家庭在承受了生死诀别的痛苦后,将再一次遭遇骨肉分离。
潘素珍:一直拉到长春市车站,车站跟前有个难民所,日本难民所,在那儿大伙儿住到那里头了,吃没吃饭也不记得了,完了我妈妈领着我哥哥,他们两个要出去,我领着我弟弟,还有一个小包,不大,我妈就我,你就搁这个门口等着,完了我等着吧。
解说:妈妈从此却再也没有出现,身边的弟弟很快又失散了。四岁的潘素珍几天没有吃东西了,她又饥饿又着急,一下昏倒在地上。
潘素珍的弟弟后来在也没有找到,谁也不知道他是死是活。如今据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回忆,1945年8月中旬开始,东北各地逃亡的日本人死伤无数,很多像潘素珍这样被遗弃的日本儿童流离失所、濒临死亡。这时候,看着这些无依无靠难以活命的日本遗孤,善良的中国人伸出了他们仁慈的双手。
| |
张志坤:在这个时候,当地的许多老百姓,完全是处于中国人的一种仁慈,仁爱,非常朴素的一种关爱,把这个孩子救助,把他们接到家里头这个时候,应该说是刚刚从日本殖民侵略的铁蹄之下解放出来的东北人民,对日本人本身恨透了。
解说:李淑贤就曾经深受日本侵略者的伤害。1943年,李淑贤与丈夫徐凤山闯关东来到了日本人统治下的长春,一次,已经怀孕的她到日侨聚居区卖鸡蛋时,遭到一个日本警察的驱赶,被他一脚踢到肚子上。
李淑贤:叽里咕噜滚下去。
解说:李淑贤滚下楼去,因此流产,并落下病根不能生育。为此,她和丈夫抱憾终生。但就是这个被日本侵略者深深伤害的中国妇女,却在日军战败时收养了一个日本女孩。
李淑贤:孩子可怜啊!
张志坤:他们是国恨家愁集于一身这样的人,需要一种重大的感情转变,所以我说养父母爱得非常沉重。
解说:李淑贤收养的日本遗孤叫徐桂兰,相同的命运让她和潘素珍后来成为最好的朋友。徐桂兰当年还在襁褓中,她不知道自己的养母李淑贤怎样救活了自己,潘素珍却清楚地记得自己是怎么活下来的。
潘素珍:不知道几天,等我醒过来。我的养母就给我灌那个药,汤药好像是,给我灌,叫我吃那个药,吃,几天就好了。
解说:战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生活还很艰苦。为了养育席静波,她的养母含辛茹苦,把一腔母爱都给了他。
席静波:家里有好东西都让我吃,面粉非常缺,精粉根本谈不上,反正有面粉,精粉好一点的面粉,或者不好的面粉基本上都是我吃。
解说:席静波在这个家里成长起来,初中毕业以后,家里为了让他继续读书,卖掉了一间半房子。从勃利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席静波一直在他长大的地方黑龙江省林口县工作,后来他当上了林口县教育局长。
潘素珍和徐桂兰在长春分别组成了幸福的家庭,自己的子女也慢慢长大。就在她们几乎已经完全忘了自己是日本人的时候,传来了中日两国夫妇邦交、日本政府允许他们回国寻亲的消息。此时,当年把一切都给了遗孤的中国养父母再一次面临两难的选择。
潘素珍的养母:当然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不能希望养儿防老,怡养天年,他们费尽了心力,压力把孩子抚养成人的时候,这些孩子要回国了,所以他们面对着什么,一个亲情难以割舍的过程,非常痛苦。
张志坤:我们说中国养父母伟大,这也正是他伟大之处,养父母收养孩子不是为了异己自私,当他们知道孤儿想回日本定居的时候,他们毅然决然予以放心,当时中国和日本政府有协令,加入中国养父母不签字,不同意他们回去的话,这些孤儿走不了。
由于当年没有留下任何线索,潘素珍在日本没有找到自己的亲人。
潘素珍:人家有亲属的人家有认的就认了,已经认了,就没有,谁也没有,连个外亲也没有,
记者:您估计会是什么情况?为什么没有?
潘素珍:我不说了吗,我父亲当兵,已经死在战场上了,完了我哥哥他们跟我母亲可能是一说坐船归国的时候,不是坐船吗,在船上就打沉了,沉到海里头了。
解说:席静波也没有找到自己的亲人。日本官员劝他留在日本,但席静波想到临别前母亲泪流满面的样子,他在日本只待了20天就回到林口,从此再也没离开自己的养母。
徐桂兰和潘素珍留在了日本,他们靠日本政府提供的为数不多的补贴维持生活。如今,潘素珍的养父母已经去世,得了尿毒症的李淑贤老人只能靠自己的妹妹照顾,独自生活在长春的中日友好楼里,这栋楼是十几年前一位日本民间人士捐建的。李淑贤老人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我像一个老蒲棒,夏天我吸足了雨水和养分,养育了蒲公英。到了秋天,小蒲公英乘风飞走了,飞向遥远的远方。李淑贤说:这一切,仿佛是一场梦。
1999年,由1450名日本遗孤自发捐款修建的“感谢中国养父母碑”在中国沈阳落成,碑上用中日两国文字铭刻着这样的碑文:由衷祝愿日中两国长期和平友好,并向中国养父母竭诚致意,为中国养父母的伟大精神与崇高事迹传颂万世。为告诫后人不再重蹈覆辙,特立此碑。
主持人:研究日本遗孤问题的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曲晓藩有一次在网上做客时,有网友提问,日本至今不肯认罪,他们是狼子野心,我们为什么还要无原则的善良?还要谈中日友好?咱们不做软骨头好不好。曲晓藩回答,我理解你的心情,我的祖父曾经做过日本的劳工。研究日本遗孤问题是为了帮助日本政府认清战争罪责,教育日本人民警惕右翼势力。正像曾经救过一个日本遗孤的聂荣臻元帅所说:“孩子是无辜的,应该让所有人明白,敌人虽然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和儿童,但我们绝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抗战胜利后,尽管当时中国人民处境仍十分困难,但对那些走投无路、生命垂危的日本遗孤,却伸出仁爱之手,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拯救出来,并用自己的乳汁和从口中省下的粮食将他们喂活养大,从这段历史中我们看到的是日本军国主义人性的泯灭和中国母亲博大的胸怀、人性的光辉。感谢收看今天的节目,明天请继续收看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特别节目《中国母亲》。
责编:西寻